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華夏簡史之漢 蕭望之遇害

但此時的劉奭,仍然在追尋著他孜孜以求的治國之道。

那就是儒學,不同於漢武帝名義上“獨尊儒術”,實際上重用酷吏;也不同於漢宣帝王霸之道雜用的方式,劉奭追求的,是那種真正的儒學治國之道……

劉奭聽說琅邪郡的王吉、貢禹二人精通儒家五經,德行廉潔,特派使節將二人徵召到長安。王吉在途中病逝,貢禹抵達之後,即被任命當諫議大夫。

華夏簡史之漢 蕭望之遇害

劉奭屢次向貢禹請教如何治理國家。貢禹說:“古時候,君王都很節約,用度也很有限,除了徵收十分之一的賦稅外,沒有其它賦稅徭役,所以老百姓們家家戶戶都可以保持自給自足的生活。高祖、孝文、孝景皇帝在位之時,宮女不過十多人,御馬不過百餘匹,但是到孝武、孝宣皇帝在位之時,卻迫不及待地追求奢靡享樂,正所謂上行下效,皇帝奢侈,臣屬也跟著奢侈,必然對百姓的生活造成惡劣影響!”

劉奭又問:“那朕應當如何改變這樣的情況?”

貢禹道:“臣以為,如果完全仿效太古,那也極為困難,但至少也應效法近代祖先的事蹟,現在陛下應儘量減少開支。”

貢禹的話說完沒多長時間,呼韓邪單于寫了封告急文書,說自己治下的匈奴人遭遇雪災,生活困頓。

一心想要仁政治國的劉奭立時將貢禹關於“儘量減少開支”的叮囑拋諸腦後,一口氣給匈奴人支援了兩萬斛的糧食。

想要支援匈奴無可厚非,畢竟呼韓邪早就以大漢的藩臣自居,可是劉奭直接支援糧食這種做法讓人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其實他完全可以以物易物,用糧食換取匈奴人的資源,這樣既可以救匈奴人的急,也能減輕漢朝的壓力……

華夏簡史之漢 蕭望之遇害

但劉奭的“仁德”也讓身為輔政大臣的蕭望之十分高興,因為蕭望之本人,就是一位大儒。

只不過,位列三大輔政大臣之首的史高,是漢宣帝“王霸雜用”的忠實擁躉,因此蕭望之對史高十分不滿。公元前47年,他向劉奭建議,更換中書令人選。因為當時的兩個最有權勢的中書令——弘恭和石顯,都是史高的鐵桿小弟。

劉奭很為難,史高既是漢宣帝留給他的輔政大臣,還是他的表爺爺,直接撤換弘恭和石顯必然會讓史高不爽,可另一邊的蕭望之又是自己尊重的恩師,這兩頭都不好得罪,因此,他選擇折中之法,讓劉更生出任宗正,掌管王室親宗的事務,分化弘恭、石顯的權力。

弘恭、石顯兩人都是貪戀權位的小人,豈能容忍蕭望之如此針對他們,他們為了扳倒蕭望之,聯絡上了會稽人鄭朋。

華夏簡史之漢 蕭望之遇害

當初,鄭朋曾打算依附蕭望之,並上疏對史高大加批判,因此一時之間矇蔽了蕭望之,但是很快,蕭望之便發現鄭朋的行為實際上很不正派,便斷絕了同他的來往,鄭朋最後也沒能如願做官。

因此,鄭朋對蕭望之生出怨氣,便改投弘恭、石顯門下。

一干小人臭味相投、一拍即合,便由鄭朋出面上奏,誣陷蕭望之有不臣之心。

劉奭的政治頭腦並沒有他父親那樣清明,他只曉得是鄭朋舉報蕭望之,卻不曉得鄭朋的後臺便是弘恭、石顯等人,居然直接將此案交給了弘恭處理!

弘恭自然不會有什麼好話,裝模作樣調查一番,隨即向劉奭稟告說:“蕭望之、周堪、劉更生等人結成黨羽,行誣告誹謗之事,專擅權勢,為臣不忠,欺騙陛下,請謁者招致廷尉!”

剛剛即位的劉奭並不懂得“謁者召致廷尉”的意思便是關進監牢,便直接答應了弘恭的奏請……

於是乎,蕭望之、周堪、劉更生三人被囚禁起來,過了幾天,劉奭發現三人一直不上朝,便詢問其故,這才得知他們已經被關進了牢獄。劉奭大驚說:“朕還以為只是讓廷尉查問!”隨即下令釋放三人。

史高自然要為兩個小弟撐腰,他明面上是批評劉奭,實際上卻是給蕭望之下絆子,如此這般說道:“陛下才剛剛即位,還未能以德化聞於天下,就先把老師給關了起來。這樣可不對啊!”

劉奭很囧,便問史高該怎麼做。史高道:“為今之計,只有罷免蕭望之等三人的官職,將他們貶為庶民,這樣大家才會認為是蕭望之三人確實有罪,而不會責怪陛下,反而會讚許陛下的不殺之恩。”

華夏簡史之漢 蕭望之遇害

就這樣,蕭望之、周堪、劉更生三人被一擼到底。

數月之後,劉奭後悔了,想要讓蕭望之回朝做丞相。

但是蕭望之之子、散騎中郎蕭伋卻打亂了劉奭的計劃——他聽說父親遭遇的不公待遇,憤而上書,向劉奭申訴,劉奭按照程式將蕭伋的奏疏下達有司審議,有司官員回覆道:“蕭望之當初罪責清晰明瞭,並無誣陷控告之事。可他現在慫恿兒子上書申訴,謊稱自己無辜,實在有失大臣體統,犯有不敬之罪,請陛下允許逮捕。”弘恭、石顯等人也在旁邊添油加醋:“蕭望之身為輔政大臣,不思報國,反而成天到晚想著排斥異己,專攬朝政,如今還不悔過服罪,反而深懷不滿,教唆兒子上書,真是倚老賣老,可惡之至!”

劉奭再一次展現了他的糊塗腦子,居然真的下詔,令人逮捕蕭望之。蕭望之望著將他的府邸團團包圍的官兵,不禁仰天長嘆:“我曾忝為大漢之將相,如今已然六十有餘,如果還要苟求活命,豈不是與凡夫俗子一般無二?!”

隨後,蕭望之飲下毒鴆,從容自盡。

華夏簡史之漢 蕭望之遇害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