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皇帝聽從他的建議,從此開啟了三國軍閥割據的序幕

◎歡迎讀者轉載分享到朋友圈。

皇帝闇弱、宦官弄權、外戚干政是後人總結東漢滅亡的重要原因。不得不說皇帝、宦官與外戚三者之間的曖昧關係,確實給東漢帶來不可逆地國力損傷。可是有個人別有用心地向皇帝獻言,開啟了三國軍閥割據的序幕,此人是劉焉。

眾說周知蜀漢的締造者是劉備,至少大多數也是這樣認為。但史學家陳壽卻沒有這樣做,在他的著作《三國志》中劉焉、劉璋父子佔據《蜀書》的頭篇。大家都知道劉璋力排“眾意”,引得劉備大軍入川,結果被劉備反客為主,成為後世笑柄。那麼劉焉又是何須人呢?

皇帝聽從他的建議,從此開啟了三國軍閥割據的序幕

劉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是魯恭王的後裔。史書記載這位魯恭王的一生並沒有什麼可圈可點之處,相反紈絝弟子的習氣一樣沒少,他有個親兄弟是中山靖王劉勝,也就是被劉備常常掛在嘴上的祖先。西漢滅亡,魯國也被王莽取消,而魯恭王的後人在東漢章帝時期遷徙到竟陵地區居住。

劉璋年輕時便出仕州郡,後來以宗室的名義授予中郎之職。在兩漢時期,中郎侍從皇帝身邊,也是帝國儲備人才的官職。好景不長,他的老師祝恬去世,祝恬曾任過大漢的司徒一職。按照當時的制度,老師去世,門生故吏都要辭官守孝。所以劉璋也無奈地離開自己的大好仕途。

皇帝聽從他的建議,從此開啟了三國軍閥割據的序幕

雖然劉璋暫時離開了仕途,但他也沒有閒著,居住在陽城山上招收學生。守孝期滿後,劉璋被舉薦為賢良方正。當然此次出仕,劉璋仕途可謂是一路風順,從司徒府小吏到洛陽令、冀州刺史、南陽太守,再到中央九卿的宗正、太常。

儘管他的官職一路高升,但當時的皇帝是東漢赫赫有名地荒唐皇帝漢靈帝,而天下早已被攪得民怨沸騰,各地起義不斷。眼看著大漢江山將傾,劉焉認為中央的九卿高官,不如地方的勢力派。當方的行政最大的單位也只是郡,面對四起地狼煙也顯得相當單薄,而刺史可以管理一定數量的郡,但也只是監察官職,更何況刺史的官職比郡守要低,根本無法調動這些有實力地郡守。

皇帝聽從他的建議,從此開啟了三國軍閥割據的序幕

於是劉焉向漢靈帝進言,改刺史為牧伯,選擇清名重臣充任。有人認為古代人喜歡文字遊戲,事實上刺史改為牧伯,相當於原本的監察區變成了郡之上的行政單位。當然被各地搞得焦頭爛額地漢靈帝爽快地接受了此建言。

劉焉最初選擇的地區是最貧窮的交阯牧,估計是想效仿秦末的尉佗。此議尚為商定下來,侍中董扶私自找到劉焉並告訴他,“京師將亂,益州分野有天子氣”(《三國志》)。“天子氣”是什麼東西,後人無法考證,但當時人十分相信此說,譬如秦始皇聽說東南有天子氣,便出巡東南,希望用自己王者之氣壓一下天子氣。

皇帝聽從他的建議,從此開啟了三國軍閥割據的序幕

劉焉聽罷立即改變主意,目光盯向了益州。碰巧益州刺史橫徵暴斂、魚肉百姓,蜀地社會不太穩定,劉焉就這樣被往益州。在他被派遣的同時,劉虞、劉表等清流也被派往各地當牧伯。《後漢書》評價此事是這樣說的,“州任之重,自此而始”。

此後,東漢爆發了著名的“黃巾軍起義”,中央政府一敗塗地,而地方政府趁此機遇招兵買馬而坐大。至於後來即使沒有董卓入京,東漢政府的政令也不能像之前暢通。不幸地是董卓入京私自廢立皇帝,給予地方實力派以口實,三國亂局至此開始。而劉焉固守蜀地,嫣然一國,如果不是痛失愛子,或許蜀地的歷史要改寫一下。

(本文參考《三國志》、《後漢書》、《資治通鑑》)

皇帝聽從他的建議,從此開啟了三國軍閥割據的序幕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