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清朝為何將流放寧古塔作為最殘酷懲罰?主因是用極寒折磨“罪犯”,歷史少見

題記:文明可能產生於野蠻,卻絕不喜歡野蠻。我們能熬過苦難,卻絕不讚美苦難。我們不怕迫害,卻絕不肯定迫害。”

清朝為何將流放寧古塔作為最殘酷懲罰?主因是用極寒折磨“罪犯”,歷史少見

撰文/趙立波

在清代,流放“寧古塔”只是比處死輕一點的刑罰。牡丹江的“寧古塔”卻並沒有“塔”,只是滿語“六個”的意思,如今被稱為“雪鄉”。

“這些人來自全國各地的流人,或家破人亡,或單車出塞,或背井離鄉,全家遠戍,帶著身體上的鞭痕,心靈上的創傷,萬里迢迢地來到這舉目無親,榛莽荒僻的荒涼塞外,像任人宰割的羔羊一樣,作為奴隸與犯人,被強制地在這白山黑水的大片土地上拼手抵足,世代辛苦地耕耘著。”《東北流人史》

清朝為何將流放寧古塔作為最殘酷懲罰?主因是用極寒折磨“罪犯”,歷史少見

流放者

流放者大部分是因為文字獄的江南文人,從溫潤的南方到北方的巨大氣候差異成了最大的摧殘,這也是當時滿清的故意為之的折磨方式,

明代官宦之家出身的僧函可,由於兄弟等人均參加了反清鬥爭。其撰編私史《再變紀》,被清兵截獲,與其徒四人遣戍盛京,成為了清朝第一個因文字獄而遣戍東北的流放文人。

康熙二年(1663),莊廷鑨在撰寫明史的基礎上並補寫崇禎朝及南明史事,讓人所告密其書中有“大逆”之言。由於案發時莊廷鑨已去世,便遭開棺戮屍。但是他弟弟莊廷鉞受牽被誅。此案涉及人數眾多,“名士伏法者二百二十人,莊、朱皆富人,卷端羅列諸名士,蓋欲藉以自重。”《郎潛紀聞》這種株連讓當時的讀書人相當恐怖,而接下來的流放才是噩夢的開始。

這些遭誅者七十多人,流徙東北者達百餘人。至此凡是涉及“文字獄”以及此後的科場舞弊案的均發落黑龍江寧古塔,也就是如今牡丹江寧安附近,從此黑龍江成了文人心目中的最大噩夢。尤其是寧安縣和齊齊哈爾數百年間成了“全國官員和文士心底最不吉利的符咒”, “因為它與獰厲的政治迫害和慘烈的人生遭遇連在一起”。這些不小心沾上了“文字獄”、科場案的“名士”文人一夜之間成了犯人被“流放寧古塔”,史學家稱之為“東北流”。

清朝為何將流放寧古塔作為最殘酷懲罰?主因是用極寒折磨“罪犯”,歷史少見

清代讀書人

“南國佳人多塞北,中原名士半遼陽。” 這種悲情到了康熙顧貞觀把自己的舊友吳兆騫從黑龍江救出來發揮到了極致。流放黑龍江,讓吳兆騫徹底體會了比死亡更為痛苦的折磨。因此他寫詞記錄了這段悲慘,希望朋友顧貞觀能夠救自己回去。

顧貞觀幾乎是傾家蕩產最後才將門路搭到太傅明珠兒子納蘭容若這裡。當納蘭容若覺得這事非常棘手,顧貞觀將於是把他與吳兆騫的《金縷曲》給他看,納蘭容若被這種真正的友情所感動,:“季子平安否?便歸來,平生萬事,那堪回首。”、“我亦飄零久,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詩友。”納蘭容若讀完就聲淚俱下,對顧貞觀說:“給我十年時間吧,我當作自己的事來辦,今後你完全不應再叮囑我了。”顧貞觀一聽急了:“十年?他還有幾年好活?五年為期好嗎?納蘭容若擦著眼淚點了點頭 。《餘秋雨流放者土地》

清朝為何將流放寧古塔作為最殘酷懲罰?主因是用極寒折磨“罪犯”,歷史少見

金縷曲

清代的黑龍江到底有多冷?最冷的時候零下40度,一夜之間大雪封門,雪深數米,經常出現人被凍死的事件。被流放者大部分是江南人,,一直走上3000多里的路途,北京的寒冷完全不是一個等級。這裡多冷呢?“人跡罕到,出塞渡湍江,越穹嶺,萬木排立,仰不見天。亂石斷冰,與老樹根相蟠互,不受馬蹄。朔風狂吹,雪花如掌,異鳥怪獸,叢哭林嗷,行者起踣其間,或僵馬上。”看看這種真實的記錄自然讓人不寒而慄。

而寧古塔的極寒是最大的折磨,而且當時禦寒措施幾乎沒有:“其地重冰積雪,非復世界”,“彌望無廬舍,常行數日,不見一人。”黑龍江當時的氣溫與現在相比一定會更加嚴寒,作者我是黑龍江人,在90年代時極寒天氣仍然時有發生,大雪封門更是經常,夜間溫度常常達到零下40度,屋內早上起來碗筷常常結冰,如果不生爐子,就算全身穿棉襖也要凍得渾身發抖。

對照清代時期,這種寒冷自然更加難耐,可能他們的生存環境的不適加之北方生活習慣都不可能迅速適應。據被流放的學者們記載,黑龍江“春初至三月終,日夜大風,如雷鳴點選,塵埃蔽天,咫尺皆迷。”這種嚴寒已經超越了許多生存極限。

清朝為何將流放寧古塔作為最殘酷懲罰?主因是用極寒折磨“罪犯”,歷史少見

《絕域記略》的書中記錄了流放在黑龍江的江南女子打水的鏡頭:霜雪井溜如山,赤腳單衣悲號於肩擔者,不可紀,皆中華富貴家裔也。”在這些可憐的汲水的女子裡,肯定有著不少崔鶯鶯、林黛玉這樣的人物,昨日的嬌貴矜持根本不敢再回想,連那段哀怨悱惻的戀愛悲劇,也全都成了奢侈。“《流放者的土地》

寧古塔“雪深丈餘,其寒令人不能受”,其族人常常“棲身於大路之旁,寒威透體”。嚴寒,與這些南方文人原有生活環境的氣候形成了巨大反差。流放文人的聚集地寧古塔地區,更是“自春初至三月終,日夜大風,如雷鳴電激,塵埃蔽天,咫尺皆迷。”四季皆如冬,“八月雪,其常也”,流放文人來到此地,往往白天赤腳踏冰,夜晚單衣無眠。(清)《吳振臣。寧古塔紀略》

清朝為何將流放寧古塔作為最殘酷懲罰?主因是用極寒折磨“罪犯”,歷史少見

寧古塔

卜魁(齊齊哈爾)戍所的生活條件比寧古塔更加惡劣,有的流放者常常“躬自灸炕,坐荊棘風雪中”。本是江南的讀書仕宦家族,卻黑龍江“掃馬通薪,”,過著不像人間的生活。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