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康熙招俄國人組“俄八旗”,今數萬後代潛伏北京,能說地道北京話

“八旗為本朝根本,國家莫有要於此者。八旗滿洲 ,乃我朝之根本,根本不可不固。八旗兵丁,乃國家之根本。”——雍正皇帝

八旗制度,是清代的政權統治制度,也是清王朝軍事組織的基本制度。

最初,八旗制度運用於滿族的狩獵活動,用於管理日漸增多的狩獵人群,後來,滿族人將這一制度移用到軍事組織上,便於作戰時的統一指揮,如此就作為一個制度固定下來。

康熙招俄國人組“俄八旗”,今數萬後代潛伏北京,能說地道北京話

後來,這群八旗兵在戰場上英勇無比,立下赫赫戰功,努爾哈赤對他們論功行賞,授予他們官銜和大量的金銀財寶,一些人甚至被授予敕書,允許子孫世襲。這就使得八旗制度從原先的軍事組織制度開始向著政治制度轉變。入關後,這群八旗子弟自然而然地就成為了貴族階層,在大清朝享受著特殊待遇,於是,八旗制度又開始向著社會生活的制度轉變。

康熙招俄國人組“俄八旗”,今數萬後代潛伏北京,能說地道北京話

然而,這些八旗兵其實並不完全是滿人,在這些八旗兵中,還有一支特殊的軍隊,他們全部是康熙招募的俄國人組成的

“俄八旗”

,如今數萬後代潛伏北京,能說地道北京話。

“俄八旗”軍隊的由來

要說這個“俄八旗”,就要從中世紀講起。那時候,俄羅斯帝國正圖謀東擴,與之相鄰,地大物博,物產資源又極其豐富的中國東北地區就成了這些斯拉夫人眼中的一塊肥肉。16世紀末,俄羅斯帝國開始侵佔東北,一支哥薩克騎兵開始了在中國東北燒殺搶掠的暴行。

而當時,皇太極正在集中精力與崇禎皇帝戰鬥,無暇顧及東北局勢,於是給了沙俄一個可趁之機。他們在東北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最後甚至想把東北地區直接據為己有。

康熙招俄國人組“俄八旗”,今數萬後代潛伏北京,能說地道北京話

康熙即位後,眼見俄國人在東北地區如此囂張,便御駕親征,將俄羅斯人趕出了中國東北,這就是著名的“雅克薩之戰”。俄方賊心不死,數年之後又再次入侵東北,康熙又再度御駕親征,再一次大敗俄方。

這一次,康熙在戰場上收穫了一支將近七百個人的戰俘。康熙沒有將他們就地斬殺,而是將他們帶回了京城,在和俄方簽訂了《尼布楚條約》之後,康熙放走了一部分想回家的戰俘,而將願意留下的四十多個戰俘留在了八旗兵中的鑲黃旗軍營,讓他們成為了一支域外軍隊。

艱難的漢化之路

這些哥薩克騎兵本就是地道的俄羅斯土著,專門被俄羅斯帝國訓練來作為戰場利器的,他們勇猛血性,作戰頑強,在被編入清軍軍營以後,明顯的增強了清軍的戰鬥力。康熙對他們十分優待,允許他們信仰自由,還專門為他們修建了一座教堂。

康熙招俄國人組“俄八旗”,今數萬後代潛伏北京,能說地道北京話

這些人從此便在京城住下,人們稱他們為“阿爾津巴人”。他們努力的融入中國,說漢語,習漢字,學習中國文化,吃中國的美食,品中國的美酒,還與中國的姑娘通婚,艱難的進行著漢化。為了更加適應在中國的生活,他們還將自己的姓名改為中國的習慣性的稱呼,比如,將羅曼諾夫改姓羅,杜比寧改為杜姓。時間一長,他們徹底的融入了中國。

曾經的異國人,如今的北京人

後來,最初的四十多個阿爾津巴人的後代開始逐漸繁衍,人口慢慢增多,到今天,人數已經達到了上萬人。曾經的阿爾津巴人消失了,他們說著地道的北京話,喝著豆汁,吃著煎餅果子,早已經融入了中國,成為了徹頭徹尾的中國人。經過這麼多年的演化,他們在外貌上也幾乎與中國人無異,只有那個高挺的鼻樑,還在提醒著他們,他們的祖先曾經是個異國人。

康熙招俄國人組“俄八旗”,今數萬後代潛伏北京,能說地道北京話

孔夫子曾經說過,我們中國曆來是以文化論血統,而不以血緣論親疏。只要說的是中國話,寫的是中國漢字,學的是中國文化,那麼,我們就認為他是一箇中國人。我們有開放包容的盛唐,有多民族統一的大清,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廣博包容的國家。因此,如今,我們應當用接納的眼光去看待他們,而不要去試圖找出他們的差異。

康熙招俄國人組“俄八旗”,今數萬後代潛伏北京,能說地道北京話

結語

那麼,這種容納域外民族進中國軍隊的事情在現代中國是否可行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現代科技防不勝防,我們不能保證納入軍隊的外族成員一定會忠心效忠我國。其次,康熙皇帝的事件是歷史的偶然,這樣的事情在現代中國不會發生。因此,我們還是應該盡力提高本國軍隊的戰鬥力,依靠自己的人民來保衛國家。

參考文獻:

《清史稿》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