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史學家已經為宋朝正名,並非積貧積弱,為何最後還是走向滅亡?

一直以來,宋朝積貧積弱的論調一直在民間佔據著主流地位,無論是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冤殺的名將岳飛,還是水滸傳中被奸臣高俅害死的梁山好漢,乃至被百姓唾罵的奸臣蔡京等等,奸臣把持朝政,導致宋朝積弱積貧,最後被滅掉的觀點深入人心,然而宋朝真的就積貧積弱麼?

史學家已經為宋朝正名,並非積貧積弱,為何最後還是走向滅亡?

首先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說,宋朝的貿易順差佔據了當時全世界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也就是說全世界其他所有的國家的外貿收入加起來都沒有宋朝的多,而宋朝當時廣開通商口岸,也為外來國家的商人專門制定了法律法規等等,由此可見宋朝的對外經濟是非常發達的,而對內經濟上,宋朝的財政收入也是非常多的,這一點可以從宋朝每年澆築的銅錢數量得出結論,而水滸傳中看守城門的潑皮牛二竟然都能掏出上萬錢來買楊志的家傳寶刀,清明上河圖中也生動的描繪了宋朝老百姓的生活狀況,甚至連外賣這種堪稱跨時代的發明都弄出來了,由此可見宋朝老百姓的生活質量真的不差,積貧的帽子也可以摘下去了。

史學家已經為宋朝正名,並非積貧積弱,為何最後還是走向滅亡?

那麼宋朝積弱麼?這一點也未必。儘管宋朝佔據我國南部的領土,看似不如北方的遊牧民族彪悍善戰,然而宋朝士兵的訓練是最為刻苦的,按照史書的記載,宋朝士兵每個人在訓練過程中的負重配置在二十五公斤左右,要知道明朝名將戚繼光所訓練的赫赫有名的戚家軍,其負重也就在二十五公斤到三十公斤之間,而戚家軍嚴格意義上來講已經不算是常規計程車兵編制了,將其劃分為特種作戰部隊更為合適,而宋朝普通士兵的訓練強度就有如此規模,其作戰能力是不弱的,而漢武大帝橫掃匈奴,威名赫赫,其實對外作戰勝率竟然也是不如宋朝的對外作戰勝率的,由此可見宋朝士兵的作戰能力是不可能很弱的。

史學家已經為宋朝正名,並非積貧積弱,為何最後還是走向滅亡?

那麼導致經濟發達,軍事實力又不弱的宋朝,最後滅亡的原因是什麼呢?其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其當時宋朝的政治制度跟不上宋朝的生產力與當時時代的需求。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導致其子孫後代為了自家政權的穩定,採用很多種辦法去限制宋朝的武將的權利,而文官之間又相互制衡,導致宋朝冗官現象在我國的歷朝歷代都是十分罕見的,這樣直接導致宋朝部隊的戰鬥力無法百分之百的發揮出來,儘管在區域性的衝突上宋朝士兵憑藉精良的裝備和不俗的單兵作戰能力佔據上風,然而在大的戰略上,宋朝的武將是沒有足夠的決策權的,因此宋朝兵敗滅亡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