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康熙明明打贏了雅克薩之戰,為何簽署尼布楚條約割地給沙俄?

1685-1688年,康熙皇帝調動清軍,與入侵東北的沙皇俄國軍隊進行了兩次雅克薩之戰,最終獲勝,幾乎全殲雅克薩據點的俄軍。1689年,康熙派索額圖與沙皇俄國談判。雙方經過一系列討價還價,相互威脅,最終簽署了《尼布楚條約》。

康熙明明打贏了雅克薩之戰,為何簽署尼布楚條約割地給沙俄?

(雅克薩之戰和尼布楚條約。可以看出清朝失去了部分領土)

條約規定,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及外興安嶺為中俄東段邊界,烏第河地區為待議地區。根據條約,清朝失去了外興安嶺以北的小部分領土,以及尼布楚城為核心的蒙古東北部。

雅克薩之戰明明是以清軍的勝利而告終,沙皇俄國的侵略軍最後被打得只剩下60多人,侵略軍司令托爾布津也戰死了(《鹿鼎記》中說他被韋小寶剝了光豬,最後凍死在冰窟中,是小說家言)。這種局勢下,為何康熙反而把俄軍侵佔的部分領土割讓給敵方呢?這不是喪權辱國麼?為何不趁勝追擊,把侵略者趕回西伯利亞,完全收復失地呢?

原因有以下幾點。實際上,尼布楚條約的簽署,並不是“哎呀明明我們都打贏了,為什麼條約讓給他們這麼多利益,可惜啊要是再堅持一下我們就可以多佔XX萬平方公里土地”這麼簡單。

首先,雅克薩之戰清軍確實獲勝了,也可以說是“全勝”,但是這個勝利來得並不容易。俄軍的頑勇也給清軍留下很深印象。以第二次雅克薩之戰為例。1685年秋,托爾布津率800俄軍二次入侵,佔領雅克薩城。康熙於次年初調兵反擊。1686年七月,3000清軍對雅克薩展開攻擊,托爾布津中彈身亡。但俄軍繼續堅守城塞。清軍猛攻之後,無法得手,從八月開始修築工事,圍困城池。這一圍,就是整整兩年。到1688年,俄軍800人最後只剩60多人,攝政女王索菲亞這才向清廷求和。

可見,對於困守城中的800俄軍,由於他們的彪悍勇猛和火器犀利,清軍確實也沒什麼好辦法。兩年的圍城,成本其實是相當大的。如果能速攻,早就攻了。整個來說,雅克薩之戰雙方各有所長,也各有短板。清軍依仗主場之利(畢竟俄國要跨越西伯利亞過來爭奪,難度更大),最終是慢慢耗掉了俄軍。而俄軍死剩60多人才求和,甚至只剩這60多人時,三千清軍還是不能破城,這也反過來說明老毛子戰鬥力之強。

當然,關於雅克薩之戰,也存在其他不同說法。如金庸老先生的《鹿鼎記》中將其擴充為三四萬清軍,數百門大炮對四五千俄軍的大血戰,且韋小寶僅用半年時間和極小的代價就冰凍雅克薩,取得全勝,這顯然是為了主角光環過分誇大我軍的戰績。而網上另有文章,說什麼“清軍數萬人拿不下幾百人的雅克薩”,則又是故意在貶損清軍無能。兩種描述都是不夠客觀的。

從雅克薩之戰的過程,我們也就可以理解,康熙為何不趁勝追擊。當時的情況下,趁勝追擊是完全不現實的。中俄交戰的外興安嶺,冰天雪地,清軍調動兵力非常困難。雖然當時大清帝國擁有數十萬之眾,但實際上打雅克薩,為了湊齊3000人的軍隊,康熙也是頭疼了好大一陣子。打仗不是玩遊戲,除了要兵,還要裝備,要後勤補給。幾千裡外調兵,不是滑鼠點幾下就能過去的。清軍在雅克薩困了兩年,自己也是精疲力盡。趁勝追擊,繼續往西,吃的哪裡來,補給誰來運?相反,俄軍在雅克薩之戰前很長一段時間實際上採取類似游擊戰的方式在和清軍扯皮。他們的單兵作戰和小隊作戰能力是超過清軍的。更何況尼布楚已經是俄軍入侵的根據地,清軍再衝過去,主客之勢就逆轉了。所以,康熙如果要硬著頭皮趁勝追擊,估計會上演“追出幾百裡沒看到敵人,一撤退敵人就又來了”的鬧劇。而進一步的壓迫,則可能因為交通線太長而遭到敵軍反擊敗北。

也就是說,軍事角度上,“全勝”的清軍其實並沒有進一步奪取勝利的把握。

同時,康熙簽署這個條約,還和當時國內局勢有關。雅克薩之戰爆發時,清朝剛剛平定三藩之亂和收復臺灣不久。半個中國剛剛被戰火燒過。而雅克薩之戰的同時,蒙古西部的準噶爾汗葛二蛋正在沙俄支援下,於西北發動叛亂,蒙古震盪,這才是清政府的心腹之患。康熙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西北,為了避免兩線作戰,做出適當讓步也是迫不得已。

最後,尼布楚條約的簽署,也和兩國的戰略定位有關。雖然從地理角度來說,雅克薩、尼布楚這一地區,距離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比清朝首都北京要遠得多,俄軍屬於客場作戰(鹿鼎記中韋小寶要和俄國使者丟骰子,莫斯科到北京之間分成十份,贏幾次拿幾份)。但從兩國本身的性質來說,滿清當時已經延續了中華帝國的一貫作風,對於邊境這些人煙稀少,窮山惡水的地方並不那麼看重。雖然這些地區過去是由臣服於中華的地方首領們統治,但已經在過去數十年中被沙俄一步一步蠶食。換句話說,暫時已經不能被北京控制。對大清皇室而言,主要精力還是放在中原的花花江山,邊疆地區丟了就丟了吧。

而沙俄則不同。這個貪婪的帝國,正處在積極擴張的上升期,遠東對他們是志在必得。過去數十年,由小股沙俄軍一口一口啃下來,一步一步推過來的這些地盤,對他們而言都是值得浴血霸佔的。所以,雖然這些領土之前名義上屬於中國,但俄國方面反而保有此地的決心更大。

這也造成了雙方談判的底線不同。康熙是想要儘快平息這次邊患,以及保護黑龍江流域,防止俄軍染指滿清的“龍興之地”,對西邊的地盤不是很看重。而沙俄則是儘可能想要把先前侵略的利益保留下來。於是最終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康熙明明打贏了雅克薩之戰,為何簽署尼布楚條約割地給沙俄?

在我們今天看來,康熙放棄了一些土地,當然是很可惜的。不過站在當時那個格局下,康熙也有他的道理。當然,還有句更不中聽的話:就算康熙在尼布楚談判的時候再強硬點,再多捍衛一些國土,也架不住19世紀中葉的幾位皇帝太后往外送。只不過這樣歷史課本上可能就不是寫“沙俄侵吞了我國150多萬平方公里”,而是“侵吞了200萬平方公里”或者其他什麼數字了。

康熙明明打贏了雅克薩之戰,為何簽署尼布楚條約割地給沙俄?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