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西方國家是如何一點點玩死蘇聯的?手段極其殘忍,刀刀致命,令人不寒而慄

1991年11月,在一場有關石油問題的經濟學會議上,剛卸任英國首相職位不久的瑪格麗特·撒切爾以嘉賓的身份做出一段長約45分鐘的講話。歷史資料表明,講話中,這位鐵腕的女政客鬧了個不小的烏龍:在沒有被提醒的情況下,撒切爾夫人並不知道與會者中還有幾位蘇聯經濟學家,她對許多尖銳的政治問題做出闡釋後,立刻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極大轟動。而這些問題大致圍繞著一個主題:西方國家究竟是一步步如何瓦解蘇聯的根基,最終玩死蘇聯的。

西方國家是如何一點點玩死蘇聯的?手段極其殘忍,刀刀致命,令人不寒而慄

對近半個世紀的世界格局來說,蘇聯解體無疑是影響力無出其右的大事件。也許是對這個曾盛極一時的龐大國家心存憐惜,不少學者如今仍在探討蘇聯解體的真因。當然,蘇聯本身存在的許許多多的問題不容忽視,但西方國家的攻勢也是搞垮蘇聯的重要因素。

根據美國檔案顯示,最早在上世紀60年代中後期,有些所謂的“人類未來學”組織就開始有組織地造勢,宣稱人口膨脹會給地球帶來巨大壓力,從而危及人類未來的生存。由共濟會控制的“羅馬俱樂部”在1972年提出:全人類急需建立一套完整的體系,透過控制和支配全球資源緩解危機。正所謂“人言可畏 ”,這一系列操作的根本目的,就是為西方國家建立以美國為主導的霸權體系,最終擠垮蘇聯建立輿論基礎。

西方國家是如何一點點玩死蘇聯的?手段極其殘忍,刀刀致命,令人不寒而慄

然而,當時蘇聯存在的意義早已超出了一個國家的範疇,它是全世界信仰共產主義人士心中的精神支柱,強大的蘇聯是一面旗幟、一座豐碑,有信仰的支撐,加上蘇聯本身的強大,西方國家想要對付這個龐然大物並不簡單。尤其是在斯大林時代末期,蘇聯的快速發展更是令美國政府的智囊們頭疼不已,這一點,撒切爾夫人在她的講話中就有所體現。

撒切爾夫人提到,雖然“蘇聯是一個對西方世界構成嚴重威脅的國家”,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西方國家並沒有想好對策。眾所周知,蘇聯奉行計劃經濟,這種經濟制度首先保證了經濟發展的速度;加上獨特的精神與物質上的刺激,蘇聯經濟發展指標很高。在許多特定的歷史時期,當資本主義世界受到衝擊時,蘇聯的經濟一直保持堅挺,“其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比我們高出一倍。”

西方國家是如何一點點玩死蘇聯的?手段極其殘忍,刀刀致命,令人不寒而慄

經濟的健康發展是國家強盛的根本,在這個基礎上,蘇聯得以掏出大量資金用來發展軍事,而這正是美英等國擔心的問題。冷戰初期,美英等國的領袖們非常擔心蘇聯能夠藉助自身長處不斷蠶食西方國家在資本世界中的戰略優勢,相比這一點,蘇聯強大的軍事實力根本不值一提,連核武器都“算不上真正的威脅”。因此,如何削弱蘇聯經濟兇猛的發展勢頭,擾亂其經濟秩序,最終搞壞蘇聯的計劃經濟體制,使其走上歪路並越走越遠,是西方國家優先考慮的問題。

我們有句俗話說:蘿蔔爛先爛心,很顯然,美英等國就借鑑了這一點。西方國家從蘇聯國家組成和憲法的漏洞上下手,發起了猛烈攻勢。首先,蘇聯並不是一個傳統的國家,而是由許多國家組成的聯盟。根據蘇聯憲法,任何一個加盟共和國想要脫離蘇聯,只要該國多數透過決議,那麼這個國家就可以立刻脫離蘇聯。雖然規定如此,但放眼整個歷史,為了維護這個聯盟的完整,蘇聯付出了巨大精力,甚至不惜武力干涉其他國家內政,粗暴打斷其他國家的改革,物極必反,這些行為反而破壞了社會主義大家庭的關係。可怕的是,這正是西方國家的目的。

