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李世民為徐茂公披龍袍,徐茂公卻大驚失色,帝王之術暗藏殺心

義大利政治家

尼可羅·馬基亞維利

在著作《

君主論

》中所展現的君主的治國之道,是殘酷而令人畏懼的。

君王為政手段本身的善惡並不重要,重要是達到自己的目的,即便是聖賢,一旦涉及政治也與惡人無異,希望自己能夠獲得成功。

李世民為徐茂公披龍袍,徐茂公卻大驚失色,帝王之術暗藏殺心

唐太宗李世民便很好地印證了這一點,他在位期間開創了貞觀之治,為唐朝後續百年的繁榮昌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皇帝。但自古帝王之心最是無情,在權衡利弊時,為了保護自己的基業往往連開國元勳都難逃一死。

伴君如伴虎,歷來陪伴在帝王身邊的朝堂重臣們在這場權術的較量中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面對皇帝的喜怒無常、官場的爾虞我詐,想要周旋其中做到全身而退,自身一定要有一定的本事。

李世民為徐茂公披龍袍,徐茂公卻大驚失色,帝王之術暗藏殺心

唐太宗李世民

唐朝初期著名宰相

長孫無忌

曾經策劃參與了玄武門之變, 深受李世民的信賴與恩寵,被給予厚望,然而他後來卻擅長玩弄權術,試圖干預李治的權益,最終被貶遇害,落得淒涼悲慘的結局,成為典型的反面教材。

關於長孫無忌究竟是忠臣還是奸臣,歷史上也始終充滿了爭議。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與之相反的另一位元勳人物,他生平小心翼翼,謹言慎行,多次經受住了君王的考驗,最終成為人生贏家。

李世民為徐茂公披龍袍,徐茂公卻大驚失色,帝王之術暗藏殺心

長孫無忌

我們在電視劇《隋唐演義》中,常常會看到一位身著灰白道袍、手持羽扇綸巾的軍師,此人在瓦崗寨時便神機妙算,數次幫助瓦崗軍出奇制勝;後又成為大唐首屈一指的軍師,奇謀百出,追隨三朝君主安定天下,堪稱隋唐時期的“諸葛亮”。

這個影視形象的原型就是

徐茂公

,原名

徐世勣

,是唐朝初年的名將,與衛國公李靖齊名。

李世民為徐茂公披龍袍,徐茂公卻大驚失色,帝王之術暗藏殺心

隋朝末年,隋煬帝楊廣施行暴政,窮兵黷武,導致百姓民不聊生,農民起義愈演愈烈。當時徐茂公正值少年,家財萬貫,可以說是亂世中難得還可以繼續享清福的富貴人家。然而年僅十七歲的徐茂公卻毅然散盡家財招兵買馬,投入浩浩蕩蕩的反隋大軍之中。

他並不是受到了壓迫被迫揭竿起義,而是敏銳的嗅到了時局的變遷。

身處波譎雲詭、兵戈擾攘的亂世,想要明哲保身就必須要清晰地把意識到整個局面的變化,及時選擇正確的戰隊,這一點徐茂公就做得相當令人稱道,從早年投身瓦崗軍反隋,到接受失敗跟隨李密降唐,再到後來李密中途叛變,徐茂公未曾倒戈,每一次在關鍵時刻,他能夠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李淵面對徐茂公的歸順,大為歡喜,賜姓李氏,所以徐茂公也叫做

李勣

。他沒有辜負李淵的期望,在玄武門事變後,跟隨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

李世民為徐茂公披龍袍,徐茂公卻大驚失色,帝王之術暗藏殺心

隋煬帝楊廣

突厥是當時唐朝所面臨的主要外來威脅,李世民繼位之初,頡利可汗率二十萬大軍長驅直入,被迫與之進行一生恥辱的渭水結盟。奉命鎮守邊關的徐茂公卻大破突厥,在虎牢關之戰、滅東突厥之戰中都披堅執銳,大顯神威。

如此功勳卓越的戰將按理來說應該大受君王恩寵,受到無上賞識的,但是唐太宗下令描繪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徐茂公的排名屈居倒數第二,甚至在當時遠不如長孫無忌、李孝恭等人在李世民心中所佔的分量,這是為何呢?

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徐茂公未曾參與玄武門之變,難得李世民真正的信任。

李世民為徐茂公披龍袍,徐茂公卻大驚失色,帝王之術暗藏殺心

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功名日盛,太子李建成聯合李元吉長期對他進行排擠,奪嫡之爭導致諸子兵戎相見。玄武門事變前夕,急需功臣援手的李世民找到徐茂公,想要尋求他的一臂之力,然而徐茂公和李靖一樣,推辭不語,未曾選擇站邊,可以說對於李世民最關鍵的玄武門之變全程都沒有徐茂公的參與。

李世民登基後,未曾在政變中立下功勳的徐茂公自然難以成為團體核心,縱使大敗東突厥和薛延陀兩大威脅勢力,也難以成為李世民推心置腹的友臣,對其只是表面上的籠絡控制,看重的僅僅是他行軍打仗的才能。

所以,在李世民統治時期,

徐茂公的官場之路可謂如臨深淵,時時刻刻都需要謹言慎行,不可踏越雷池一步。面對李世民的各種試探與挑戰,徐茂公的保命方式堪稱一絕。

李世民為徐茂公披龍袍,徐茂公卻大驚失色,帝王之術暗藏殺心

在《資治通鑑》中記載,徐茂公所患之病需要燒成灰的鬍鬚治療,唐太宗李世民便剪下了自己的鬍鬚為他提供藥材。徐茂公得知後反應十分到位,他“

頓首見血泣謝

”,意思就是跪下來連連磕頭哭謝直到額頭都流出血了。李世民一見自然很是欣慰,居高臨下地說:“此舉是為了江山社稷著想,並非是你個人,有什麼可謝的呢?”

