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秦用六國之士而滅六國,六國之才為何願為秦所用?

秦王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朝代。人才強國在秦國崛起和統一六國的程序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六國人士盡為秦所用而滅六國,是秦統一六國程序中的一大亮點。秦國何以用六國之士?六國之才為何願為秦所用?

秦國何以多用六國之士

1、加強君權,抑制世卿貴族

秦國大量引進人才是國君與世卿貴族鬥爭、加強君權的需要。秦國地處西陲,與戎狄接壤,直至商鞅變法前,還有很濃重的夷狄之風。《史記·商君列傳》記載說“戎狄之教,父子無別同室而居”。使得秦國的宗法觀念比東方各國淡薄,世卿貴族缺乏維護君權的意識,從春秋到戰國前期,秦國時常處於公室和世卿貴族相互博弈的狀態,貴族力量時而還會更強,總是伺機侵犯君權,常常左右王位繼承。君主更替頻繁,君臣矛盾重重關係緊張,致使秦國君臣無法齊心協力共謀國家的發展。據《史記。秦本紀》記載秦孝公繼位後說:“會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司馬遷在《秦本紀》評論說:“秦以往者數易君,君臣乖亂,故晉復強,奪秦河西地。”可見世卿貴族對公室的干預已嚴重影響到了秦國的發展,國君希望透過引進人才加強君權,抑制世卿貴族。所以,國君往往需要藉助宗族以外的力量來維護君權,擺脫世卿貴族的控制。來自秦國以外的列國人才,沒有秦國貴族那種錯綜複雜的勢力關係,自然成為國君用人的首選了。

秦用六國之士而滅六國,六國之才為何願為秦所用?

2、秦國貧弱,謀求富強

商鞅變法以前秦國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很長一段時間裡落後於列國。國內人才缺乏,國力貧弱,在春秋戰國激烈的競爭中飽受他國欺凌。據《史記。秦本紀》記載說:“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翟遇之。”秦孝公說:“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醜莫大焉。”為了富國強兵,更為了戰勝列國,也就需要從列國中引進善於治國的人才。

秦用六國之士而滅六國,六國之才為何願為秦所用?

3、加強君權,謀求統一六國

秦孝公用商鞅變法後,秦國昔日貧弱的局面得以改變,此後的秦國具有了和東方列國爭雄的實力。據《史記。秦本紀》記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各國在面對秦國咄咄逼人的攻勢下,相互聯合竭力自保以圖存活,秦國君主也積極尋求統一六國之法,最終人才強國成為歷代君主的共識,最終秦國也在列國人才的幫助下實現“六國畢,四海一”的大一統。著名史學家錢穆在《國史大綱》中說:“秦之富強,得東方遊仕之力為多。”宋代洪邁說:“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諸人之力也。“秦國統一天下與任用六國人才是分不開的成為一種共識。

秦用六國之士而滅六國,六國之才為何願為秦所用?

六國之才為何多為秦國所用

1、秦國用人為賢不唯秦

春秋時期,諸侯爭霸戰國時期,爭相兼併。各諸侯國都非常重視人才,賢明國君竭盡全力招納賢才、但大多沒有打破地域限制,因而在利用當地人才的同時又不免培植了新的宗法貴族,唯獨秦國做到了唯才適用,用人為賢不唯秦。使很多有才之人在本國沒有被任用到秦國有了發展的可能。如商鞅曾被魏相公叔痤推薦給魏王,魏王不用遂到秦國。宋代洪邁說:“七國虎爭天下,莫不招致四方遊士。然六國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國人,如齊之田忌、田嬰、田文,韓之公仲、公叔,趙之奉陽、平原君,魏王至以太子為相。獨秦不然,其始與之謀國以開霸業者,魏人公孫鞅也。其他若樓緩為趙人,張儀、魏冉、範睢皆魏人,蔡澤為燕人,呂不韋為韓人,李斯為楚人,皆委國而聽之不疑,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諸人之力也。”清代學者洪亮吉指出:“春秋時,列國皆用同姓,惟秦不然。見於經傳者亦不過數人,公子縶、公子憗、公子針、公子士雅等是也。”

秦用六國之士而滅六國,六國之才為何願為秦所用?

2、秦國高官厚祿,招攬賢才

春秋戰國之交,農業技術不斷改進井田制和宗法制的瓦解,許多庶人從固定的封建關係中游離出來,由於缺少田產他們生活貧困。憑藉一技之長遊說於各國成為他們步入仕途的一種可能。秦國求賢若渴高官厚祿更是盛於列國,《史記·秦本紀》記載秦孝公求賢令說:”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

秦用六國之士而滅六國,六國之才為何願為秦所用?

封官在列國亦不少,但國君與之分土則是列國少有的。如《史記·商君列傳》記載商鞅“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為商君”。《史記·張儀列傳》記載:“惠王封(張)儀五邑,號曰武應君”。《史記·攘侯列傳》記載:“封魏冉於攘,復益封陶,號曰攘侯”。《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封(呂不韋)十萬戶,號曰文信侯”。商鞅變法後秦國推行二十級軍功爵制,庶人也有機會位居高官,為東方士人提供了步入仕途的機會。雖然不是每個都有封地但很多人憑藉自己的才能在秦國一展抱負位至丞相。據《秦集史》統計說:秦自惠文王至秦始皇時期共有22位丞相,除樗裡疾外很多人都是列國布衣而位列秦國丞相的。

秦用六國之士而滅六國,六國之才為何願為秦所用?

3、秦國用人不疑,給以充分的實權

秦國用人除了不限於國別,給予高官厚祿,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用人不疑,給以充分的實權。春秋戰國之時很多國家都先後招募過人才以求強國,但多為進言獻策之用,重要職位依然為貴族把持。秦國所用六國之士絕大多數都能掌握實權,范雎相秦,秦昭王尊叔父,對其言聽計從《史記·範睢蔡澤列傳》記載:“天下之事,皆決於相君”。《史記·呂不韋列傳》說:“國事皆出於文信侯”。張儀相秦,受全權遊說六國,權傾一時。從史料記載來看,在秦國統一征戰的百年中,被委以實權領兵作戰的六國人士達五十多人次。據此可見,秦國用人不疑,給以充分的實權,這也成為六國之士爭相入秦的重要原因。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