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皇太極攻破錦州城,看到這支蒙古部隊全部殺光

明末強軍系列之二——關寧蒙古僱傭軍。

之前我們介紹過明末的天下強軍,秦良玉的白桿兵,堪稱明朝關內最強軍隊,而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支軍隊,則堪稱關外最強的雙刃劍。為何叫雙刃劍呢?因為無論是對敵人還是自己人,這支軍隊都可以說是一把無比鋒利的絕世神兵。

一.強大而跋扈的遼東軍

明朝中後期,由於衛所兵馬逐漸腐朽,明廷的主要將領都開始訓練自己的個人軍隊進行作戰,也就是所謂的親兵制度,其代表就是戚繼光,自己募兵,自己制定訓練計劃,除了軍餉是朝廷支付的以外,其餘基本靠將領自己解決和規定,可以說擁有高度自主權,也極大地提升了軍隊戰鬥力,其中遼東軍最為特殊,因為遼東軍不僅僅擁有軍隊,還擁有土地。

皇太極攻破錦州城,看到這支蒙古部隊全部殺光

當時遼東軍從李成梁時代開始,就是一支特殊的邊軍,其特殊在於遼東軍的精銳主力實際上是各個遼東將領所豢養的‘’家丁‘’,當時遼東軍由於使用所謂‘’以遼土養遼人‘’的政策,所以遼東兵馬其實都依附於手下個個將領。說白了,遼東軍就是一支半私人的軍隊,就連李成梁也不能直接指揮手下將領的兵馬,正所謂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所以當年李如松入朝作戰之時,還得等待各支遼東軍各自歸建,大概就和李雲龍的放養政策差不多。當時遼東將領最喜歡招募的私人兵馬,就是所謂‘’降夷‘’——蒙古僱傭軍。比如說著名的遼東將領祖大壽,手下就有不少蒙古兵,而且其對所領蒙古兵優待甚高,因此這些蒙古兵也亦在戰爭中‘’以身力報其主‘’。這些蒙古兵的主要作用包括偵查(明朝稱為哨丁),運送糧餉,擔任下層官吏等等,而其中最精銳的莫過於‘’夷丁突騎‘’。

皇太極攻破錦州城,看到這支蒙古部隊全部殺光

所謂夷丁突騎,就是以蒙古人為主力組成的重甲騎兵部隊。正所謂‘’明軍百萬,銳在關寧‘’,關寧軍最強的就是所謂‘’關寧鐵騎‘’,雖然在歷史上並沒有這一說法的成熟出處,但是關寧騎兵的力量可以說讓清軍都為之膽寒,當時關寧鐵騎對農民軍的戰績可謂驚人,曹文詔僅僅一千多騎兵就敢對抗幾十倍於自己的農民軍,依賴的就是關寧騎兵的強大戰力,而關寧軍中最強的則莫過於夷丁突騎。根據後期明軍的騎兵形制,需要穿著重鎧的同時還得兼顧作戰衝擊,對於騎術要求非常高,而且由於明朝內地軍隊的優勢在於步戰,騎術不佳,所以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人很明顯比農耕的漢人更加適合充當騎士的角色。這些蒙古騎兵高超的騎術‘’迅風疾雷‘’,讓各地的反王聞風喪膽。所以實際上蒙古軍僱傭軍是明軍關寧鐵騎強大的最重要原因。

皇太極攻破錦州城,看到這支蒙古部隊全部殺光

其實有趣的是,清軍也非常依賴蒙古僕從軍,雖然清軍曾經吹噓‘’一蒙古強於十朝鮮,一滿洲強於十蒙古‘’,但是實際上在松錦之戰中,滿洲兵表現遠不如蒙古軍,滿洲兵參戰不但態度低沉,參戰過程中也時常臨陣退縮,難比蒙古兵無所畏懼的精神。除此之外,滿洲八旗中也常常有一些人互相爭功,影響士兵見間的和睦,就連皇太極也坦言‘’新附蒙古尚知出力報效,爾等乃不盡心憂國,以為事不關已!‘’可以說蒙古軍無論在敵方還是己方都堪稱是絕對的精銳。

皇太極攻破錦州城,看到這支蒙古部隊全部殺光

但是這些蒙古人對於明朝來說,不僅僅是精兵工具人那麼簡單,這些蒙古人也經常反水投敵,堪稱明朝雙刃劍,據《清太宗實錄》記載,松錦之戰中歸附清朝的蒙古人約有6211人。1641年3月24日日暮時,聞錦州關內蒙古兵與城內明兵接戰,兩白旗營相去甚近,率兵先登,左右之兵,相繼盡登,俱至外城,諾木齊塔布囊、綽克託臺吉、吳巴什臺吉等盡率其官屬兵丁以降。當時蒙古兵在面對清朝進攻錦州之時,不少都投敵反水,選擇投降清廷,甚至有的比如松錦外圍的蒙古人主動與清朝聯絡提供情報,甚至最後與清軍裡應外合攻城反明,可以說讓明軍非常被動。

皇太極攻破錦州城,看到這支蒙古部隊全部殺光

但是必須看到的是,大部分蒙古兵對明朝的忠誠甚至超過了漢軍,當錦州城內祖大壽打算投降清廷之時,他手下的蒙古軍居然第一個表示了反對,甚至打算殺了祖大壽繼續堅守,於是當祖大壽背主投清之後,皇太極竟然下令屠殺全城蒙古兵一個不留,由於懼怕蒙古兵的勇猛無敵,皇太極決定採用鴻門宴的方式,假意請精銳蒙古兵宴會,把他們引到了野外。這些蒙數千的蒙古勇士,在荒郊野外,遭遇了清軍鐵騎的殘酷屠殺,然而他們仍舊寧死不屈,赤手空拳與清軍搏鬥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可笑最後的關寧精銳,竟然是這些蒙古韃子,他們為大明流盡了自己的最後一滴血。誰能想到,那些吳三桂,洪承疇,祖大壽們,竟然不如這群蒙古人來的忠誠。夷丁滅而關寧亡。

皇太極攻破錦州城,看到這支蒙古部隊全部殺光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