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為什麼張郃被亂箭射殺的那一刻,諸葛亮明白自己中計了?

能夠射殺張郃,無疑是幸運的。

幸運的射殺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無果,撤軍。

司馬懿令張郃追擊。

張郃以“歸軍勿追”反對,司馬懿不聽,無奈之下,張郃只得發起追擊。

張郃追到木門時,蜀軍登高布伏,弓弩亂髮,張郃的膝蓋中箭,陣亡。

如果說這次射殺沒有幸運成分,那是侮辱張郃這位久經沙場老將軍了。

首先,張郃會中伏,本身就是件幸運的事情。

張郃雖然反對發起追擊,但既然受命追擊,前敵指揮權就由其自己把控。

何處要提前搜尋,何處要快馬加鞭,何處可以迂迴,當然由前敵將領決定!

張郃“識變數,善處營勢,料地勢戰陣,無不如計”,可不是會輕易中伏的傢伙。

從《魏略》記載:“蜀軍登高步伏,弓弩亂髮”看,這是一次阻擊性質的伏擊戰,與當初劉備、黃忠“一戰斬淵”完全不是一回事!

這樣的作戰,能殺敵將,是要運氣的。

何況:張郃沒那麼容易死!

為什麼張郃被亂箭射殺的那一刻,諸葛亮明白自己中計了?

當初,張郃與張飛在宕渠大戰,失敗。

張郃幾乎被打了個精光,棄馬,帶著10幾個人走小道逃走了。

木門之戰,張郃也只是膝蓋中箭,原本不是致命傷。

只不過,或許是因為年事已高,一處原本不致命的傷要了張郃的命!

值得注意的是:當初夏侯淵陣亡,其屍體是由劉備軍安葬的,而張郃陣亡,其屍體是帶回了魏營。

也就是說:張郃並非一頭扎入諸葛亮“攔頭、斷腰、截尾”的伏擊圈,而是遭遇了一次伏擊阻擊戰,並在阻擊戰中受了原本不致命的傷,只是因各種原因(年事已高)死亡了。

如此,諸葛亮還有什麼理由不感覺幸運呢?

張郃的威脅大於司馬懿演義中,諸葛亮後來感嘆:原本要射一馬,不小心射了一獐。

這一說法,只見諸演義,不見於其他任何正史,甚至野史。

其實,除掉張郃,是蜀漢多年夢寐以求的。

為什麼張郃被亂箭射殺的那一刻,諸葛亮明白自己中計了?

當初,斬夏侯淵後,劉備就“憚郃易淵”:殺夏侯淵有什麼意思,要殺就殺張郃!

可見:殺張郃,也算是先主“遺志”之一!

諸葛亮北伐期間,張郃也製造了很大威脅。

尤其是第一次北伐,原本順利,可惜街亭一戰,張郃破馬謖,蜀軍功敗垂成。

因此,“自諸葛亮皆憚之”,張郃早已是蜀軍的眼中釘!

相比之下,司馬懿當時還真沒表現出太大的威脅。

司馬懿此前或在洛陽,或坐鎮荊州,長時間沒有主持、參與對蜀作戰。

直到張郃陣亡的這一次(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才因曹真去世,被派來指揮。

然而,在這次作戰中,司馬懿各方面的表現,都不如張郃。

或許是由於初次與蜀軍交手,司馬懿全程被諸葛亮牽著鼻子走。

張郃勸司馬懿應分兵擾敵後,不要一味只跟著蜀軍跑卻不逼近,否則會失去人望。

司馬懿不聽。

結果,魏軍將領自己受不了了,堅決請戰,司馬懿按壓不住,值得進攻,結果滷城一戰大敗!

戰前,張郃建議司馬懿留兵在雍、郿,保護後路,司馬懿未採納。

事實證明,滷城之戰後,諸葛亮與李嚴商議“上計斷其後道,中計與之持久,下計往還黃土”,也認為斷其後道是唯一擺脫相持的方法。

儘管因各種原因,諸葛亮的上計未實施,不過從“無恃敵之不來,恃我有以待之”的角度看,張郃的軍事眼光無疑更為高明。

為什麼張郃被亂箭射殺的那一刻,諸葛亮明白自己中計了?

