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朱元璋說劉伯溫是他的張良,為什麼劉基最終結局遠不如張良?

中國古代被稱為謀聖的有四人,分別是姜子牙、鬼谷子、張良、范蠡。如果你經常翻史書,你會發現很多人喜歡將自己的謀臣稱為張良。比如曹操稱荀彧是他的張良,司馬昭稱鍾會是他的張良,朱元璋說劉伯溫是他的張良。

帝每恭己以聽,常呼為老先生而不名,曰:“吾子房也。”——《明史·列傳·卷十六》

再仔細看了一下,除了張良的結局比較好,其他幾個結局都不太好。

朱元璋說劉伯溫是他的張良,為什麼劉基最終結局遠不如張良?

荀彧因為與曹操在稱“公”這件事情上有分歧,抑鬱而死,鍾會因謀反罪名被殺,劉基之死據御史中丞塗節說他是被胡惟庸下毒害死的。

為什麼會這樣?知常容就以劉伯溫與張良為例進行比較,討論為什麼劉伯溫不如張良的結局好。

劉伯溫與張良在很多情景中都很相似。

劉邦對張良很敬重,當蕭何和曹參在為誰是功第一暗中較勁之時,劉邦對張良說,我封你三萬戶,地方隨便你挑。

朱元璋對劉基也十分信任,每一次發言朱元璋都會認真聽,而且不呼劉基名字,稱其為老先生,他們經常會進入內室密談,朱元璋數次想讓劉基當丞相都被推辭了。

韓信在劉邦被項羽圍困之時派使節過來讓劉邦封其為假齊王,也就是代理齊王。結果劉邦大怒,被張良和陳平踩腳提醒。

這種情景在劉基與朱元璋身上也發生過。

朱元璋說劉伯溫是他的張良,為什麼劉基最終結局遠不如張良?

陳友瓊勢大壓境,部下有建議他逃跑也有建議他投降的,只有劉基勸朱元璋與陳友瓊正面交鋒,結果大勝。後來朱元璋直搗陳友諒的巢穴,陳友諒只得帶領妻子兒女逃往武昌。此時陳友諒的部將鎮守龍興的守將胡美向朱元璋提出投誠,但條件是保持自己部隊的編制。

其龍興守將胡美遣子通款,請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難色。基從後蹋胡床。太祖悟,許之。——《明史·列傳·卷十六》

朱元璋猶豫了,劉基從背後踢胡床暗示,朱元璋馬上醒悟就答應了。

如果不是劉基與朱元璋之間親密無間,如果不是朱元璋與劉基心靈相通的話,劉基也不敢踢胡床,朱元璋也不能意會。

從這些舉動可以看出劉邦對張良的信任,朱元璋對劉基的信任相差無幾,問題是為什麼最終的差距還是這麼大呢?

朱元璋說劉伯溫是他的張良,為什麼劉基最終結局遠不如張良?

1、 資歷不同

張良是在劉邦落魄之時就追隨,劉基本來不願意追隨朱元璋,當時朱元璋打下金華之後請劉基出山,劉基不肯,是孫炎兩次寫信請劉基出山,這樣劉基才出山。

張良一直是劉邦的腦袋,劉邦對張良的話是言聽計從,從不置疑。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已經答應酈食其分封六國之後,但當聽到張良說這個計策不行,劉邦的第一反應就是破口大罵:

漢王輟食吐哺,罵曰:“豎儒,幾敗而公事!”令趣銷印。——《史記·留侯世家》

劉基來到朱元璋這裡,朱元璋已經開始成勢,手下淮西集團已經成型。劉邦最信任張良,但是朱元璋手下的謀士並不是劉基一個,還有李善長。

劉邦的沛縣集團成員對張良不排斥,相反是敬畏。淮西集團這幫人對劉基的態度並不如沛縣集團成員對張良的態度。

劉基的地位有些類似後來追隨劉邦的陳平。陳平與沛縣集團成員關係並不很好,比如與周勃的關係就有些僵。

朱元璋說劉伯溫是他的張良,為什麼劉基最終結局遠不如張良?

2、 性格不同

張良只忠於劉邦,只為劉邦畫策,也就是如分封,定都這些大事上他會定調,其他具體的事務是不管的。

劉基則不同,他需要負責管理具體事務,而且與淮西集團有正面衝突。中書省都事李彬是淮西集團首腦李善長的人。

李彬貪圖私利,縱容下屬落到劉基手中,李善長第一個反應就是向劉基求情,結果劉基不但不同意,反而立即快馬向朱元璋彙報,朱元璋同意劉基的處理方案。李彬之死直接導致李善長與劉基的決裂。

得罪李善長就等於得罪淮西集團,很多人開始對朱元璋說劉基的壞話。這一切朱元璋一清二楚,後來朱元璋要處罰李善長,結果劉基替李善長說話時朱元璋說了這麼一句話:

太祖曰:“是數欲害君,君乃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

李善長的地位有點類似於蕭何的地位,張良可從沒有得罪過蕭何。翻開史書,甚至找不到張良得罪過誰。如果你翻開《明史》你會看到劉基除了得罪李善長還得罪胡惟庸。劉伯溫是專挑勢大的來得罪。

為什麼會這樣?

