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讀《史記·呂太后本紀》:才發現這是一部女人的史詩

司馬遷對歷史獨特的看法和解釋,有一部分顯現在他對本紀篇章的安排上。依照皇帝的世襲表,在《高祖本紀》之後應該是《孝惠本紀》,但是《史記》裡沒有《孝惠本紀》,而是《呂太后本紀》。

司馬遷用這種方式凸顯了一個政治現實:高祖死後,真正握有政治權力的既不是孝惠帝,也不是後來的少帝,而是呂后。另外,他要告訴我們歷史真正的變化的重心:高祖死後,漢朝一度是岌岌可危的。

讀《史記·呂太后本紀》:才發現這是一部女人的史詩

《史記·呂太后本紀》

司馬遷寫作《呂太后本紀》的關鍵用意

我們在講秦漢帝國的時候,常常會意識到這樣一個時間上的對比:秦始皇建立的朝代只存在了十五年,其後漢高祖劉邦經歷楚漢相爭新建的朝代,西漢延續了兩百年,中間經過王莽之亂,到了東漢又延續了兩百年。前、後漢加起來有四百年的時間,是秦代的二十多倍。但是顯然司馬遷有更幽微的觀察,漢代建立之初,其實沒有任何條件可以保障這個朝代能一直延續下去。

漢承秦弊。漢代剛成立的時候,接收的並不是一個多好的環境。更重要的是,漢高祖有一個致命的決策安排,那就是部分消除秦代的郡縣制,跟封建的做法混合在一起,因而產生了漢初的“郡國並行制”。這意味著皇帝有一塊直接控制的區域,是以郡縣制的方式統領的,同時又把部分領土封給自己的子弟,以及當時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

讀《史記·呂太后本紀》:才發現這是一部女人的史詩

郡國並行

“郡國並行制”的政治體制其實是相對不穩定的狀態,而《呂太后本紀》就是要告訴我們,如果回到那樣的歷史狀態,在高祖死後惠帝接任,乃至於後來惠帝也去世之後,這個朝代很可能就從劉家天下變成呂家天下。如果是那樣,劉家天下全部加在一起也不過是二十多年,比秦代長不了多少。所以,

在歷史中,我們需要知道的關鍵轉折或需要明白的問題是:第一,高祖死後,為什麼呂后可以取得大權?第二,用什麼方法,或者依賴什麼樣的勢力和歷史情境,讓呂家天下這件事沒有成真?這就是司馬遷寫作《呂太后本紀》的關鍵用意。

讀《史記·呂太后本紀》:才發現這是一部女人的史詩

司馬遷

司馬遷為什麼在《呂太后本紀》開頭簡單介紹了呂后之後,轉而講了戚姬跟趙王?

講人物的傳記,比如呂后,一般都會從這個人物的出身開始講起,接下來可能會講她與漢高祖之間的種種關係。但是司馬遷在這一篇的筆法上選擇了不一樣的方式來吸引我們注意。

呂太后者,高祖微時妃也。

《呂太后本紀》的開頭很有意思,就是說,呂后在劉邦還是一個鄉間無賴的時候就嫁給了他,這是她最重要的資歷。接下來,司馬遷也只告訴我們,她幫劉邦生了一個兒子,也就是後來的孝惠帝,還生了一個女兒,即魯元公主。

短短地講完了這幾句話後,司馬遷轉而開始講戚姬跟趙王的故事。

讀《史記·呂太后本紀》:才發現這是一部女人的史詩

呂后劇照

戚姬是漢高祖的寵妃。高祖被封為漢王的時候,得到了定陶。定陶在戰國時期就是高度發展的商業城市,戚姬是定陶的美女。戚姬生了一個兒子,即趙王如意,深受高祖寵愛。

劉邦是非常剛強的一個人,因為孝惠帝“仁弱”,所以他喜歡跟他個性比較像的趙王如意,常常想改立其為太子。戚姬感知到劉邦的心意,於是——“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讀《史記·呂太后本紀》:才發現這是一部女人的史詩

孝惠帝像

這個時候呂后處於一個非常不利的地位。她年紀大了,劉邦出行經常帶著戚姬,把她留在宮中,她和劉邦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疏遠。這樣的情形下,

