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康熙皇帝對山東人非常有成見,甚至多次惡評山東人

從史料記載看,康熙皇帝對山東人非常有成見,甚至多次惡評山東人。對此,《清聖祖實錄》記載頗詳。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十月,因山東巡撫錢珏被彈劾貪惡,康熙皇帝對大學士們說,“山東紳衿最桀驁,且好結朋黨,巡撫宜用風力之人”。

康熙四十年(1701年)四月,山東籍刑部尚書王士禎請假回鄉,康熙皇帝對大學士們說,“山東人性多偏執,好勝,挾仇”。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閏六月,山東籍御史王度昭彈劾戶部尚書李振裕勒索下屬,康熙皇帝對大學士們說,“山東人喜於挾讐(仇)”。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閏四月,山東巡撫趙世顯奏請康熙皇帝蒞臨山東,康熙皇帝說,“山東人強悍,輕生為盜者頗多,爾等不時訓誨教養”。

綜上可見,康熙皇帝對山東人評價很差,諸如桀驁、朋黨、偏執、好勝、挾仇、強悍、輕生、為盜等很多貶義詞彙都扣在了山東人頭上。

其實,山東人非常優秀,他們勤勞善良,坦率真誠,樸實無華,憨厚大度,熱情好客,豪邁爽快,而且特別講義氣,講孝道,歷史上多豪傑,多鴻儒,多志士,多烈女。《二十四孝》中,有十個故事出自山東,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那麼,康熙皇帝為何對山東人施以白眼呢?筆者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清軍入關後,山東起義烽火不斷。順治三年(1646年)十二月,“山東賊謝遷攻陷高苑,總兵官海時行討平之”;順治八年(1651年)閏二月,“固山額真阿喇善等剿山東賊。……六月……阿喇善擊山東盈河山賊,平之”;順治十年(1653年)十月,“遣濟席哈討山東土寇”(《清史稿·世祖本紀》);順治十八年(1661年)十月,“山東民於七作亂,……命靖東將軍濟世哈討平之”(《清史稿·聖祖本紀》)。山東抗怒火此起彼伏,這讓深諳歷史的康熙皇帝不高興。

其二,山東官員不法,連累山東人受汙。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十月,山東巡撫錢珏被彈劾“貪惡”(《清聖祖實錄》);康熙三十年(1691年)四月,“左都御史徐乾學致私書于山東巡撫錢鈺,事發,並褫職”;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七月,“山東有司不理荒政,停其升轉”(《清史稿·聖祖本紀》)。在山東做官的官員要麼貪惡,要麼私通,要麼荒政,頻頻出事,康熙皇帝不滿。

康熙皇帝惡評山東人,關鍵在於三位山東籍官員。《清聖祖實錄》載,康熙四十年(1701年)四月,康熙皇帝釋出上諭,惡評“山東人性多偏執,好勝,挾仇”時特別指出,“昔李之芳、孫光祀、王清,其仇迄今未解”。可見,這三個山東籍官員,嚴重挫傷了康熙皇帝,以至於姓名他都記得如此真切。

李之芳(1622年—1694年),山東武定(今山東惠民)人,順治四年(1647年)進士,戰功赫赫,曾隨駕南巡,授文華殿大學士,官至吏部尚書。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大學士明珠被彈劾,李之芳因“內閣票擬,皆聽明珠指揮”(《清史稿·李之芳傳》),被爆是明珠朋黨中的關鍵人物,遭勒令致仕歸鄉。

孫光祀(1614年—1698年),山東平陰(今山東平陰)人,順治十二年(1655年)進士,官至兵部右侍郎,深得順治、康熙兩朝皇帝信賴。康熙十八年(1679年)告老回鄉。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三月,康熙皇帝接山東巡撫佛倫密奏,“訪孫光祀,據言愛管閒事,好央求,行為悖亂,及其諸子、家人極惡。……無人首告其強取豪奪”(《為陳前任撫臣品行及地方鄉紳劣跡事奏摺》)。不久,佛倫在《為陳孫光祀劣跡事奏摺》中羅列了二十六條罪狀,“查得,孫光祀乃山東省為惡倡亂之首,……欺害良民,官民莫不憎惡”。佛倫所奏,基於邀功,其真實性讓人懷疑。

王清(1630年—1672年),山東海豐縣(今山東無棣)人,順治六年(1649年)進士,官至吏部左侍郎,深得康熙皇帝信賴。康熙十一年(1672年),王清病逝。從王清生平看,似乎無甚過失,但曾連續三次擔任會試總裁官和殿試讀卷官,選拔了大批人才,很多大臣都出自其門下,這大概讓康熙皇帝感到不痛快。

李之芳、孫光祀、王清,這三個山東籍官員都曾入朝為官,都曾為清廷效力,但都因各種原因被康熙皇帝看扁、惡評,一直到康熙四十年(1701年)四月,康熙皇帝對他們仍耿耿於懷,“山東人性多偏執,好勝,挾仇,昔李之芳、孫光祀、王清,其仇迄今未解”,並把這種對個例的不滿擴大到全體山東人。

康熙皇帝對山東人非常有成見,甚至多次惡評山東人

從《清史稿》記載看,清廷入關以來,特別是康熙皇帝在位期間,山東頻頻遭災,非旱即澇,百姓困苦。康熙皇帝也頻頻察訪、撥款,賑濟山東災民,減免山東賦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十月,康熙皇帝“諭山東省官員:爾等為官,以清廉為第一。為清官甚樂,不但一時百姓感仰,即離任之後,百姓追思,建祠尸祝,豈非盛事?……爾等各宜自勉”(《清聖祖實錄》)。這不能不說,康熙皇帝對山東,對山東人,對山東官員是記掛在心的,併為山東人做了一些實事。

李之芳、孫光祀、王清等人,皆曾是康熙皇帝倚重之人,但最終都身敗名裂,這主要出於政治原因,或被其他官員刻意構陷、詆譭、抹黑。康熙皇帝是傑出的政治家,一生最痛恨結黨營私,並深受其害。三位山東籍官員身在朝廷,難免會受到政治衝擊和影響,甚至受到康熙皇帝猜忌,躺槍的可能性非常大。

由幾個官員,幾個毛賊,而無限擴大,進而惡評全山東人。康熙皇帝坐井觀天,以偏概全,看山東人時戴上了有色眼鏡,未免太過狹隘、偏激。

當然,康熙皇帝也有非常欣賞的山東人,如王士禎(雍正朝時被改稱王士正)。康熙四十年(1701年)四月,王士禎請假回鄉,康熙皇帝對大學士們說,“山東人性多偏執,好勝,挾仇,昔李之芳、孫光祀、王清,其仇迄今未解。惟王士正則無是也。其詩甚佳,居家惟讀書外,別無他事。若令回籍,殊為可惜。著給假五月,不必開缺”(《清聖祖實錄》,《清史稿·聖祖本紀》略同)。

王士禎,山東新城(今山東桓臺)人,順治十五年(1658年)進士,曾任侍讀,深得康熙皇帝寵愛、器重。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王士禎官至刑部尚書,不久被革職回鄉。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王士禎被特詔官復原職,次年去世。王士禎的遭遇,固然受王五案牽連,大概也跟他是山東人有關。(劉秉光)

康熙皇帝對山東人非常有成見,甚至多次惡評山東人

康熙皇帝對山東人非常有成見,甚至多次惡評山東人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