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諂君誣賢,媚上亡國,這個太監為何被評為忠臣

說到太監,大家可能就會想到魏忠賢、劉瑾、趙高這樣的“大奸大惡”,又或者“七下西洋”忠肝義膽的鄭和,這樣的人物非忠既奸,歷史早有定論。然而說到歷史另一個有名的太監,高力士,至今卻是爭論不休。

高力士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

諂君誣賢,媚上亡國,這個太監為何被評為忠臣

在民間,高力士是壞人,並不是因為他是唐明皇的紅人,權傾朝野,而是因為他和李白有過過節,從而懷恨在心斷送了李白的政治前途。

在早期《貴妃醉酒》(現在版本刪除了有關橋段)以及民間傳說中,李白侍奉玄宗的時候喝多了,趁著醉意讓高力士為自己脫靴子,因此得罪了高力士。高力士記恨在心,便在楊貴妃面前挑撥,說李白寫詩暗中諷刺楊貴妃。

諂君誣賢,媚上亡國,這個太監為何被評為忠臣

拋開歷史真相先不說,就於人之常情,李白讓高力士給自己脫靴,如果說高力士記恨李白這是毫無疑問,擱誰都不高興。但如果說高力士胸襟狹窄,因為這件事,故意在唐玄宗面前“打小報告”,毀壞了李白的大好政治前途,就是在有些牽強。

首先,李白仕途不順不是他人的原因,而是咎由自取。個性直率灑脫,喜歡替人打抱不平,本來就不適合官場鬥爭,而更適合做江湖遊俠。

不可否認,李白卻是有政治抱負,但不管對於社會,還是對於唐明皇,李白的文學價值遠遠高於社會價值,李白最好的出路就是填詞寫詩,而不是在官場沉浮。

諂君誣賢,媚上亡國,這個太監為何被評為忠臣

李白在述求無望之後,憤然不願“低眉折腰事權貴”,徹底斷送了自己前途,終究只是他自己做出的選擇,與楊貴妃無關,更與高力士無關。

在高力士眼裡,李白只是一個有才華的詩人,頂多討厭,犯不上刻意針對。作為一個閹人,高力士在意不是國家,而是他依附的主體,唐玄宗。

高力士或許不愛國,不清廉,甚至嫉賢妒能,但他絕對是個忠臣。

諂君誣賢,媚上亡國,這個太監為何被評為忠臣

公元713年,太平公主與蕭至忠等人密謀反叛李隆基。高力士挺身而出,一馬當先,參與平定太平公主及其黨羽的叛亂,為皇權的穩定立下了汗馬功勞,深得唐玄宗的寵信,被封為右監門衛將軍、知內侍省事。後來其官升至驃騎大將軍、封渤海郡公。

一個宮廷太監,擔任軍政要職,這在歷史上是少有的。

玄宗即位初期,高力士就對邊鎮權力強大充滿憂慮,時時關注安祿山、史思明的動向,時常給玄宗提醒,讓他小心這些兵多權重的軍閥。

然而,唐玄宗一味沉湎於酒色、陶醉於往昔的文治武功,朝政多由李林甫、楊國忠把持。後來發展到任用奸邪之人,高力土多次冒死進諫,警示唐玄宗提防安祿山擁兵自重,心懷叵測,勸唐玄宗收回邊事大權。

諂君誣賢,媚上亡國,這個太監為何被評為忠臣

良藥苦口,忠言逆語,為了這件事,高力士和唐玄宗幾次不歡而散。恣意妄為的唐玄宗荒廢朝政,最終導致安史之亂,直到楊貴妃殞命馬嵬坡,唐玄宗才悔恨交加,說:“悔不聽卿言,致有今日之禍!”

高力士對皇上赤膽忠心,當國家有難時便毫不含糊,挺身而出,有所擔當。試問歷史上有多少這般忠勇的太監賢臣?

當“安史之亂”平息後,玄宗被迎接回朝,如今改朝換代之後,他成為“太上皇”,而高力士也受了排擠。之後更是得罪當權的宦官李輔國,被流放至巫州(今湖南黔陽西南)。

高力士在巫州寫了一首《感州薺菜》詩:“兩京作芹賣,五溪無人採。夷夏雖不同,氣味終不改。”

諂君誣賢,媚上亡國,這個太監為何被評為忠臣

高力士借物明志,表明縱有滄桑災難,也不改本色,表現了他忠於皇帝的高尚情操,真正做到“忠孝之報”。

公元762年,高力士遇赦,在返回長安的路上得知唐玄宗已經駕崩,立刻精神崩潰,號啕大哭,望北方嘔血而死。

唐代宗欽佩高力士護衛先帝有功,詔令恢復他的所有官職,追贈他為揚州大都督,並遵照唐玄宗遺詔,賜葬於泰陵陪葬玄宗。成為唯一一個陪葬玄宗的宦官。

諂君誣賢,媚上亡國,這個太監為何被評為忠臣

如果說歷史上的對高力士存在誤解,主要因為高力士同李白、楊貴妃錯綜複雜的關係,繼而在民間傳說,被進一步放大歪曲,成為今天醜化模樣。

作為一個宦官,他忠於主人,竭盡忠誠,事君報國。“中立而不倚,得君而不驕,順而不諛,諫而不犯。”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