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為什麼人們認為明朝昏君更多,而清朝卻更少呢

為什麼人們認為明朝昏君更多,而清朝卻更少呢

歷史上明太祖廢丞相、設錦衣衛、起巨案、殺大臣、片板不得下海,馭百官如家犬,集大權於一身,是不是昏君?清穆宗不專制、罷議政王、開工廠、懼名臣、設京師同文館,虛君位予朝廷,放皇權給地方,是不是明君?無論皇漢還是滿遺都是從廠衛、文字獄、內閣、軍機處這些角度展開,話說對幾個當官的好就叫明君?殺一堆讀書人就叫昏君?皇漢

滿遺

還真把自己當作文人了啊。

為什麼人們認為明朝昏君更多,而清朝卻更少呢

要我說以中國古代的史觀評判君主,無非軍政二事。軍是禦敵、剿匪;政是收稅、賑災。以上基本上是封建專制時代政府存在的全部意義了。而軍政成績的指標,又不能單以君主是否參與為準繩,因為明清二代君主扮演的角色不同,其中明清二代又不能單以朝代劃分,比如說明太祖朱元璋設計的制度,其人本質的行政模式是標準的清代君主專制。

為什麼人們認為明朝昏君更多,而清朝卻更少呢

而反過來看順治帝、康熙帝親政前期內閣與議政王大臣會議所領的角色,這一時期的清代皇帝又是典型的明代君主行政模式,所以評定軍政的目標,不妨看兩個指標:1。 君主在任內戶口的增長(並不等同於人口的增長);2。 君主在任內能否戡平內亂於萌芽,能否禦敵於國門之外。這才是真正與這片土地上的人民相關的事情。

為什麼人們認為明朝昏君更多,而清朝卻更少呢

如果以這兩個標準看,明清二代“昏君”的數量其實是差不多的。除了英宗咸豐這種典型的昏君、成祖雍正這種典型的明君,值得重點說的是有幾位皇帝。由於各種版本的《中國人口史》推論差距太大,皆不採信。雖然《明史》不可盡信,但《食貨志》基本上援引前朝記錄,我個人傾向於採信,結合《實錄》來看,萬曆皇帝在位的幾十年間,明廷對於戶口的掌握是大倒退的。

為什麼人們認為明朝昏君更多,而清朝卻更少呢

其實這裡有三大徵的問題,也有逃戶過多的問題,但本質上是政府收稅的人頭減少了,而且還可以看到三個節點內的人口有一個持續減少的趨勢。這一點,無論萬曆皇帝上不上朝,他個人要負這個歷史責任。但現在看來三大徵本質上勞民傷財。而滿遺愛說的十全武功,從人口上來看,乾隆還是有能力在頻繁征伐的軍事行動中實現增長,這一點上,乾隆個人的歷史評價是要高於萬曆帝無疑。

為什麼人們認為明朝昏君更多,而清朝卻更少呢

如果不是因為身在清朝,他的評價可以與漢武比肩了。至於所謂開國、交流,放在傳統評價君主的準繩上,其實不重要。反過來看,康熙十二年撤藩而引起的三藩之亂,讓西南、中南各省進入大規模的徵兵、內戰中,甚至波及至東南的江西、福建,其引線是由青年天子本人的一個無腦決策造成的,和這個決策性質相近的昏招還有一個:崇禎元年大肆裁撤驛站,其結果也相似。康熙如果不是活得長、生得早,這個決策可以在歷史上直接將其定性為昏君了,若不是滿清彼時剛剛開國軍備尚未廢弛,他本人是可以變為第二個崇禎、元順帝。

為什麼人們認為明朝昏君更多,而清朝卻更少呢

而明代這邊木匠皇帝天啟帝雖然黑點多多,但是人家能保持人口的不下降,還有足夠的精力禦敵於國門之外,也未激化全國性的農民起義,實際上他的歷史評價要遠高於某些影視形象。綜上,我覺得,之所以人們認為明朝昏君更多也好、清朝昏君更多也罷,究其原因是擺不正屁股。崇拜清朝的人把自己擺在金鑾殿的龍椅上,看的是那千古芳名;其實把自己放在祖宗八輩兒都是農民的坑裡就很好評價了:哪位皇上治下能吃飽飯平平安安過一輩子,哪位就是好皇上。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