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此人文章被唐太宗看重,他臨死前燒掉奏疏,李世民說一天看不到他就想的慌

唐代有一位名臣,此人文章蓋世,見識非凡,他早年際遇不佳,懷才不遇,中後期因為文章獲得唐太宗賞識,官運亨通,他臨死前燒燬了自己的文章。

這個人就是唐初名臣馬周,他的文章代表作是《陳時政疏》。

今天我們就說說馬周和他的文章。

此人文章被唐太宗看重,他臨死前燒掉奏疏,李世民說一天看不到他就想的慌

馬周是唐初人物,他幼年貧寒,卻聰明好學,精通儒家經典。馬周曾因為性格孤傲辭官不做,遊歷天下,後來在大將常何府中作門客。

馬周並未消沉,他一直在伺機而動,他撰寫了幾篇政論文,讓常何上給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看到這幾篇文章後感到十分震撼,他問常何是什麼人所寫,常何便告訴皇帝這是馬周的作品。

李世民立刻召見馬周。

此人文章被唐太宗看重,他臨死前燒掉奏疏,李世民說一天看不到他就想的慌

李世民見到馬周,與其交談,立刻認定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於是將其留下任官。

馬周之所以被李世民器重,就是因為他的見識,這在他的代表作《陳時政疏》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陳時政疏》是貞觀十一年馬週上給唐太宗的奏疏,這篇文章中馬周利用隋朝滅亡的教訓,勸誡李世民,要節儉,要爭取民心,實行仁政,要建設一個公平的社會。

所謂“自古以來,國家興亡不在蓄積多少,唯在百姓苦樂”,這一點是根據隋朝滅亡得出的結論,隋文帝積累了大量的國家財富,但是民間百姓卻很困苦,隨著隋煬帝的暴政,富有的隋帝國最終滅亡。馬周的意思是國家富有不代表百姓快樂,百姓若不快樂即便國家有再多的財富也難免會滅亡。

此人文章被唐太宗看重,他臨死前燒掉奏疏,李世民說一天看不到他就想的慌

李世民對於馬周的建議很重視,貞觀之治的很多施政綱領都和馬周的諫言有關係。

在唐太宗一朝,因為皇帝的鼓勵,有不少直言進諫的臣子,馬周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不輸魏徵。

但是馬周臨死前卻把給李世民的奏疏一把火給燒了,這又是為什麼呢?

馬周是這樣說的:“管、晏彰君之過,求身後名,吾弗為也。”

管就是管仲,晏是時代齊國的名臣晏嬰,這倆人都在臨死前留下奏疏為自己博取美名,而奏疏中有不少揭露君主短處的內容。

馬周燒奏疏,是不想像管仲晏嬰一樣,以揭李世民的短處成就自己的美名。

馬周死後,李世民十分悲傷,他說:我一會看不到馬周便會想念。

可見,李世民和馬周堪稱君臣關係的模範,以國士之姿報知遇之恩。

此人文章被唐太宗看重,他臨死前燒掉奏疏,李世民說一天看不到他就想的慌

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君主,他不但建立了大唐帝國,還開創了貞觀之治,一掃前隋痺症,在短時間內取得了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全面復甦。

李世民善於納諫,從善如流,他主政期間重用諸如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魏徵、馬周等人,皆是一時之選,人中龍鳳。

唐朝之所以能有後來的輝煌,馬周這般有見識敢直言的臣子功勞甚大,而中流砥柱毫無疑問是李世民。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