總之,從第四次北伐時的情況看,無論是攻守,張郃都比司馬懿的威脅為大。

所以,要說諸葛亮殺了張郃覺得吃虧,那是貶低老將軍了。

那麼,諸葛亮是不是中了司馬懿“借刀殺人”之計,幫助司馬懿除掉了一個強有力的權力對手呢?

所謂的“借刀殺人”所謂“借刀殺人”,就是說司馬懿為了篡奪曹操家天下,提前除掉張郃這個曹魏忠臣。

這個說法···又太看得起張郃老將軍了。

張郃還真不是司馬懿的競爭對手。

早在夏侯淵戰死時,郭淮等人就推舉張郃代理控制局勢。

要論資歷、能力,張郃早就可以擔任魏西北方面的總指揮了。

可是,曹操臨時讓張郃過度一下後,西北方面又交給了曹家人。

曹丕時期,張郃、徐晃跟著曹真、夏侯尚,張遼、臧霸聽命於曹休。

為什麼張郃被亂箭射殺的那一刻,諸葛亮明白自己中計了?

曹睿時期,張郃又在荊州、雍梁之間來回跑動。

曹真去世後,曹睿對司馬懿說:“西面的事情只有你才能勝任!”一樣沒有張郃的份。

也就是說,儘管張郃戰功卓著,在軍中的威望早已經足夠,但他始終不能成為都督一方的人物,始終只是被定位為一員將領。

相比之下,司馬懿的地位就高得多了。

曹丕外出征戰期間,將司馬懿比作蕭何,將後勤、朝內之事委託於司馬懿,曹丕去世前,將司馬懿、陳群、曹真,作為留給曹睿的顧命大臣。

曹丕稱帝以後,將大士族作為主要支撐力量。‘

因此,曹魏的權力中心,始終只有司馬懿、陳群這樣的大士族以及曹真、曹爽這樣的宗親,像張郃這樣的人,是入不了圍的。

那麼,會不會是因為張郃的影響力,影響了司馬懿對雍梁軍隊的控制力呢?

想多了。

曹睿時期,無論是司馬懿還是張郃,在軍中的實際控制力都很有限。

魏軍主要精銳是中軍,一直在洛陽,由天子直接控制!

諸葛亮第一、第二次北伐時,張郃都是趕到京師,率領中軍出征的。

同樣,司馬懿此番前來雍梁,主要兵力也是從洛陽帶來的。

為什麼張郃被亂箭射殺的那一刻,諸葛亮明白自己中計了?

司馬懿後來奪取權力,也不是透過什麼控制地方軍隊,以下犯上,而是直接在中央政變,控制朝政,掌控中軍!

所以,司馬懿還真犯不著除掉張郃。

最後,不如看看年齡。

張郃陣亡這一年,司馬懿52歲,魏明帝曹睿27歲,張郃至少60歲(張郃出生年代不詳,但黃巾之亂時就參與鎮壓,年齡比司馬懿至少大10歲)

儘管司馬懿與曹真、陳群都是曹丕留給曹睿的顧命大臣,但曹睿以“明”著稱,能夠完全掌控局勢。

說實話,除非司馬懿掐指一算,知道比自己小20多歲的曹睿活不過自己,否則,就不可能處心積慮,為篡奪權力而除掉一個比自己大10歲的老將軍。

總的來說,司馬懿“借刀殺人”的說法只見諸小說,且不符合基本歷史邏輯,只是茶餘飯後戲說娛樂罷了。

張郃是蜀軍的眼中釘,除掉張郃是蜀漢集團自劉備以來的夙願。

同時,木門設伏,是一場伏擊阻擊戰,而非伏擊殲滅戰,其目的是為保證蜀軍安全撤退,至於射殺張郃,則是意外收穫了!

以意外的方式,除掉心腹大患。如果這算是“中計”,那這樣的計多中幾次才好呢!

如果您也喜歡歷史覺得文章寫的還不錯,那請關注我微信公眾號:經典歷史世紀 這裡每天持續更新精彩內容,也算是您對我的支援,萬分感謝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