首頁/ 歷史/ 正文

面對洋人入侵,晚清百姓們為何選擇漠不關心?魯迅一句話一針見血

清政府是眾所周知的腐敗,因為其無能,清朝被持續侵略,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爆發便拉開了清朝晚期的序幕。從那開始,清朝的統治力量和國力都越來越差,與此同時,西方列強又是一步一步更加深入的侵略,清政府被迫簽下一條又一條的不平等性質的條約,這使當時老百姓的生活處在一片水深火熱之中。

面對洋人入侵,晚清百姓們為何選擇漠不關心?魯迅一句話一針見血

但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處在這樣被壓迫的環境中,他們卻沒有反抗。完全沒有一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民族氣概。反而是當起了隔岸觀火的吃瓜群眾,為何在洋人入侵的這種民族興亡的關鍵時期,百姓為何選擇漠不關心呢?在多年以後的中國,魯迅先生用了一句話一針見血地道出了其中的原因。

面對洋人入侵,晚清百姓們為何選擇漠不關心?魯迅一句話一針見血

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英國軍隊攻上岸,按照常理來說,無論什麼時期,百姓面對這樣的情況都會拿起手上的武器來抵抗外敵,但是清朝的百姓,他們的作為簡直讓人匪夷所思。他們不僅沒有奮起反抗外軍的來侵,反而熱情地向他們推銷自己的蔬菜瓜果,還為他們帶路,絲毫看不出來哪些人是侵略他們國家的敵人。而且在英國的軍隊和清朝水軍正在水中展開激烈的戰火中,這些百姓就像是在看一場龍舟比賽一樣,他們的表現只像是一場表演的觀看者、一個局外人。

面對洋人入侵,晚清百姓們為何選擇漠不關心?魯迅一句話一針見血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百姓的反應更是讓人大跌眼鏡,當時英國軍隊攻打廣州已經沿江戰勝上岸了,兩岸的百姓毫無反應,沒有任何反抗,任何不滿,反而站在岸邊靜靜觀看,好像是歡迎自己國家戰士勝利歸來的樣子。而且,在之後的戰爭中,百姓依然像觀看錶演一樣,面對清朝計程車兵被炮擊入水中的時候,他們也毫無憐憫,只是紛紛發出一句句唏噓。

在後來的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的時候,百姓依然沒有反抗,也沒有阻止他們進入北京,反而是給他們帶路。當英法聯軍攻入圓明園的時候,百姓見皇帝都已經逃跑了,無人看守,於是他們便也加入搶奪寶物的陣仗中。

面對洋人入侵,晚清百姓們為何選擇漠不關心?魯迅一句話一針見血

面對洋人入侵,百姓們的不思反抗和種種行為讓人瞠目結舌,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魯迅的一句話“整個國家都是病態的,民眾都是麻木的”一針見血的指出了原因。清朝作為一代王朝,但他的腐敗黑暗的統治讓百姓們民不聊生,因此百姓根本不可能有任何的民族大義,愛國情懷。面對外國的進攻,他們反而覺得敵人是在幫助他們出氣。清政府粗暴的統治手段,是導致面對敵軍來侵,百姓麻木不仁的根本原因。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