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中國的匈奴、突厥和蒙古真是某些外國人的祖先?答案其實非常簡單

提示:我們說,中華民族從古到今都有一個難以改變的習慣或者習性,那就是在民族認同方面,我們從來講的就是文化概念,而不是種族概念。這就是說,在我們的民族融合史上,從來都不去講誰是什麼人種,只要接受中原民族的禮儀與教化,進而接近他們的習性,不管是誰、黃種還是白種,都可以稱為華夏民族,都是華夏民族。而若不接受這一點,就很難融入華夏民族。所以,中國人從不把“形相近、習相遠”之人看成是與自己同祖之人,從歷史到現在都是如此。當然,這也是中國人只在中國認祖,而從不去國外認祖的原因所在。

中國的匈奴、突厥和蒙古真是某些外國人的祖先?答案其實非常簡單

中國的匈奴、突厥和蒙古真是某些外國人的祖先?答案其實非常簡單

讀歷史、看現實,我們總會發現這樣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即是某些外國人總喜歡把中國的匈奴、突厥和蒙古這三個民族當成他們的祖先。應該說,這不是什麼壞事,就像我們到了一個地方,突然來了一個陌生人說他和你是親戚,你父親是他的表叔或者舅舅什麼的、你母親是他的姑姑或者姨媽什麼的,說來道去,大家的身上都有了一種親情流淌的溫暖,或貧賤或高貴的血緣關係在那時候便成了人與人之間走得更親更近的紐帶,甚至會有一種同命相連的感覺。

這當然不是一件壞事情,但在這個世界上,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不可能簡單到只剩下親情關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不難發現中國的匈奴、突厥和蒙古這三個民族拉關係的那些外國人,其實是要比我們中國人還敬重“祖宗”的。

雖然,我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但那些“認祖”之人總把它說得跟真的一樣,而他們真實的心態卻不至“認祖”這麼簡單。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史記》的第一百二十九章“貨殖列傳”中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那些“認祖”之人在尋找所謂“親情”的過程中,分明也逃不過“利”這個字。

中國的匈奴、突厥和蒙古真是某些外國人的祖先?答案其實非常簡單

中國的匈奴、突厥和蒙古真是某些外國人的祖先?答案其實非常簡單

利可以有很多種,也可透過很多種手段進行獲取,若要總結起來,那些“認祖”之人想要獲得的利無非這樣兩種:

一是針對匈奴、突厥的,挑撥離間並從中佔點小便宜。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中國史上的匈奴、突厥的西遷只是少部分中的小部分,這就是說,他們大多數融入了中華民族,但那些“認祖”之人總喜歡拉攏中國相對與匈奴、突厥血緣近一些的個別民族:“嘿,兄弟(或者表哥、表弟抑或舅舅、叔叔、外公什麼的),咱才是一家子呢,咱的祖上親著呢!”接下來的事情,我們心知肚明,完全能夠想象出來——他們想要從中獲利,挑撥之利、離間之利。

二是針對成吉思汗的,這個基本獲得不了什麼利,純屬一種心理滿足,但也是一種利,微利。這個事兒大約起源於英國,有一個飯店的老闆發現自己的店裡總能來一些蒙古人,某天,他突發奇想——為什麼就不能把周圍所有的蒙古人全部招徠到店裡來呢——飯店可以為成吉思汗的後代免費的。沒想到這下把事情給弄大了,來飯店“認祖”的成吉思汗的後代們差點踏破了飯店的所有門檻,其中不乏一些高階知識分子,甚至還有牛津大學的博士、教授,他們著書立說、做DNA,一下子就在全世界弄出了1600萬的成吉思汗的後代!

