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明朝皇帝下了一道詔令,差點讓家豬代替熊貓成為國寶!

明朝皇帝下了一道詔令,差點讓家豬代替熊貓成為國寶!

在中國古代,避諱是很常見的一種現象。那麼何為“避諱”呢?直白的說,就是在說話或寫字的時候,如果提到帶有帝王尊長的名字時,要用其他字來代替。

古書《公羊傳·閔公元年》中如此論述:“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尊指的是帝王或者高階官員,親指的是自己的長輩,賢指的是古代聖人。避諱這種中國特有現象,起源於夏朝,盛行於唐宋明清。在這幾千年歷史長河中,“避諱”引發的也有不少的奇聞趣事。

我們先講說“為尊者諱”。古代的帝王都是國家權力的最高掌控者想像一下,假如一個平頭老百姓直呼皇帝的名字,皇帝肯定是不高興的,這種罪治起來可是要殺頭的。因為皇帝是九五至尊,是真命天子,需要天下百姓為之膜拜,所以避諱這件事在帝王家顯得尤為重要。

明朝皇帝下了一道詔令,差點讓家豬代替熊貓成為國寶!

比如我們都知道住在月亮上的嫦娥本來不叫“嫦娥”的,而是叫做“姮娥”。這個“姮”字就是避諱漢文帝劉恆而被改掉的。

在歷史上,比較出名的避諱事件是在明朝。明朝是老朱家建立起來的,而“朱”和“豬”同音,所以按照避諱慣例,這個“豬”得換個稱呼了。不然老百姓們天天說“殺豬(朱)”,那還能不能讓明朝皇帝睡個安穩覺啊!

不過還好,朱元璋對避諱這件事並沒有太在意,所以老百姓該殺豬就殺豬,該吃豬肉就吃豬肉。但是到了到了明武宗朱厚照這兒就不行了,因為朱厚照屬豬的,所以他下令天下百姓都不能養豬。這一下可苦了老百姓,本來指望著養幾頭豬改善一下生活條件,但是因為朱厚照下詔不讓養豬,於是在各級地方官員的威逼下,只得把豬宰殺埋掉或者直接扔進河水中。平時老百姓進行祭祀活動的時候,也就只能用更貴的羊頭代替。

因為養豬是老百姓們做的最多的農副業,而且豬肉也是最常見的肉類,於是沒過多久文武百官便多次勸朱厚照取消這條禁令。經不住官員們的苦勸,朱厚照最終又允許百姓們養豬了。假如禁養豬30年,那麼如今國寶還真不一定是熊貓。

明朝皇帝下了一道詔令,差點讓家豬代替熊貓成為國寶!

我們再來說說“為賢者諱”。孔夫子是儒家的第一聖人,整理編訂了《詩經》,著述語錄被弟子們編篡成《論語》,對後世的影響特別大,幾乎每個朝代的皇帝都將其奉為座上賓。

孔子的本名叫做孔丘,於是原本天下有很多姓丘的人都要避諱,宋朝皇帝下令,要百姓中姓丘的,把“丘”新增一個耳朵旁,改為“邱”姓。不過我們現在見到還有人姓丘,那是又改回來了的緣故。

至於“為親者諱”,這個就更常見了,我們平時對自己的長輩都不會直呼其名,而是根據遠近親屬關係,有固定的稱謂的。當然,也有因為避諱而改字代替的。比如蘇東坡的爺爺叫做蘇序,蘇東坡在為文章作序的時候,把“序”字改為“敘”字代替。

熱愛歷史的小夥伴們,你們還知道其他的避諱典故嗎?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