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諸葛亮對魏延有好感嗎?孫權也看不下去了,原因是什麼?

不談演義。按照魏大哥的脾氣,如果村夫不是老闆,他早就被殺了。歷史上,

蜀漢幾乎所有的人都對魏先生沒有好感。

為什麼?讓我們來看看關羽:善待卒而驕士大夫。張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也就是說,關羽對待下層的人很好,看不起上層的文化分子;張飛整天吹捧士大夫,但經常用鞭子收拾士兵。這

2位因為各自冒犯了一個層級而被掛掉

。那麼如今一副“懷才不遇、性格直爽”的魏延呢?

諸葛亮對魏延有好感嗎?孫權也看不下去了,原因是什麼?

《三國志魏延傳》:善養士卒。性矜高,

其時皆避之。

凡楊儀不懼畏延,延以之為忿,狀若水火。就是除了小兵,滿朝士大夫們都被他惹惱了,眼看著魏延就躲開。只有楊儀不鳥他,那麼魏延是如何對付楊儀的呢?很直接。我是武將我有刀:

《費禕傳》:時延與儀每至並坐爭論,

延時舉刃擬儀

,儀流涕橫集。禕嘗若其間坐,使諫救之力。想象一下,關張的傲慢程度只需要達到魏延的一半,會涼涼得更早。魏延如此霸道,難道還不該死?

對於這樣的1個人,諸葛亮可沒有好感缺少。仍然重用,“及亮之世,盡延與儀之所用”這句話清楚地解釋了諸葛亮時期,並沒有浪費魏延的絲毫天賦,

而是充分利用、頂風強用了。

此外,陳壽在《楊儀傳》中明確表示,諸葛亮對魏延非常公平。

——亮惜儀之幹才,又重延之勇猛,或恨二人之不憤,

不忍有所偏執也。

事實上,如果你想到兩個高級別的官員,像潑婦那樣罵罵咧咧可以不管,總不能打架吧。對於拔刀子的行為,諸葛亮也還是各打五十大板。只能說,諸葛亮是偏愛魏延了。

《襄陽記》:孫權謂禕曰:楊儀、魏延,小人也。

縱有犬鳴之功,

無諸葛亮,必為禍害也。

董灰

對曰:今除強賊,功由區夏,業由才廣。若棄之不用,備其後患,猶似備風波而逆破船,非久計也。孫權聞之大悅。

說到對粗人式人才的包容度,

孫權其實已經不錯了。

東吳將領裡面,有很多殺人犯,比如甘寧和潘璋,但孫權可以忍受,因為蜀使董灰說的話——如果我們放棄這些有用的人,是為了提前做好預防措施。就相當於因為害怕風暴而棄船。

然而,

魏延逼得孫權在外交場合直接斥責為小人。

魏延的實力應該類比於甘寧的粗獷和兇猛。可以看出,魏延的名聲已經傳播到國際層面了,賽過甘寧和潘璋。之後,晉代對魏延的評價更具說服力:

諸葛亮對魏延有好感嗎?孫權也看不下去了,原因是什麼?

《晉書》:薦者非盡才也。若韓信之用,無舊聞也。穰宜之用,無舊臣也; 呂蒙之用,無舊勞也;

魏延之用,無舊德也。

從上面的遞進關係可以看出,魏延甚至比呂蒙更受歡迎。哪怕阿蒙已經很火了,他可以私下召集軍隊殺死甘寧。甚至到道德結論。

因此,諸葛亮可以承受孫權所不能承受的——

重用小人。只能說他很喜歡魏延。

當然,諸葛亮死後,魏延急忙逃跑不論,搗毀棧道,切斷全軍後方道路,在司馬宣王面前出賣全軍。這真是一件不道德的事,只有小人才幹得出來。

因此,魏延的滅絕是他作死的錯,是他應得的。話說回來,

魏延唯一優點是他善於養兵,

但與諸葛亮相比,他真的是班門弄斧。《諸葛亮傳》:梁益之民談及亮者,若甘棠呼之召公,鄭國之頌子產,猶未遠。

因此,亮亮一死,魏延兵變。王平一喊諸葛公,其手下作鳥獸四散了。《魏延傳》:延先至,據南古口。平曰:”公亡,身等未寒,何干乃爾?“

延士眾知曲在延,未敢用命,遂散。

諸葛亮對魏延有好感嗎?孫權也看不下去了,原因是什麼?

