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武漢曾經的這些城門 被絕大部分武漢人忘記了 這些歷史值得傳承

城市的發展,是一項多因素共同疊加的產物,當城市的人口與日俱增,城市的資源匹配不了人口的淨流入,城市的向外拓展成為必然,任何城市的向外拓展,都有一定的緣由和邏輯。

武漢曾經的這些城門 被絕大部分武漢人忘記了 這些歷史值得傳承

現在的武漢,是歷史上多處向外拓展的結果,那麼在清朝,或者民國時期,武漢到底是個什麼樣子的呢?

從清朝時期而言,武漢三鎮是處於割據狀態的,過江大橋和過江隧道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產物,曾經的武漢三鎮,從行政區位而言,是分開的。

武漢曾經的這些城門 被絕大部分武漢人忘記了 這些歷史值得傳承

1890年的武昌地圖

從清朝時代,武漢三鎮都是有其邊界的,在曾經武昌有10座城門,分別是漢陽門(曾家巷附近)、武勝門(現在的積玉橋)、忠孝門(現在的小東門)、賓陽們(現在的大東門)、通湘門(現在的武昌火車站)、中和門(辛亥革命以後改成了起義門)、保安門(保安街附近)、望山門(解放路南段)、文昌門(武昌造船廠北門附近)、平湖門(平湖廠水廠附近)。

從這些城門中,可以看到清明時期,武昌的主城區輪廓,明清時代的武昌城,里巷阡陌,衙署叢集,府學、貢院、文廟等文化建築遍佈,文人學士薈萃,儼然是一座政治中心,成為當時南方的重要城垣。

武漢曾經的這些城門 被絕大部分武漢人忘記了 這些歷史值得傳承

清朝的大東門

武昌城在歷史上,有諸多次改名,曾經叫過的名字有江夏,金口,夏口等等,而漢陽的名稱則非常穩定,從隋朝就叫漢陽,直到今天。

漢陽在唐朝時期有8座城門,分別是迎春門、沙洲門、孝感門、漢廣門、朝天門、漢南門、下汊門和慶賀門,這是漢陽最早的原型。

武漢曾經的這些城門 被絕大部分武漢人忘記了 這些歷史值得傳承

清朝的歸元寺

在明朝和清朝,漢陽多次在戰爭中被毀,漢陽城最後一次的修建和修復在光緒32年(1906年),漢陽城指定的重建規則周長不超過3公里,擁有3座城門,即東邊的朝宗門,南邊的南紀門,西邊的鳳山門,北邊靠長江。

從現在的地圖來看,曾經的漢陽古城主要集中在鍾家村附近。

武漢曾經的這些城門 被絕大部分武漢人忘記了 這些歷史值得傳承

清朝時期的武漢地圖

武漢三鎮中,最繁華的區域在漢口,最有現代化氣息的建築,也在漢口,然而,在歷史上,漢口卻長時間是漢陽的屬地,直到1889年清政府在漢口設立夏口廳,漢口才與漢陽分開。

在明朝時期,後湖的面積非常廣闊,上至礄口,下至現在的一元路,明政府修建了一條堤防,挖土築堤,堤後便形成了一條深溝,起名為玉帶河。

清咸豐年間,太平軍馳騁江漢之間,清兵十分恐懼,於是在堤基構築漢口堡,從現在的中山大道一帶展開,在堡外挖了壕溝,開闢了玉帶門、居仁門、循禮門、大智門、通濟門在內的7個堡門。

武漢曾經的這些城門 被絕大部分武漢人忘記了 這些歷史值得傳承

清朝時期武漢的城牆

武漢三鎮的這些城門,拆除最早起源於粵漢鐵路的興建,1890年,清政府準備修鐵路,而拆除城門,遭到了眾多非議,最後因為資金問題被擱置。

1919年,湖北省議員中有62人紳士聯名上書,拆除古城牆,從而發展經濟,解決當時的經濟之困,這些議員當時提出了五個弊端:阻礙交通、檢查繁瑣、人民出行不便、有礙治安、空氣閉塞、容易發生瘟疫、影響城中商業。

於是反對派,極其尖銳,其表示:“不拆除城牆,屁都不易散去,會閉死人的。”,眾多議員反對,最終無疾而終。

武漢曾經的這些城門 被絕大部分武漢人忘記了 這些歷史值得傳承

大智門火車站

1926年,民國軍閥混戰,軍閥吳佩孚堅守武昌城,北伐軍最終以迂迴的方式,促使吳佩孚推到河南,北伐軍佔領武昌城中,郭沫若等一批人主張拆除城牆,最終得到支援,從1926年10月開始拆除城牆,到1929年武昌城的城牆,除了起義門,城牆被拆除,護城河也被填了,拆除後建成道路。

1928年,漢陽古城大部分城門被拆除,餘下的西門和兩側的一段城牆,在1950年被拆除。

武漢曾經的這些城門 被絕大部分武漢人忘記了 這些歷史值得傳承

民國時期的武漢地圖

武漢三鎮的這些城牆,隨著歷史的隨便變遷,絕大部分新武漢人都不知道,而這些城門,目前的地名還是傳承下來了,雖然城牆徹底沒有了,但是文化在傳承,讓我們知道曾經的武漢是什麼樣子的,更好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生活。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