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齊軍技擊為什麼比不過魏武卒和秦銳士

國家不幸詩家幸,兵家興,在那一個叫春秋戰國的年代,狼煙四起,戰鼓喧囂,沙場自古為練兵之地,於是那個年代,兵戎絕勝往昔,有操練極嚴、枕戈而待旦的魏武卒,有南征北戰、踏遍六國河山的秦銳士,有鮮為人知。

但也曾雄甲一時的齊軍技擊,在那一場盛大的交響樂裡,兵戈聲,號角聲,馬蹄聲,接踵而來……

在那個時代,軍事力量無疑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地位。

當時位於齊魯富秀之地的齊國,經濟富足,但因為兵事力量薄弱,所以自管仲齊桓公首霸春秋以來,一直只能偏安一隅,難以西進中原腹地。

齊軍技擊為什麼比不過魏武卒和秦銳士

因為往西有魏國名震天下的魏武卒,再往西處更是有後來幫秦國橫掃六合的大秦銳士。

但很少有人知道,齊國也曾有過自己的一支“精銳”,那就是

齊軍技擊

只不過齊軍技擊一直難以與同時代的魏武卒和秦銳士相提並論,後世相比後者更是籍籍無名。

齊國的經濟富甲春秋戰國,按道理應該能養出更精銳的軍隊才是,但培養出來的軍隊卻遠不如國小民寡的魏國,更是比不上地處苦寒之地的秦國,這不禁讓人疑惑不解。

齊軍技擊為什麼比不過魏武卒和秦銳士

齊國舊址

一、軍功制度不完善

荀子曾說,“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

便是因為大秦銳士計程車氣強於魏氏武卒,而魏武卒士氣又強於齊之技擊。

曹劌用兵,講究一鼓作氣。而這其中所謂的氣,便是士氣了。故而兩軍對陣,首重士氣。

單個的齊軍技擊,以其裝備精良,單兵作戰未必屬於秦銳士和魏武卒,可是一旦成軍,則士氣遠不如矣。

一方面是因為齊國雖然地理位置優越,但山清水秀的地理環境也導致了

文風盛於武風

,而秦魏兩地,

秦國

地理位置不如齊國,但

窮山惡水反而養出了彪悍的民風

,民眾弓馬嫻熟,天生善戰。

魏國的魏武卒選拔嚴苛

訓練殘酷

,需“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中試則復其戶。士兵披三重甲”,可見一般。

齊軍技擊為什麼比不過魏武卒和秦銳士

魏武卒

另一方面,

軍功制度也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齊國士兵的作戰士氣。

我們知道,小到一個組織想要良好運作,發揮出最大的合力,尚且需要相應的獎懲制度,那麼大到一支軍隊則更是如此。

齊國的軍隊對此並不吝嗇,凡有功者皆賞之以豐厚錢財,並且軍功越大賞賜也越大,上不封頂。《荀子議兵》中記載“齊人隆技擊,其技也,得一首者則賜贖錙金,無本賞也矣”。

這種賞賜方式確實能夠激發起士兵一定的作戰士氣,事實也證明,齊軍技擊作戰勇猛,是精銳之師。但是僅以金錢作為獎賞,確實能夠激勵將士,提升士氣。

但這隻能是在齊軍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換而言之,齊軍只能打錦上添花的勝仗,卻不能打硬仗,打死戰。

齊軍技擊為什麼比不過魏武卒和秦銳士

畢竟錢再多也得有命才能花,這是十分淺顯易懂的道理。而反觀魏秦兩國的軍功制度,魏

武卒立功是能夠獲得土地的

,這意味著他們在前方奮戰哪怕戰死沙場,也能夠福澤家人,甚至後輩子孫。

而秦軍的軍功制度更是了不得,在戰國首屈一指,後世更是赫赫有名。秦軍的軍功累積到一定程度是可以授予爵位的,這在科舉還沒出現的時代,

意味著唯一且前所未有的普通人晉升階級的通道。

可以想象,兩軍對陣,秦魏兩國為了戰功可以不惜死戰到底,而齊國哪怕獎賞的錢財再多也不會以身試險。

所以不敢死戰的齊軍技擊哪怕再精銳,碰到背水一戰的魏武卒,遇到有進無退的大秦銳士,註定士氣遠不如他們,也就難免兵敗如山倒了。

齊軍技擊為什麼比不過魏武卒和秦銳士

二、齊國的窮兵黷武

自齊桓公在管仲的輔助下成為第一個霸主以來,在之後的漫長的春秋戰國時期中齊國人實際上都有一種心高氣傲,這一點用在軍事上不太好,因為有一個詞叫

驕兵必敗

齊軍技擊的確兵強馬壯,奈何齊國之君自齊桓公死後,大多外交上鋒芒畢露,軍事上窮兵黷武,戰爭最終打得是一個國家的底蘊。

縱以齊國國庫之大,齊軍兵馬之盛,卻也耗不起齊國的連年征戰不休。

原來兵強馬壯的齊軍技擊在一場又一場戰爭中不斷減員,再加上軍功獎賞實在不值得賣命,所以齊軍技擊越打越弱,到了後期沒能成為“百戰之師”反而成了“疲敝之卒”。

而魏國的魏武卒人數一直維持在5萬左右,雖然規模不大,卻懂得“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的道理,在遍地狼煙的中原卻愈加養精蓄銳,到了後期,魏武卒一鳴驚人。

公元前389年,吳起以5萬魏武卒擊潰秦軍50萬餘,盡掠秦國黃河西岸500裡國土,天下震驚,史稱陰晉之戰。

陰晉之戰得益於魏國多年的養精蓄銳,這一點齊國做得就很不盡人意,始終以春秋霸主自居,對鄰國窮兵黷武,致使後來五國伐齊。即便是英勇護國的齊軍技擊也無力迴天。

所以為什麼齊軍技擊不如魏武卒和秦銳士,齊國的用兵思想和意識形態其實有很大問題,這一點應當向魏國學習。

齊軍技擊為什麼比不過魏武卒和秦銳士

三、齊國變革魄力不足

春秋亂世除了兵家大放異彩,還有許多變法者也橫空出世,其中又以商鞅最為著名。

商鞅變法不僅從貴族的手上奪取了土地,用來賞賜有功的將士。最為重要的是,商鞅的變法

將軍功賞賜由原來的“人治”改為了“法治”

齊軍技擊為什麼比不過魏武卒和秦銳士

商鞅變法

軍中明文規定軍功幾許可者封侯拜將,而不再是依照帝王的心思來進行賞罰,看到了切實利益的秦軍將士自然戮力同心,效以死力。而齊國將士的賞罰則出於君王一人之口,捉摸不定,自然比不得秦軍的明之以法。

事實上,早期不是沒有胸懷變革之良策的賢才欲來齊國一展抱負,齊王也願意廣開言路,只可惜最終沒有如秦國那般魄力進行徹底的改革,最終半途而廢。

所以齊軍技擊,不敵魏武、秦銳,非戰之過。

公元前221年,最後一名齊軍技擊戰死於國門之外。這一年,齊國豎起降旗。那些曾經驍勇一時的齊軍精銳,隨著齊國的滅亡,戰國的結束,最終跌倒在歷史的厚重塵埃中。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