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從唐隆政變到安史之亂,陪伴唐玄宗近半個世紀的賢宦高力士

唐玄宗李隆基,是高宗李治和女帝之孫。他出生於東都洛陽,生性英明果斷,初封楚王,後又改封為臨淄王。公元

710

年,因韋后集團肆意專權,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政變,誅滅諸韋,並扶立自己父親李旦繼位,史稱“唐隆政變”。

然而唐睿宗李旦僅僅在位兩年,就禪位於李隆基,從此開始了他近半個世紀的統治,成為唐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初期,唐玄宗勤政於勉、撥亂反正、選賢舉能、勵精圖治,開創了唐朝極盛之開元盛世。但是在位後期,天寶年間的他卻逐漸怠慢朝政,開始寵信權奸李林甫、楊國忠等人,導致朝局昏暗、邊疆不穩,最終引發安史之亂。

從唐隆政變到安史之亂,陪伴唐玄宗近半個世紀的賢宦高力士

從臨淄王到唐玄宗,乃至後來因安史之亂退位為太上皇,在李隆基的身邊始終陪伴著一位重要人物,這人晚年甚至為唐玄宗嘔血而卒,這個人便是大名鼎鼎的高力士。那麼高力士究竟是何人許,又為何對李隆基如此忠心呢。

高力士本名馮元一,潘州刺史馮君衡之子,門第顯赫、世代功勳,奈何遭奸人誣衊而獲罪流放。幾經流離之下,馮元一落到了吳王李恪之子,時任嶺南討擊史李千里手中。當時朝政大權皆由武則天把持,李氏皇嗣多被其所戮。為求自保,李千里投其所好,常進貢符瑞異物以討女帝歡心。由於馮元一聰慧伶俐、面貌清秀,李千里便動起了歪點子。他知道武則天時常禮佛,便將馮元一閹割之後改名為

“力士”,與另一閹童“金剛”一併送入宮中。

從唐隆政變到安史之亂,陪伴唐玄宗近半個世紀的賢宦高力士

馮力士雖然年幼,卻極善察言觀色,很快就進入專為內官設立的

“習藝館”學習文化和騎射。他勤奮好學,學成之後便隨侍武則天左右。然而百密一疏,不久馮力士就犯了小錯,被武則天驅逐出宮,陷入了山窮水盡之路。正當此時,宦官高延福義施援手,收其為義子,並憑藉自身人脈,透過武三思的關係,最終促使武則天寬恕其罪,並重新招納入宮中。自此之後,馮力士從義父姓氏,更名高力士。

恰在此時,神龍政變,李顯在一眾老臣的擁戴下奪位稱帝。然而李顯性格柔弱,不堪大任,致使大權旁落至韋皇后之手。韋皇后一心想要成為女帝第二,奈何卻沒有武則天之能,搞得朝堂上烏煙瘴氣、人心惶惶。在此情形之下,高力士遍覽諸皇子,認準了年輕有為的李隆基。

從唐隆政變到安史之亂,陪伴唐玄宗近半個世紀的賢宦高力士

當時的李隆基身為臨淄王,正欲圖謀大事,急於結交各處關係,所以二人一拍即合。當時高力士剛剛年滿二十,雖是閹身卻文武雙全;而李隆基雖貴為皇子,卻從小習文練武,在諸皇子中頗為出眾。李隆基大高力士五歲,年紀相仿、志趣相投,因此二人關係非常親近。

此後在高力士的協助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結盟發動唐隆之變,擁戴李旦繼位有功,被封為太子。兩年之後,李隆基正式登基繼位,卻因此與急於擴張勢力的太平公主產生激烈衝突。隨後,李隆基和高力士再度聯手發動了先天政變,將太平公主及其黨羽一網打盡,從此朝廷被李隆基牢牢掌控在手中。

從唐隆政變到安史之亂,陪伴唐玄宗近半個世紀的賢宦高力士

經歷了兩次政變之後,李隆基對高力士更加信任,讓其侍奉左右,並破格提拔他為青光祿大夫、右監門衛將軍、雲麾將軍、執掌內事省事務,而高力士也並未辜負李隆基對他的信任。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深受恩寵,但高力士不僅沒有沾沾自喜,反而一再推辭,這是為何。原來,高力士十分感激養父高延福當初援救之舉,不願自己所受官祿高於高延福。此事被李隆基知曉後,不由得發出讚歎,他覺得高力士才華卓著、品德優越,是一位值得器重的人才。

從此之後,高力士權勢日盛,不僅侍奉皇帝李隆基的生活,還為皇帝分擔了部分政務。比如官員奏報,都由高力士先行過目,如若小事則由其全權處理,如若大事才會上報天子。即便如此,高力士依然沒有恃寵而驕,反而盡心盡責的默默付出著,為大唐的繁榮做出了自己獨特的貢獻。

從唐隆政變到安史之亂,陪伴唐玄宗近半個世紀的賢宦高力士

晚年的唐玄宗日漸怠政,高力士的作用和影響也愈加突出了。此時的他不僅需要處理朝臣之間的關係,協助李隆基在某些大事上做出抉擇,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保護太子的作用。

“中立而不倚,得君而不驕,順而不諛,諫而不犯。故近無閒言,遠無橫議。”這是《舊唐書》對這段時期中,高力士行事風格的中肯評價。

韶光易逝,歲月荏苒!到了公元

755

年,安祿山發動叛亂,叛軍直抵長安。眼見都城不保,楊國忠力諫唐玄宗移駕劍南道避難,此時兩人均已白髮皚皚,在前往成都的路上高力士仍然盡心盡責的保護在李隆基身側。馬嵬坡下,一代紅顏香消玉殞。所幸叛亂平息,只是返回長安的李隆基已經不再是皇帝。

從唐隆政變到安史之亂,陪伴唐玄宗近半個世紀的賢宦高力士

此去經年,重歸已經物是人非!曾經的太子李享如今已成大唐的聖人,而李隆基退位太上,只能屈居於曾經還是臨淄王時期的府邸興慶宮。還好,身邊還有他,一路相伴的高力士,老來好歹還有人作伴。只是興慶宮飲酒的李隆基,依舊被看到的長安百姓跪拜,高呼萬歲,李享聽聞此時夜不能寐。

從此李隆基的居所變成了更為偏僻的太極宮,當唐肅宗身邊宦官李輔國著手操辦此事時,五百騎兵,刀戈晃晃,如此陣仗將李隆基嚇得不輕。見此,高力士十分著惱,怒斥李輔國蠻橫無禮,並依仗李隆基餘威勸說五百士卒。士卒膽怯,紛紛下馬請安,李隆基化險為夷,高力士卻因此得罪了李輔國,並被流放巫州。

從唐隆政變到安史之亂,陪伴唐玄宗近半個世紀的賢宦高力士

臨行前,高力士曾請求再見李隆基一面,未被恩准。此去之後,天涯兩別!到了公元

762

年,高力士遇赦返京,走到朗州之時聽說李隆基去世的訊息,不禁北望號慟,嘔血而卒。

李隆基和高力士,即是君臣,亦是密友。他們二人幼時歷經坎坷、青年風華正茂、晚年飽受滄桑。李隆基與高力士投緣,高力士知恩圖報,盡責一生。雖為宦官之身,卻不知道要比多少自詡清流之輩高尚多少倍,大唐的盛世應當有他的一份功績。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