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唐堯是個什麼樣的人?

文/鄭國茂

歷史上有一個與舜帝生平聯絡相當緊密的重要人物,那就是堯帝。傳說人文初祖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少昊是黃帝的兒子之一,五帝之一的顓頊帝,是黃帝的孫子,顓頊帝死了以後,黃帝的曾孫帝嚳登上帝位。帝嚳死了以後,帝位先傳給了他的兒子摯。摯任用奸佞,沉迷酒色,荒淫無度,朝政混亂,只在位九年,就被各國諸侯廢除,大家一致擁載摯的弟弟放勳做帝國的首領,這就是堯帝。

堯帝是黃帝的五世孫,姓伊祁名放勳,十五歲的時候,就被他的哥哥摯封為唐侯,號陶唐氏,又稱唐堯,二十歲的時候就被眾人擁載登了帝位。

唐堯是個什麼樣的人?

堯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十分有德行的賢君,他處理事務謹慎、明達、文雅、有謀略,而且為人溫和,待人誠懇寬厚,十分體恤下情。他勤奮治國,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史書記載,帝堯經常頭戴黃色官冕,身穿黑色袍服,乘坐由一匹通體雪白的馬拉著的硃紅色車子巡視四方,瞭解民間疾苦,慰問鰥寡孤獨,救災賑歉,勸稼穡,興漁牧,苦心經營,天下政通人和。他既能夠發揚美德,使家庭和睦融洽,又能夠謹慎地治理國家,廣泛地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帝堯時代,人民安居樂業,一片昇平景象。有首歌謠唱帝堯說:“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如日溫心,如雲蓋地。帝德昭昭,普天同慶······”

《史記·五帝本紀》中,就有這樣的記載:“帝堯者,放勳,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舒。黃收純衣,彤車白馬。能明馴德,以親九族。九州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萬園”。

帝堯是一位德行高亮,萬人擁載的明君。他畢生做了不少利國利民的好事,其中最值得津津樂道的一是校正曆法,二是訪賢禪位。

唐堯是個什麼樣的人?

堯帝時期,國家的雛型已經形成,設定了各種官吏管理各種事務。堯帝就設定了一種官叫做天官,專門負責觀測天文、地理的變化,然後根據日月星辰的時序和規律,準確地治定曆法,明確節令,以協調政治舉措,督促人民稼穡,以促進農業生產的進行和社會秩序的安定。堯帝命令羲重居住到最東邊,測定太陽東昇情況以確定“春分”日;命令羲叔居住到最南邊,測定太陽迴歸移動情況以確定“夏至”日;命令和仲居住隴西,測定每天日落的準確時間以確定“秋分”日;命令和叔居住在最北的幽州,透過觀測太陽的執行情況以確定“冬至”日。然後堯帝再根據天官門的考察報告,指令以三百六十六天為一年,同時運用設定閏月的方法來校正春夏秋冬四季。

堯帝舉政幾十年,從善如流,舉賢任能,但是,堯之時,災害交疊,大旱剛過,又與洪水。為了治理好國家,他曾經多次訪賢問能。他就曾經親自去請在箕山隱居的許由,請許由出任九州之長。儘管堯帝苦口婆心,許由都不願做官。《莊子·逍遙遊》記載:“堯讓天下於許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屍之。吾自視缺然,請致天下。’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堯誠心讓位,邀請許由擔當治理天下的重任,許由說了千萬個理由,說不奢望名和利,說到底,就是不願意為天下老百姓擔責。

唐堯是個什麼樣的人?

於是,帝堯就問許由他的老師齧缺是否可以為天子?許由說齧缺雖然聰明睿智,但是自負高明兒而無視天理,凡事總以一己之見去衡量、鑑別、干預,遇事沒有堅持到底的決心,這種人最所只能做個諸侯國君,決不可以做天子。旁人也告訴帝堯,齧缺是一個無意於政治的人,而且已經到了南方蒼梧九嶷山隱居修煉去了。思賢若渴的堯帝又去尋訪見多識廣,知識淵博的伊蒲子。堯帝只帶了大臣放齊,曉行夜宿,一路尋蹤覓跡,到了渭水,一見到正在河邊釣魚的伊蒲子,就雙手合十,長跪於地,說:“堯竭誠拜見賢士,遠道而來,懇請不吝賜教。”伊蒲子趕緊扶起堯帝,說道:“人都說堯帝仁德,看來半點不假。為了繼承仁政,你遍尋賢人,意欲禪讓,只可惜經天緯地的人才一時難以得到。為帝之人為天下蒼生焦慮憂心,令人感動啊!”

堯帝心裡暗暗佩服伊蒲子的洞察力以及對他的良苦用心的理解,十分坦誠地說:“先生一眼就看穿了我。算來我已經舉政七十年了,已經老了。近年天災人禍不斷,因此急於尋訪賢能,委以重任,以早日使天下人免遭災難,懇請先生對我指點迷津。”

唐堯是個什麼樣的人?

伊蒲子說:“堯帝不要過於焦慮,賢人不久就可得到。”說完從衣袖裡掏出一小卷羊皮,雙手遞給堯帝,囑咐道:“望好好收藏,隻日便可應驗。”然後打個拱手,揚長而去。

堯帝目送伊蒲子遠去,心裡湧起一種失落感。他開啟羊皮卷,羊皮上寫著幾句讖語:“玉在璞,璞在玉。龍鳳簇,可妻珏”。堯帝細細研讀,由於讖語語焉不詳,堯帝一時想不明白是什麼意思。

中國歷史上的帝堯晚期是大洪水時期。由於帝堯時代文字的應用尚不成氣候,帝王譜牒中記錄和留存的東西甚少,關於帝堯訪賢的故事,史載不多,大多是民間傳說和後來有了文字以後人們根據傳說的整理。但是,四大文明古國都曾經過了口耳相傳的歷史,口耳相傳的歷史也絕不是空穴來風。

原創作者簡介:鄭國茂(舜文化專家),舜福文化研究院院長、中華傳統文化傑出傳承人、《舜德載福》總編兼主編、瑞典皇家藝術學院外籍院士、中華道德文化源流研究學者、世界舜文化研究聯合會執行會長、湖南省企業文化促進會舜福文化專委會會長、全國首個舜文化研究會——九嶷山舜文化研究會創始人之一。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