李世民為徐茂公披龍袍,徐茂公卻大驚失色,帝王之術暗藏殺心

資治通鑑

公元643年,李治被冊封為皇太子。《舊唐書·李勣傳》顯示,在一次皇家宴會中,李世民對徐茂公說道:“

朕求群臣可托幼孤者,無以逾公,公往不負李密,豈負朕哉!

”這話就很有意思了,前兩句是表達李世民是對徐茂公寄以厚望,把年幼的太子託付給他,讓他繼續輔佐太子;後兩句提到他曾經沒有倒戈李密,難道還會辜負他李世民嗎?以李密的下場暗示徐茂公切勿有不軌之心,非常有分量。

聰明伶俐的徐茂公自然明白了他的言下之意,聽罷頓時跪倒在地一邊抹淚一邊言謝,咬破了自己的手指頭以血為誓,李世民見此反應感到十分滿意。

這場宴會到了尾聲,大家都很是盡興,喝得酩酊大醉。徐茂公也不例外,在他喝醉睡著後,李世民還當著眾人的面脫下了自己的龍袍披在了徐茂公的身上。

李世民為徐茂公披龍袍,徐茂公卻大驚失色,帝王之術暗藏殺心

古時候天子的龍袍威嚴無限,此舉在旁人看來是無上的榮譽,心中對徐茂公充滿了羨慕。然而徐茂公醒來後看到卻是大驚失色,表現得惶恐不已。

他怎可能不知道李世民心中所想,此舉表面是體現了自己被君王所信賴,但本質上不過是對方為了試探他的反應所演的一齣戲罷了,若他沒有表現出驚慌失措的樣子,李世民很可能在後續打壓中暗藏殺心。

李世民為徐茂公披龍袍,徐茂公卻大驚失色,帝王之術暗藏殺心

李治即將繼位之時,纏綿病榻的李世民卻一聲令下將徐茂公貶出京城出任疊州都督。他在病榻前拉著太子為他做最後的謀劃:“

汝於李勣無恩,我今將責出之。我死後,汝當授以僕射,即荷汝恩,必致其死力。

原來,在李世民看來,太子于徐茂公沒有什麼恩惠,恐難以被忠心輔佐。於是他先預先把徐茂公罷黜,看看他如何應對,如果他反應激烈,那日後恐有意圖謀反之意;如果他淡然接受,再由太子將其提拔,自然也會記得太子的一片恩情,盡心盡力為其服務。

可見多年來徐茂公仍是李家父子爭權奪勢的工具,聖上恩寵也不過是一種表面籠絡手段罷了。

已經深諳為官之道的徐茂公自然不敢多言,他收拾收拾行李便出發前往目的地,平靜地接受了一切。果不其然,唐高宗李治登基後,一道聖旨又把徐茂公召回京城,繼續安排在皇帝身邊為其效力。

李世民為徐茂公披龍袍,徐茂公卻大驚失色,帝王之術暗藏殺心

在永徽之治期間,徐茂公同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一齊盡心輔佐李治,天下繁榮安定。永徽六年,李治欲將原配王皇后廢黜,改立自己寵愛有加的武則天,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

廢王立武

”。

當時李治在召集眾多顧命大臣商議時,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等人都堅決反對,只有徐茂公後來同李治說道:“

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過問外人呢?

”李治對此很是認同,徐茂公由此也獲取了他和武皇后的信任。

後來,徐茂公率軍消滅高句麗,再立赫赫戰功,

至此他在李治心目中的地位再也無法輕易撼動了。

李世民為徐茂公披龍袍,徐茂公卻大驚失色,帝王之術暗藏殺心

縱觀徐茂公的政治生涯,他的起點其實並不高,即便如此他也能夠憑藉著過人的智慧和超高的遠見做出正確的選擇。

反觀同期的功勳重臣,反對“廢王立武”最厲害的褚遂良被貶為外州都督,

長孫無忌

則被冠以“謀反”罪名,削爵自縊。這些曾經被皇帝給予厚望的最受重視的朝臣下場卻十分悽慘,反而是一直遊離核心集團之外,不被真正信任的徐茂公仕途扶搖直上,成為輔佐三朝的中流砥柱,實在令人欽佩不已。

李世民為徐茂公披龍袍,徐茂公卻大驚失色,帝王之術暗藏殺心

徐茂公身上所展現出來的眾多優良品質都值得世人去學習:他知道生逢亂世無法獨善其身,不願做被時代潮流淹沒的一份子,主動加入瓦崗軍反對隋朝暴政;面對李唐統一天下的大勢,他頗識時務,投降歸順;在效命大唐期間,面對李世民的各種猜忌,仍然赤膽忠心,未曾有過逾越之舉。

徐茂公深諳為官處世之道,在權益爭奪之中認清了自己的定位,無數保命之舉皆令人感嘆他的聰明伶俐,難怪能夠得以善終,家眷繁榮。

李世民為徐茂公披龍袍,徐茂公卻大驚失色,帝王之術暗藏殺心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