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元末群雄最強大的陳友諒,為何敗給朱元璋,人格魅力很重要

元朝末年,民不聊生。末代皇帝元順帝昏庸無能,連年旱災讓很多老百姓生活不下去,朝廷不但不思念賑災,反而變本加厲搜刮民脂民膏。於元順帝至正十一年爆發了以韓山童,劉福通為首的紅巾軍起義,動搖了元王朝的統治。隨著後續事件的不斷髮展,長江流域逐漸形成了以陳友諒,朱元璋,張士誠為首的三支勢力。剛開始最強大的是陳友諒,此人志比天驕,想要成就一番事業,最後慘敗朱元璋之手,奪得天下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之所以敗給他,我分析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陳友諒和朱元璋都沒讀過什麼書,但兩人經歷極其相似

元末群雄最強大的陳友諒,為何敗給朱元璋,人格魅力很重要

陳友諒出生在打魚出身的家庭,祖父陳千一本來姓謝,由於入贅到陳家,所以才跟隨其姓。父親叫陳普才,有五個兒子。他小的時候讀了一點書,為人很講義氣。空閒的時候練習武藝,勇武絕人。有一個占卜的人曾經看過其祖先的墓地,說:“日後你們家一定能富貴。”陳友諒暗自竊喜,曾經擔任過縣中小吏,然而並非他真正的目標。

朱元璋貧苦孩子出身,小時候家境不錯的時候讀過幾年私塾。很快家道中落,無奈之下的他只好給地主家當放牛娃;此時家鄉鳳陽鬧災荒,家裡大大小小因此被活活餓死;小的時候和寺廟有過一面之緣,因此投身皇覺寺,當起了和尚;不久爆發了韓山童劉福通為首的農民起義,寺廟吃不上飯,只能到外面去化緣,當起了遊方和尚。這幾年的經歷讓他暗藏大志,日後定要開創一番事業。

二:性格狡詐多疑,還沒得到天下,迫不及待殺掉徐壽輝自己登基稱帝

元末群雄最強大的陳友諒,為何敗給朱元璋,人格魅力很重要

陳友諒和朱元璋都是一方的梟雄,曾經都擁立過傀儡。陳友諒擁戴的是徐壽輝,朱元璋遵從的是小明王龍鳳政權。兩人最後都把主子殺掉,不過意義可不一樣。

1:陳友諒屬於西部紅巾軍,很多人都遵從徐壽輝,他一死部隊很快離心離德

陳友諒最開始不過是一個小小親兵,因為打仗勇敢很快被提拔為元帥。當時徐壽輝建立了天完國政權,不過他是被人擁戴的一個傀儡。至正十七年九月,天完國將領倪文俊想要殺掉徐壽輝自立為帝,事情敗露投奔陳友諒,被其所殺。徐壽輝因此被陳友諒控制,當時天完國將領有一位叫明升,對陳友諒的行為表示很生氣。他已經打下了四川,1360年徐壽輝被陳友諒所殺,明升把四川大門一關,自己當上了皇帝。

2:朱元璋屬於東部紅巾軍,差不多統一長江流域,準備稱帝后把他殺掉

這點上來看朱元璋比陳友諒不知道高明多少倍,陳友諒當時北方有強元,南方有許多割據政權,本來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偏偏要走最差的一招,殺死徐壽輝導致離心離德。朱元璋尊小明王為皇帝,他的用意很明顯,學當年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表面上是江南等處行中書省丞相,實際上和皇帝無異。陳友諒張士誠被消滅的差不多,登基的前一年把小明王殺死。

三:陳友諒自負天下第一,身邊容不下謀臣,朱元璋手下文臣武將應有盡有

元末群雄最強大的陳友諒,為何敗給朱元璋,人格魅力很重要

總結陳友諒失敗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未能瞭解文臣的重要性,武將方面最為人所知的也就一個張定邊。他打仗確實非常勇猛,常遇春都曾經被他打敗過。不過正是由於他的驕傲自負,最終害了他。當皇帝奪天下光靠匹夫之勇顯然不夠,不管是哪位開國皇帝之所以能成就大業,除了個人能力非常突出,文臣武將的齊心協力尤為關鍵。

反過來我們來看朱元璋,身邊的武將有徐達,常遇春,藍玉等人;文臣方面有浙東四大名士,最出名的當屬於劉伯溫,還有跟他最早的定遠人李善長。拿朱元璋自己說,徐達這個人堪比漢朝初年的韓信;李善長統御後方有功,堪比漢初的蕭何;劉伯溫經常出謀劃策,堪比漢初的張良。正是有這麼多人才,最後朱元璋才能奪取天下。

四:陳友諒和朱元璋戰略格局不一樣,老朱往往想到的是大局

朱元璋和陳友諒雙方之間展開許多戰役,龍灣戰役打破了陳友諒比朱元璋強的局面。太相信自己的老鄉康茂才,未曾想中了朱元璋軍隊的埋伏,大敗而歸。

張士誠當時已經投降了元朝,奉旨進攻安豐,守將劉福通戰死,小明王韓林兒岌岌可危。朱元璋不顧許多人的勸諫,執意援救小明王。朱元璋得知此訊息,率領百萬大軍進攻洪都城。百日時間過去,硬是沒有把洪都城拿下來。此時朱元璋早就已經前往安豐把小明王援救回來,馬上清點人馬與陳友諒展開決戰。

陳友諒當時沒有打下來洪都,主力部隊還沒有喪失,完全可以趁著朱元璋主力部隊不在,圍攻應天府。把朱元璋的後方佔領,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戰爭結果未曾可知。可惜他犯了兵家大忌,另外看到朱元璋主力部隊前來,再次中了朱元璋部隊的圈套。

這是陳友諒失敗最關鍵的一個原因,鄱陽湖決戰奠定了明朝日後興盛的基礎,為朱元璋統一天下逐鹿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