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曹爽執政措施雖不得人心,但高平陵政變前桓範還是出奔曹爽

司馬懿奪權的標誌事件,是正始十年(249年)的高平陵政變。這場政變前曹爽的一些措施不得人心,這才是司馬懿敢於發動政變的基礎。不過即使如此,大司農桓範還是投靠了曹爽,並沒參與司馬懿陣營。

魏明帝曹叡臨終前,指定曹爽、司馬懿為輔政大臣。曹爽之所以上位,不是有什麼本領,也非必然,只是朝中兩派人爭權奪利時獲利的漁翁。剛開始,曹爽與司馬懿還能和平相處,不久後,他的一幫狐朋狗友就開始壞事了,慫恿曹爽擠掉司馬懿。憑著先帝遺詔,憑著幾個跳樑小醜的支援,曹爽自以為掌握全域性、穩操勝券,最終將一敗塗地。

曹爽執政措施雖不得人心,但高平陵政變前桓範還是出奔曹爽

曹爽

曹爽的“智囊團”包括畢軌、鄧颺、李勝、何晏、丁謐等人,狐假虎威,操縱朝廷,廣結黨羽,獨斷專行,甚至屢屢變更國家法令制度。連太尉蔣濟也被架空,實際上只是一尊被供奉著的泥菩薩,實權倒不及何晏、鄧颺、丁謐這些曹爽集團骨幹。朝廷的現狀,馬屁黨官職不高,卻擁有實際權力;像蔣濟這樣的“三公”,徒有虛名,只能發發牢騷罷了。

對曹爽以及一幫小丑當權,朝臣們嘴裡不說,心裡有數,曹爽不靠譜,還是司馬懿行。後來司馬懿能成功發動政變,與太尉蔣濟等一幫元老的支援是分不開的。

不過不是所有人都站在司馬懿一邊,大司農桓範就是其中之一。

桓範在魏明帝曹睿時就是鎮守一方的大將,曾任徵虜將軍、東中郎將,都督青、徐諸軍事。司馬懿久在軍中,知道桓範有本事,能帶兵打仗,有謀略,故而政變伊始,就打算重用他,任命他為中領軍。豈料桓範之子對桓範表示“車駕在外,不如南出。範疑有頃,兒又促之。”桓範覺得曹爽手中有皇帝這張牌,司馬懿未必能贏,遂逃出城去,奔至皇帝行營。當司馬懿聽到桓範逃走的訊息後,如五雷轟頂,捶胸頓足道:“智囊往矣!”

曹爽執政措施雖不得人心,但高平陵政變前桓範還是出奔曹爽

桓範

桓範逃到曹爽兵營,建議道:護送天子前往許昌,許昌是舊都,帝國政治中心之一,站穩腳跟後,詔令四方軍隊勤王,消滅以司馬懿為首的洛陽叛亂集團。然而,曹爽本來就沒什麼主意,值此生死之際,他優柔寡斷的性格盡現無遺,對桓範的建議遲疑不決。

最終曹爽決定向司馬懿認慫,以為可以保住榮華富貴。桓範大罵道:“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犢耳!何圖今日坐汝等族滅矣!”最後,曹爽集團被司馬懿一網打盡,桓範也當了陪葬品。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