這是發生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事情,持續發酵至本世紀初乃至當下。今天,如果我們認為僅僅是為了去飯店享受享受免費,白吃一頓,那就大錯特錯了。在這些人的眼裡,鐵木真是一位叱吒風雲、顯赫一世的蒙古族英雄,他軍事才能卓越,史稱“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雖然,鐵木真的作戰具有野蠻殘酷的特點,大規模屠殺居民,毀滅城鎮田舍,破壞性很大,但這些人還是肯定地認為,他是世界影響力的人,也可能是歷史上最成功的“播種者”。

中國的匈奴、突厥和蒙古真是某些外國人的祖先?答案其實非常簡單

中國的匈奴、突厥和蒙古真是某些外國人的祖先?答案其實非常簡單

我們今天不能說這些人的“認祖”是建立在忘記了其真正的祖宗,在面對蒙古人的擴張或者侵略之所蒙受傷痛的基礎上的,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是他們崇拜“英雄”的心理在這裡得到了滿足。這也是利,雖然只是微利,卻非常有意思,就像一個非常想吃得到一塊糖的孩子,忽然遇到了天上掉糖的事情,雖然數量不是很多,甚至品質也不是很高,但還是被滿足了。從中,我們不難看到這些人的一個真實景況,即貌似強大,實則脆弱,用一個大家都知道的詞就是外強中乾。

更有意思的是,不管是對匈奴、突厥的還是針對成吉思汗或者蒙古人的,都是與歷史上的一種說法結合在一起的——黃禍論。三個民族對應的是三次歷史事件:

第一次發生在4世紀至5世紀:東漢初年,匈奴分裂為北匈奴和南匈奴,南匈奴附漢稱臣,東漢聯合南匈奴擊敗北匈奴,迫使部分北匈奴西遷。西遷至歐洲的匈奴人對日耳曼人和東羅馬帝國不斷征伐,迫使日耳曼人南遷,南遷的日耳曼人最終滅亡了西羅馬帝國。

中國的匈奴、突厥和蒙古真是某些外國人的祖先?答案其實非常簡單

中國的匈奴、突厥和蒙古真是某些外國人的祖先?答案其實非常簡單

第二次發生在11世紀至12世紀:隋代,突厥分裂為東突厥和西突厥,兩者相繼被唐朝滅亡,部分西突厥部落西遷。遷至西亞的突厥人對東羅馬帝國的征伐引發了十字軍東征,最終突厥人建立的奧斯曼帝國滅亡了東羅馬帝國。

第三次發生在13世紀:蒙古第二次西征攻佔布達佩斯後,前鋒攻至維也納附近的諾伊施達,主力渡過多瑙河,攻陷格蘭城。隨後窩闊臺大汗去世的訊息傳來,統帥拔都因汗位繼承問題撤軍東歸。這次蒙古西征在歐洲大地引起一片恐慌。

可見,不管是挑撥離間也好或者英雄崇拜也罷,在獲“利”的同時,這背後卻逃不過一個字——“怕”,而在“利”與“怕”裡,“認祖”之人複雜而矛盾的心理在這裡已經一清二楚。而我們最終要說的是,認中國的匈奴、突厥為“祖”的那些人,雖然一直都在認,卻一直沒有獲得他們想要的“利”,只能是望梅止渴或者畫餅充飢,而這又是為什麼呢?

中國的匈奴、突厥和蒙古真是某些外國人的祖先?答案其實非常簡單

中國的匈奴、突厥和蒙古真是某些外國人的祖先?答案其實非常簡單

我們說,中華民族從古到今都有一個難以改變的習慣或者習性,那就是在民族認同方面,我們從來講的就是文化概念,而不是種族概念。這就是說,在我們的民族融合史上,從來都不去講誰是什麼人種,只要接受中原民族的禮儀與教化,進而接近他們的習性,不管是誰、黃種還是白種,都可以稱為華夏民族,都是華夏民族。而若不接受這一點,就很難融入華夏民族。所以,中國人從不把“形相近、習相遠”之人看成是與自己同祖之人,從歷史到現在都是如此。當然,這也是中國人只在中國認祖,而從不去國外認祖的原因所在。

最後,弱弱地問外國那些“認祖”之人一句:認了又如何呢?(文/路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