20世紀70年代中期,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決議,政府撥款數百億美元,用來發展“利益代言人”,即收買蘇聯權貴、著名學者,為他們提供獎金、發表學術論文、提供國際消費等,讓他們在輿論上偏向西方國家。這一手段效果十分明顯,進入80年代後,這些代言人奔走在蘇聯各大城市,質疑社會主義制度的合理性,甚至隨意地將一些社會問題定性為制度的弊端。在利益的驅使下,越來越多的蘇聯高層人物加入到這個行列中,蘇聯解體後,葉利欽憤怒地說:“除了我之外,大人物們都被共濟會收買了。”

在撬動蘇聯政權根基的同時,西方國家掀起了一輪又一輪軍備競賽。值得注意的是,軍備競賽的目的並不是在軍事上同蘇聯一較高下,而是希望藉助這一手段,進一步擾亂對方經濟秩序。表面上,北約一直在瘋狂擴充軍備,實際上,他們一直有意識地控制軍費支出的比例,這個比例幾乎從未超過5%。蘇聯人就沒有這麼理性了,他們顯然中了套,軍費開支甚至佔到了國家財政的15%以上。撒切爾夫人提出,數額巨大的軍費直接壓榨了蘇聯政府在維持國家生活上的投入,百姓的生活水平降低,引起了民眾不滿,激化了社會矛盾。

西方國家是如何一點點玩死蘇聯的?手段極其殘忍,刀刀致命,令人不寒而慄

不過有趣的是,這個過程並非一蹴而就的,精明的西方國家反而差點玩死自己。不得不承認,蘇聯人在武器上的天賦是令人豔羨的。撒切爾夫人透露,最初的幾輪軍備競賽,美英等國不但沒能給蘇聯造成困擾,反而刺激了蘇聯軍力的急速膨脹。蘇聯人絲毫不落下風,甚至用更少的投入獲得了更大的發展。一批新型蘇制武器對西方各國國家安全造成了極大威脅,他們不得不再投入鉅款開發防禦體系,打造一個可靠的“盾”來抵擋蘇聯的“矛”。

另外,西方國家在挑動蘇聯社會矛盾方面也遭遇了一定的困難,最初,美英等國企圖挑動基層民眾與領導階級產生矛盾,但他們很快就發現,蘇聯人民心中信仰的力量,比他們預期的要強大得多。美國一份檔案指出,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的一份調查中,蘇聯已然搖搖欲墜時,百姓中支援國家克服困難、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比例仍超過80%。這樣的調查不止一次,結果卻從未發生改變。因此,西方國家不得不改變目標,開始從蘇聯的實權階層下功夫。

歷史的發展是耐人尋味的,20世紀70年代末期,蘇聯在一系列改革的刺激下展現出好轉的局面時,對西方國家來說,一個完美的利用物件出現了,他便是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爾巴喬夫。美國政客們發現,這個野心勃勃的蘇聯領導人“智商偏低”,對待問題不夠理性,非常容易被誘導且極其虛榮。西方國家立刻對其發起攻勢,誘導戈爾巴喬夫透過“改革”擾亂蘇聯的經濟政治秩序,甚至徹底摧毀蘇聯。

除此之外,美英等國還祭出了“雙保險”,隨後又暗中扶持起了葉利欽。西方國家考慮得顯然是非常周到,“八一九事件”中,粉碎蘇聯人最後一點翻盤希望的,正是葉利欽和他的支持者們。史料記載,連美國和葉利欽本人都沒想到這個過程如此簡單,按照其本來計劃,如果“八一九事件”遭遇失敗,他們就建立一個能夠長期與蘇聯當局抗衡的組織。

蘇聯解體是一場曠日持久的陰謀,是內外實力勾結的結果。如今人們仍在懷疑,國家解體並不是蘇聯人民的意願,正如上圖所示,這群春風得意的政客不能代表多數民眾;那名掩面士兵沮喪的樣子,才是多數蘇聯人內心的寫照。

史家有一種觀點:蘇聯亡於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很顯然,相比於對付那些東歐小國,美英等國在蘇聯身上消耗的精力要多出許多。這個過程是漫長且曲折的,同時也是隱蔽而殘忍的。不過,蘇聯的轟然倒塌並不一定意味著結束,也許只是一個時代的落幕和另一個時代的開始。放眼如今,以史為鑑,我們是否能從當下尋找到許多相似之處呢?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