好多次劉邦幾乎都決定要改立趙王如意來當太子了,這個時候靠什麼?“賴大臣爭之”。

讀《史記·呂太后本紀》:才發現這是一部女人的史詩

劉邦像

大臣們為什麼要去爭呢?我認為有兩個理由:

一是因為過去共同打天下,大臣們跟呂后會有一些私交和感情;

二是大臣都看得到,如果用這種方法在繼承權上產生變化和爭議,對剛剛建立的帝國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除了大臣們據理力爭,司馬遷又提了一句,“及留侯策”。

司馬遷又寫道:

呂后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后力。

呂后跟高祖一樣,都不是善與之人。我們知道,高祖在死前辦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收拾自己分封的功臣諸王,而這件事情呂后也有份。換句話說,在可能的情況底下,她顯然贊成用殘暴的武力手段來收拾功臣。

這樣一個人,在跟高祖相處的時候,卻為了兒子一直受到威脅和驚嚇,不知道兒子能不能保有太子的地位。她費了這麼大的力氣,才保住兒子當皇帝的資格。可以想見,這個過程當中,呂后積累了多少怨恨。最重要的是,她在高祖死後,抱著這樣的怨恨變成了一個太后。

讀《史記·呂太后本紀》:才發現這是一部女人的史詩

呂后劇照

司馬遷是如何評論呂后和那個時代的?

我們知道,在每一篇文章傳記之後,太史公司馬遷會有一段自己的評語。《呂太后本紀》另一個非常精彩和奇特的地方就是“太史公曰”,司馬遷會用什麼方式來評論呂后和這個時代呢?他會凸顯什麼?

孝惠皇帝、高後之時,黎民得離戰國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無為。

從孝惠皇帝到呂后掌權這段時間,人民終於離開了從戰國到秦末這一連串的長期戰亂。在那麼久的戰亂之後,大家都想要休息,不要去幹擾這個社會。因此——

惠帝垂拱,高後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

每一句話都是正面的。

他說這個時候惠帝沒有任何的作為,呂后雖然有很多的作為,但是她所做的這些事情都是在宮中,因此沒有干擾到天下,民眾在這段時間仍然可以休息,平安地生產、生活。過去秦所定下來的嚴苛刑法,這個時候沒有什麼禍害,也沒有許多罪人,大家可以安居樂業。

讀《史記·呂太后本紀》:才發現這是一部女人的史詩

司馬寫《史記》情景

用這種方式,太史公在彰顯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判斷,這是今天我們經常會失去的一種智慧。單純看宮廷鬥爭,你會覺得有這麼多的戲劇、權力、權謀,裡面充滿了衝突、緊張,但放在一個大的歷史眼光下,我們進一步要問的是——它有多大的影響?

如果從劉家或呂家的角度來看,呂后掌權的時候真是多事之秋,但是儘管這麼多的嘈擾,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呂后並不算是一個歷史上的壞人,因為她“無能為惡”。她只能在那個小的範圍攪和劉氏和呂氏。對大的天下,她沒有這個眼光,也沒有這種野心去幹擾。實質上,整個呂后一朝沒有在統治天下,而是忙於處理劉氏和呂氏之間的糾紛。她管不到天下,這正是社會最需要的。社會已經太忙太累了,戰鬥這麼久之後,需要休息。所以這樣一個宮廷內鬥,因禍得福的是社會,大家反而可以不被政治干擾。

讀《史記·呂太后本紀》:才發現這是一部女人的史詩

呂后劇照

這是何等的智慧,何等奇特的一個歷史解釋。

司馬遷提醒了我們兩件事情:

第一,一個社會在不同的時代對政治有不同的需求,有為的政治並不都是對的、好的,有時候反而讓這個社會不得休息,沒辦法讓民間有自主的變化和發展;

第二,現在我們喜歡看的宮廷劇,裡面鉤心鬥角,這些故事從歷史的眼光、人類智慧的眼光來看,坦白說真是不重要,不過是我們茶餘飯後說起來,覺得很興奮、很有趣而已。

一個大的時代如何讓更多的人活得更好,一個社會如何建立起一套更美好的機制,往往都跟這些充滿陰謀、鉤心鬥角的宮廷戲劇一點關係都沒有。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