根據正史,魏延跟隨劉備進入蜀國,先是拜牙門將軍,後在漢中督鎮遠將軍——而非時論頂流的張飛——然後是鎮北將軍。諸葛亮的北伐,

魏延統前部,丞相司馬,受涼州刺史。

督前部——成為三軍先鋒了。丞相司馬——掛靠諸葛亮繫了。涼州刺史——省部級待遇了。說明諸葛亮待魏延足夠好。後來,魏延和吳益進入羌地,擊敗費瑤和郭淮。此時,魏延對於諸葛亮,就像關羽和劉備的關係一樣:

以副

統帥的身份帶兵。

戰後,魏延任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和南鄭侯。若是諸葛亮沒瞧上魏延,

對他心存戒備,他會容他當假節麼?

在四伐時,也就是甲首3000的戰役中,魏延是第一副將。甚至諸葛亮在彌留時討論撤退的問題,也是這樣計劃的:

諸葛亮對魏延有好感嗎?孫權也看不下去了,原因是什麼?

魏延斷後,姜維次之;

若魏延抗命,諸軍自退。殿後和先鋒是軍隊中分量最重的位置。前鋒進不了球沒什麼,但後防線出現了失誤。全軍將一無所有。早些年,于禁很受曹操的尊崇,也是一樣的待遇,出則先驅者,殿後第一人。

若是諸葛亮不相信魏延,憑什麼要讓他負責後軍?

趁還活著的時候,一刀砍了不省事嗎?

真相是:諸葛亮總是把魏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給他權力,給他官職,給他獨立領導軍隊的機會,給他獨斷假節的地位。

臨死時,

依然信任他,讓他殿後

——僅僅考慮到魏延或許要作死,另外設計了1套方案:讓姜維次之。誰料到,魏延和楊儀自己要跳,果真是死了。我認為,如果非要吹毛求疵,諸葛亮的小問題在於:他對魏延的評價實在是太高了。這讓魏延產生了一種錯覺,覺得自己很不得了。

如今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冤案呢?對照正史,羅貫中改變了很多情節。眾所周知,

羅貫中經常在小說的戲劇性上苦下功夫。

為了讓劉備受歡迎,魏延被要求在襄陽出場。為了讓魏延發揮作用,在長沙設立了一個讓魏延拯救黃忠的專案。

為了表現諸葛亮的遠見卓識

,他說諸葛亮看到魏延叛逆,想斬他的”反骨“。為了引起諸葛亮與魏延的對立,還設計了陳式和魏延對諸葛亮的不滿。為了展示諸葛亮至死聰明,魏延死得活該。還描述了諸葛亮殺死魏延的計劃。

諸葛亮對魏延有好感嗎?孫權也看不下去了,原因是什麼?

因此,從諸葛亮善用魏延的史料來看,

諸葛亮欺負魏延已成為民間共識。

然後,又恰逢各類打倒聖賢、翻案倒案……

應該知道,大多數喜歡推翻、打倒的文章作者沒有讀太多或故意不使用官方歷史,

還喜歡標榜自己用的就是正史。

回過頭來,突然發現居然還有一個關於子午谷的計劃,就認為可能是諸葛亮唯一鄙視魏延的地方。於是把它當成了珍寶。

說穿了,“諸葛亮對魏延沒好感”,就是另一個“

正史並非如此,羅貫中硬行添劇,人們錯誤地認為它是真實的,它就成為事實,吸引了一堆來打倒的文章,反而更加坐實

”的例子,罷了。

至於這個觀點,為什麼我們都相信它,並熱衷於討論它?一是《演義》影響確實很大,二是反主流風潮盛行,第三,很難說。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被領導壓迫的經歷

,所以都覺得魏延特委屈——懶得去追究官方歷史,看看是不是真的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