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七名戰士打光了彈藥,靠一把軍號,竟嚇退王牌敵軍一個營!

眾所周知,關於三國猛將張飛,有一個流傳已久的經典故事,那就是他在當陽橋頭憑藉一聲雷鳴般的斷喝嚇退前來追擊的曹操大軍。當然,這只是評書小說中杜撰的情節,與真實的歷史並不是一回事。

可是,在中國軍史上,卻出現過一個與張飛嚇退曹兵這個故事極為相似的真實事件。那就是1951年初,一個年輕的志願軍戰士,憑藉隨身攜帶的一把軍號,竟讓包括八輛坦克在內的聯合國軍一個營乖乖撤退,鑄就了戰場上一個令人驚歎的傳奇。

這個英雄的志願軍戰士名叫鄭起,後來被授予“二級戰鬥英雄”的光榮稱號。

鄭起的出現是一個偶然事件,但也可以說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1951年1月初,志願軍第39軍116師347團受命向漢城方向進軍,對聯合國軍發起大追擊。1月2日晚,該團在漢城70多里外一個名叫釜谷裡的小鎮遇到敵軍的阻擊。

七名戰士打光了彈藥,靠一把軍號,竟嚇退王牌敵軍一個營!

當時,負責偵察的志願軍戰士幸運地抓到一名敵軍哨兵,此人供稱,當地駐紮著英軍一個聯隊。陰差陽錯的是,由於翻譯上的失誤,347團首長得到的資訊卻是英軍一個“連隊”而非“聯隊”。可想而知,對付一個“連隊”當然不需要耗費太多兵力,於是團首長派出1連和3連,準備以“優勢兵力”卻解決這個敵兵“連隊”。

可是志願軍將士們萬萬沒想到,他們的目標實際上是相當於整整一個團的兵力。347團首長了解到這個情況後,馬上作出調整,另派7連前去增援,負責斷敵後路。

在釜谷裡北面的一個小山坡上,志願軍與敵軍交上了火。但是守坡的敵人仗著有大炮掩護,絲毫不肯退讓,志願軍戰士打得非常艱苦。激戰中,指導員、連長和副連長相繼陣亡,付出如此沉重的代價才拿下一個小高地。

連長賀應堅身負重傷之後,司號員鄭起就在他身邊,重傷的賀應堅指了指自己的手槍,用盡最後的力氣斷斷續續說出最後一句話:“替我指揮……一……一定要……要堅守住……陣地……”,就此壯烈犧牲。

七名戰士打光了彈藥,靠一把軍號,竟嚇退王牌敵軍一個營!

悲憤萬分的鄭起拿起連長的手槍,大喝道:“連長,我們保證完成任務!”接著他朝僅剩的25名戰友喊道:“我們連的幹部都犧牲了,現在大家聽我指揮,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守住陣地!絕不能讓敵人得逞!”

沒過多久,英軍再度發起了猛攻,鄭起迅速組織起戰友們頑強抗擊。又有8名志願軍戰士犧牲,整個7連只剩下包括鄭起在內的17人。但戰士們在鄭起的帶領下,絲毫沒有退卻,靠著堅強的意志力誓與敵人血戰到底,連續打退了敵人的第3、4、5、6次進攻!

至此,連同鄭起在內,志願軍陣地上只剩下區區7人,而對面之敵則是英軍王牌部隊、被唏噓為“戰鬥力相當於中國一個師”的萊福槍團,以及一個坦克營!

1月3日下午三點多鐘,氣急敗壞的英軍以一個營的兵力為主,用八輛坦克開路,發起了最後一次猛攻。鄭起等7名志願軍戰士,面對敵人強大的火力毫不畏懼,仍在苦苦地支撐,只是整個陣地上幾乎已經沒有彈藥可用,就連連長交給鄭起那支手槍已打光了最後一粒子彈。

七名戰士打光了彈藥,靠一把軍號,竟嚇退王牌敵軍一個營!

志願軍陣地眼看就要落入敵手,形勢萬分危急!在這個千鈞一髮的時刻,鄭起低頭看到腰間的那把軍號,忽然心生一計。他一把抄起那把軍號,放在嘴邊,鼓起腮幫,奮力吹了起來。剎那間,嘹亮的號聲穿透瀰漫於天地間的硝煙,響徹整個陣地!

對於中國軍隊來說,軍號聲是再熟悉不過的聲音。然而對於聯合國軍來說,他們沒有這種裝備,對軍號發出的聲音也非常不適應。他們只從以往與志願軍交戰的過程中感受得到,這種銅製樂器一旦被吹響,中國人彷彿就會變得鬥志無比旺盛、戰鬥力瞬間爆表,一個個不要命似地猛撲過來。

聽到軍號聲,英軍頓時一個個心慌意亂,面露驚惶之色,他們雖然明知道這個陣地上的志願軍已經所剩無幾,仍然再一次被內心的恐懼所擊敗了,人人不敢再向前衝。

七名戰士打光了彈藥,靠一把軍號,竟嚇退王牌敵軍一個營!

鄭起敏銳地觀察到這個變化,精神為之大振,他毫不遲疑地擠出更大的氣力,吹奏出更嘹亮的軍號聲,讓英軍更加畏縮不前,一些膽小的英軍士兵甚至嚇出一身冷汗。當他們看到一名軍官因為受不了這種中國樂器的刺激而轉身後退時,馬上引起了連鎖反應,竟然一發不可收拾地開始一窩蜂地撤退!

就這樣,英軍長達一天一夜、前後多達七次的猛攻,硬是被鄭起所在的志願軍7連將士英勇擊退。而鄭起在危急時刻藉助一把軍號嚇退英軍一個營的神來之筆也成為抗美援朝戰場上的一段奇聞。鄭起此後榮立特功等,並被授予“二級戰鬥英雄”光榮稱號。

時至今日,那把神奇的軍號仍存放在軍事博物館內,和他的主人一起成為一段不朽的傳奇。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