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秦王為何這麼“慫”,被藺相如連續威脅2次?裡面的玄機你不懂!

秦朝能夠統一六國,秦昭王功不可沒。他在位56年,重用白起、范雎,打贏了著名的伊闕之戰、華陽之戰、長平之戰,對六國的鬥爭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堪稱一代雄主、威烈之君。

但是,他在面對趙國的藺相如時,卻顯得很“慫”,連著被威脅2次,這看起來有些不可思議。其實,是因為你沒看懂裡面的玄機。

秦王為何這麼“慫”,被藺相如連續威脅2次?裡面的玄機你不懂!

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

秦國想要趙國的和氏璧,藺相如當著文武百官撂下狠話:

“大王若逼我,我的頭就與和氏璧一起撞碎”

。秦昭王為了得到和氏璧,先是齋戒,又在朝堂設下“九賓”禮儀,結果被藺相如戲耍了一番,因為和氏璧早就被帶回趙國了。

在澠池之會上,趙惠文王應秦昭王之請,為大家奏瑟一曲,可秦昭王不講究,竟讓史官記下:

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

氣氛一時陷入尷尬,趙惠文王也沒想到自己被人耍了,可又無可奈何。這時,又是藺相如站了出來,逼著秦王為趙王“擊缶”,也讓史官記了下來。

秦王為何這麼“慫”,被藺相如連續威脅2次?裡面的玄機你不懂!

強硬背後的玄機

在這兩起事件中,藺相如的表現確實強悍,被認為是維護了趙國的尊嚴。

但我們常說“弱國無外交”,僅憑一腔熱血的好勇鬥狠,是無法處理兩國之間的矛盾的,藺相如這麼強勢的背後,其實有著很深的玄機。

在“完璧歸趙”這一外交事件中,人們都認為是秦王垂涎和氏璧,其實是不對的,

和氏璧只是一個幌子,秦昭王真正的用意在於試探趙國的反應

。如果趙國順從的把和氏璧雙手奉上,說明趙國對秦國心懷畏懼。而藺相如的態度,就代表著趙國的態度:我們雖然實力不如你,但也不會輕易受人欺負。這樣一來,秦國攻打趙國時,就得掂量一下後果了。

秦王為何這麼“慫”,被藺相如連續威脅2次?裡面的玄機你不懂!

和氏璧事件之後,發生了“澠池之會”,有人認為這是秦昭王的報復,想給自己找回顏面。如果這麼看,就太小瞧秦昭王了,我們先看一下“澠池之會”發生的背景。

當時,秦國白起正在打鄢郢之戰,全力進攻楚國;而趙國的廉頗,也剛剛結束對齊國的進攻。

秦國為了免除後顧之憂,才主動與趙國交好,趙國也需要穩住這樣一個強大的對手,這才有了“澠池之會”

。“鼓瑟擊缶”只是當時一個小插曲,以當時的形勢來看,秦趙兩國絕對打不起來,所以藺相如才會如此強勢。

秦王為何這麼“慫”,被藺相如連續威脅2次?裡面的玄機你不懂!

所以說,外交場合上的鬥爭,實際上都是國與國之間的暗鬥,一切靠實力說話。

如果是一個弱國,無論官員表現得多強硬,捱打的時候還是不了手;如果是一個強國,即使在一旁默默不語,也沒有國家敢小瞧他。對此,你們怎麼看呢?

參考資料:《史記》、《戰國策》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