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他們已不再變老》:殘酷的真實

(作者周威,荔枝新聞特約評論員,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寵物行為訓練師;本文系荔枝新聞客戶端、荔枝網獨家約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他們已不再變老》:殘酷的真實

11月11日,當我們為又一次清空了購物車,為薅沒薅到“羊毛”而興奮或沮喪的時候,有多少人會記得,這一天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紀念日?

一戰,對歐洲的各參戰國而言,慘痛的人員傷亡至今仍是他們心中無法迴避的傷痕。法國在一戰中喪生的軍人和平民的總人數為170萬人,佔了法國當時人口總數的4。29%,還有數百萬軍人傷殘。到了戰爭末期,法國基本勞動力幾乎減半,社會生產力瀕臨瓦解。英國本土應徵入伍人員陣亡了將近90萬人,甚至是二戰中英國軍人陣亡人數的3倍。《唐頓莊園》裡“大表哥”參加的索姆河會戰,英軍在第一天的進攻中就損失了6萬人,大量如“大表哥”那樣的貴族男子傷亡,貴族們集體退出了政治舞臺,英國政治的平民化提前到來。

這種慘烈,在戰爭史上是空前的。由於兵源不足,當時很多英國的自治領地,如紐西蘭也派出了軍隊參戰,其中包括一位叫做威廉·傑克遜的陸軍中士。一百年後,他的孫子彼得·傑克遜用了一種特殊的方式,表達了對和他爺爺一樣親歷過這場災難的人們的敬意與懷念。

《他們已不再變老》:殘酷的真實

從《指環王》到《霍位元人》,一路走來,彼得·傑克遜在視覺特效領域的宗師級地位早已確立。而這次他的400人團隊對超過2200小時的黑白歷史影像,透過計算機與人工進行彩色修復,甚至耗費大量時間用手工逐格上色,並修復了黑白默片的幀數。為配合影像進行聲音敘事,除了全程使用了的老兵訪談錄音,還錄製了大量真實的炮火爆炸聲,並聘請了唇語專家解讀老影片中的人物對話,加以配音。就這樣,一部完全取材於真實影像資料,但人物音容兼備、極有真實感的一戰紀錄片誕生了,前無古人。

《他們已不再變老》:殘酷的真實

彼得·傑克遜拍攝本片並未收取任何酬勞,除了紀念曾參加一戰的祖父外,在訪談時他也坦言,自己是因製作本片才瞭解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一場沒有意義的戰爭。

英國與德國雙方的軍人們奉命與對方戰鬥,但當時沒有人告訴他們為什麼而戰。他們雙方處境相同,躲在潮溼陰暗的戰壕中,吃著同樣糟糕的食物,過著同樣可怕的生活,都希望自己是能熬到回家的幸運兒。時間一長,兩邊的軍人們儘管處於你死我活般的對立面,卻並不相互怨恨,甚至彼此同情。當戰鬥結束,英國軍官把證件還給一個分明還是個孩子的德國俘虜時,旁白裡英國老兵的一句話讓人不禁潸然:“我並不憎恨德國人,我可憐他們就像可憐我自己。”

《他們已不再變老》:殘酷的真實

導演採用非線性的敘事模式,並不沿著某一具體史實的時序來推進,並不拘泥於某一場具體戰役的經過,而是聚焦在士兵身上,展現他們在戰爭中不同階段的群像。

士兵們在應徵入伍時,懷揣著成為英雄的憧憬,在軍事訓練裡痛並快樂著,他們期待戰爭的來臨。然而,部署到前線以後,除了殺人的武器,一切現代文明的成果幾乎都沒了蹤影。但是,習慣了優雅的紳士們還不忘喝下午茶,哪怕煮茶的水來自飄著死屍的彈坑。戰鬥來臨,貴族出身的連長,身穿打著領結的制服,第一個衝出了戰壕……惡戰之後,當作為勝利者的英軍和被俘虜的德國人滿身血汙、頭纏繃帶出現在鏡頭前,他們甚至還能擠出笑容,因為這是活人才能做的事。而另一些人,將不再有機會老去。

這是一部沒有歷史學家,只有親歷者真實感受的紀錄電影,顛覆了我們對戰爭紀錄片的認知。導演想做的,就是傳達戰爭的真實。3D鏡頭輔以老兵們親口說出身處戰場的情形,傳達出強而有力的訊息,也再次深刻地提醒我們,和平才是人類唯一智慧的選擇。希望本片能啟發更多人瞭解戰爭的殘酷,以及即使在戰場上仍然蘊藏著的人性。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