朱元璋說劉伯溫是他的張良,為什麼劉基最終結局遠不如張良?

劉伯溫自己的評價就是:臣疾惡太甚,又不耐繁劇。

劉基是個太疾惡如仇的人,處理繁雜事務不善長,一句話官場不是他的長項。

管仲死前齊桓公曾經問他鮑叔牙可不可以接他的位置,結果管仲說鮑叔牙不行,這個人太疾惡如仇了。

如果沒有鮑叔牙就沒有管仲的一切,最終管仲卻沒有推薦他接任齊相,不是管仲忘記了鮑叔的恩情,相反這是在保護鮑叔,你看劉基的現狀就知道管仲那顆赤誠之心了。

朱元璋說劉伯溫是他的張良,為什麼劉基最終結局遠不如張良?

3、 皇帝不同

劉邦和朱元璋的性格不同,劉邦雖然行為不檢,好色,貪財,但為人還是比較寬仁的,除了誅殺異姓諸侯王,他對沛縣集團的人還是不錯的,沒有對他們進行清算。

朱元璋則不同了,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可以用冷酷來形容。

知常容舉一個例子作對比,你就知道了。

郭寧妃有一個兄弟叫郭德成,有一次朱元璋想給郭德成升官,結果郭德成反覆說不要,最後朱元璋有些發火,哪有給官不要的,此時郭德成說了一句話,朱元璋改怒為喜。

臣性耽曲糵,庸闇不能事事。位高祿重,必任職司,事不治,上殆殺我。人生貴適意,但多得錢、飲醇酒足矣,餘非所望。——《明史·列傳·卷十九》

大意就是有錢有酒就可以了,至於官不要了,要了也幹不了。

朱元璋喜歡這樣的人,常讓他進宮喝酒,有一次他酒喝多了,說自己這頭髮還不如光頭的好。

朱元璋聽完就有些不高興,因為感覺他在影射自己,因為朱元璋出過家當過和尚。

朱元璋說劉伯溫是他的張良,為什麼劉基最終結局遠不如張良?

郭德成回府酒醒之後,冷汗直冒,為了證明自己不是影射朱元璋,真的將頭髮剃得一乾二淨,然後穿僧衣,成和尚打扮。

當朱元璋看到郭德成這個樣子,他對郭寧妃說:始以汝兄戲言,今實為之,真瘋漢也。

你細細品品這句話的殺機,說明在郭德成沒有剃頭髮之前,他就是以為在影射自己。

現在郭德成這種打扮,朱元璋才放下那點懷疑,覺得似個瘋漢。

再來看劉邦

劉邦正抱著戚夫人親熱,周昌闖進來報告有事,看到這種情況馬上轉身要走,此時劉邦做了一個舉動:

高帝逐得,騎周昌項,問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紂之主也。”——《史記·張丞相列傳》

周昌直接罵劉邦是桀紂之主,也就是昏君,劉邦有沒有生氣呢?

沒有,相反後來還將戚夫人和趙王如意託給他,希望他能保護好不要遭呂后毒手。結果這對母子還是慘死,周昌也抑鬱而終了。

“吾欲固煩公,公彊為我相趙王——《史記·張丞相列傳》

前後一比較,你就知道朱元璋與劉邦的差別了。如果有人敢說朱元璋是昏君,估計遲早會被收拾。

朱元璋說劉伯溫是他的張良,為什麼劉基最終結局遠不如張良?

結語:

劉伯溫雖然遇到明主,但這個明主並非是善主和寬厚之主。劉伯溫自己的性格也不太合適在當時的朝廷混,他自己也清楚太過於剛直。《道德經》有云:曲則全,枉則直。

這個曲並不是說讓你委屈,無原則,而是處事應該有藝術,不是像劉伯溫在斬殺李彬這一事件上與李善長硬碰硬。

神機妙算的劉伯溫自然知道這個道理,但性格所限做不到如此。這也是他的結局沒有張良好的一個重要原因。

他知道自己這個短處,所以總是想辦法離開這個事非之地,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啊!

從另一個角度看當初他不出山是對的!只是奇怪孫炎用什麼方法勸動他的凡心呢?

人一旦進入局面,一切都不是由自己作主,哪怕生如劉基般智慧。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