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忽必烈死後,元朝皇位為何換的如此頻繁,背後竟然是因為這樣!

忽必烈,即大元皇帝,廟號世祖公元1271年建國號為大元,確定以大都為首都。公元1274年,命伯顏大舉伐宋。公元1279年最後消滅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殘餘勢力,完成了全國的大統一,但在忽必烈死後,元帝國的皇位卻多次換君,短短几年就出現了多個皇帝,這又是為何呢?

忽必烈死後,元朝皇位為何換的如此頻繁,背後竟然是因為這樣!

元朝來自於蒙古草原,按照蒙古傳統,少子繼承家業的習俗,長子都是要自立門戶的。這和中國的嫡長子繼承製度,完全不同。元朝,在中原大一統時歷98年經11帝。除元世祖忽必烈和元順帝兩位“一頭一尾”在位時間較長外。中間38年換了9任皇帝。這是元王朝在中原崩潰得快的關鍵。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形呢?

忽必烈死後,元朝皇位為何換的如此頻繁,背後竟然是因為這樣!

一是“漢化”的衝擊。忽必烈能經過近5年的汗位之爭,並奪取汗位。得益的是“用漢”之利。忽必烈推行“漢化”,失去了“四大從屬汗國”,僅僅守住了中央汗國,實現了一統中原,建立了元王朝。二是“傳統”的衝擊。蒙古族是馬上得天下的,對定居民族的治理,遊牧民族實在是無計可施。在大國家,多民族的治理上是“黔驢技窮”了。三是“利益”的衝擊。蒙古族是貴族支撐天下的。尤其是黃金家族對汗權、皇權都有絕對的左右權,也是利益分配權的左右。後來的多任元皇帝的改革,都大大的觸動了貴族的利益。競而出現貴族刺殺皇帝的現象。四是“習慣”的衝擊。蒙古族有“幼子守灶”的習慣。而幼子大都是在皇權更替中屬未成年人。如果長大成年之皇子不相讓幼弟,皇權失嚴,皇帝就失位了。皇帝更迭就更快了!

忽必烈死後,元朝皇位為何換的如此頻繁,背後竟然是因為這樣!

簡單地說就是從改元后變化太快了,也可以說就是漢化不徹底導致。早期部落分封后的貴族與勳戚實力太大,與中央集權制有矛盾。漢地統治模式與草原統治模式的矛盾,中央與地方的矛盾,嫡長子繼承製與遊牧繼承製的矛盾,草原蒙古人與漢地蒙古人的矛盾,蒙古貴族與漢臣的矛盾。這一切集中體現在皇帝身上,也就是元朝在漢化過程中與蒙古守舊勢力的激烈衝突。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