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領讀計劃】《資治通鑑》:這段經典對答,暗藏著職場的權力邏輯

【領讀計劃】《資治通鑑》:這段經典對答,暗藏著職場的權力邏輯

【原文】

文侯謂李克曰:“先生嘗有言曰:‘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則璜,二子何如?”對曰:“卑不謀尊,疏不謀戚。臣在闕門之外,不敢當命。”文侯曰:“先生臨事勿讓!”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

【譯文】

魏文侯問李克:“先生曾經說過:‘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現在我選相不是魏成就是翟璜,這兩人怎麼樣?”李克回答說:“下屬不參與尊長的事,外人不過問親戚的事。臣子我在朝外任職,不敢接受命令。”魏文侯說:“先生不要臨事推讓!”李克說道:“國君您沒有仔細觀察呀!看人,平時看他所親近的,富貴時看他所交往的,顯赫時看他所推薦的,窮困時看他所不做的,貧賤時看他所不取的。僅此五條,就足以去斷定人,又何必要等我指明呢!”魏文侯說:“先生請回府吧,我的國相已經選定了。”

【分析】

這是一段經典對答,暗藏著領導的權力邏輯,對權力的安全感。

魏國國君魏文候問大臣李克,現在選相無非是魏成和翟璜,你覺得這兩人怎麼樣?

魏文候難道真拿不準應該選誰當國相,來徵求大臣李克的意見嗎?子衿認為,並非如此,這是魏文候對大臣李克的一次試探。

要知道,作為剛從晉國卿大夫搖身變為一方諸侯的魏氏,最忌憚的是自己作為一國國君的君權是否絕對安全。

正是因為晉國卿族勢力過大,將晉國國君架空,才有了三家分晉而自立的局面。況且,魏氏本身就是晉國卿族勢力的代表之一,這種對權力的不安全感一定會籠罩在魏國國君心中,絕不能讓自己的屬臣威脅到自己。

那麼,為什麼魏文候要試探大臣李克?子衿認為,中山國被魏國攻佔後,翟璜曾向魏文侯推薦李克去任中山相,二人關係應很好。同時,也是對李克下一步人事安排的考察。

據考證,《資治通鑑》中的李克,又名李悝,曾擔任過中山相和上地守,後被魏文侯任為魏相,主導魏國變法,使得魏國國力大增,國富兵強,在戰國時代最先稱雄於諸侯。李悝主導的變法開創了戰國時代改革的先河,後來的楚國吳起變法、秦國商鞅變法無不受魏國李悝變法影響。

而原文中提到的魏成,是魏國政治人物之一,魏文侯的弟弟,可謂“皇族”子弟。

翟璜是戰國初期魏國國相,輔佐魏文侯,幫助其滅了中山國,爵至上卿。曾舉薦過很多人,在魏國政壇關係盤根錯節,可以說翟璜是魏國的“卿族”代表之一。

翟璜推薦過西河守令吳起、鄴縣令西門豹、征伐中山國的大將樂羊、中山相李克本人以及國君公子的老師屈侯鮒。這些明面推薦的人,在歷史上都赫赫有名,大多身居要職且把持軍政大權,還有更多暗地運作安排的人,試想一下翟璜的勢力網會有多大。

此時,如果魏文候對君權的控制力不強,那對翟璜能不心生忌憚嗎?昨日晉國卿族勢力把持朝政的教訓還不深刻嗎!

中山相李克自然清楚魏文候的心思,也深諳君王的權力邏輯,不會天真地認為國君真找他出主意,跳進魏文侯挖的大坑裡。

李克不直接回答魏文侯的問題,而是說自己沒有回答問題的權利,並將這個危險的皮球踢了回去。

魏文侯則繼續問,李克的回答也非常巧妙,說出滿足國相人選的條件,讓領導自己確定人選。這個條件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選對了人是魏文侯英明神武;選錯了人則是這個人有負於君恩。

於是,便有了這個經典的“察人五法”(平時看他所親近的,富貴時看他所交往的,顯赫時看他所推薦的,窮困時看他所不做的,貧賤時看他所不取的),足以看出李克的政治智慧。

君臣問答之後,《資治通鑑》中記載“李克出,見翟璜”。《史記》記載“李克趨而出,過翟璜之家”。

李克回答完魏文侯問題後,則急忙到翟璜家中拜訪。

李克沒在魏文侯面前推薦翟璜為相,又去拜見翟璜,這不是找罵嗎?子衿認為,他去勸翟璜莫要與魏成爭相,暗示他君王的權力邏輯,如果魏文侯覺得你推薦我們這些大臣為官是在結黨營私,那麼自己離死期也就不遠了。

子言克於子之君者,豈將比周以求大官哉

你向國君舉薦我,難道是為了結黨營私謀求大官嗎!

翟璜聽到國君選魏成為相,氣的臉色都變了,自然不服。但他聽出了李克的話外之音,一語驚醒夢中人。

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對,願卒為弟子!”

翟璜聽罷徘徊不敢進前,一再行禮說:“我翟璜,真是個粗人,失禮了,願終身為您的弟子!”

翟璜的權勢完全在李克之上,卻向李克行禮,足以看出翟璜敏銳察覺到了真正的危險,真心感謝李克關鍵時刻的點撥。

當然,歷史有很多權臣被權力衝昏了頭腦,傲慢而無視君王,下場也都很慘。

清代雍正皇帝的大將軍年羹堯,就是個例子。

皇上在大殿犒賞年羹堯和西征有功的官兵,讓官兵卸甲涼快涼快,官兵們則一動不動似乎沒有聽見皇帝命令,而年羹堯竟然在皇帝面前說出“他們只知道軍令,不知道皇上”這樣的蠢話。

年羹堯認為自己位高權重,面對雍正不知分寸,死在自己的傲慢之中。

功高蓋主,又不懂得藏鋒守拙的年羹堯,你說下場能好嗎?

所以說,作為下屬,一定要注意領導的權力邏輯,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