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當年司馬光砸缸究竟就得是誰?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至今已廣為流傳。這個故事被記錄在正史:元末脫脫、阿魯圖編修的《宋史·司馬光傳》中。文字記載:“一群孩子在院子裡玩耍,一個孩子爬上水缸,掉進水裡,每個人都跑開了。只有司馬光拿著石頭打碎水缸,水流了出來,成功的把落水的孩子救活了。”

當年司馬光砸缸究竟就得是誰?

換句話說,司馬光在歷史上的砸缸事件應該是真實的。然而,歷史並沒有記錄誰掉進缸裡,被司馬光救了。他只說“一子上甕落水”,沒有提到“一子”的名字。

在歷史上也沒有記錄。這是否成為歷史上懸而未決的案件?

不,除了國史,還有方誌及族譜,它們被稱為中國的三大歷史文獻。

據史料記載,司馬光在河南省廣山縣打碎了這個缸。當時司馬光的父親是這裡的縣長。

光山縣上官的家譜對此有詳細記載。獲救的孩子名叫上官上。獲救後,為了感謝司馬光的救命之恩,他特意在名字後面加了一個“光”,並改名為上官上光。同時,為了讓後人記住這段歷史,他修建了一座名為“感恩亭”的亭子。

這到此也算是了結一段懸案。。司馬光打碎了罐子,救了上官光。

當年司馬光砸缸究竟就得是誰?

但是,我們也應該知道,雖然家譜、國史和方誌被列為三大歷史文獻,但它們的真實性遠遠低於國史。作為一種民間家族歷史文獻,它們具有很強的演繹性。

中國人的祖先強調,他們不會改變自己的名字、姓氏。“名字”和“姓氏”來自父母賜予,不可輕易亂改,但他們可以自己起“號”。

當年司馬光砸缸究竟就得是誰?

例如《禮記·曲禮》中說“男人有二十個冠冕和文字”,女人有十五個冠冕和文字”,也就是說,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都是到了成年才說話,說話的目的是讓人尊敬他,代人呼喚他。

關於“號”,記載在《周禮·春官·大祝》:“號為尊其名更美稱焉”。。

如果說上官的家譜記錄了上官的光字由來,那麼更可信的是他的父母為他改了“字”或者“自號”:“尚光”,

此外,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最早記錄在北宋釋惠紅的《冷齋夜話》中“司馬光小時候,就和一群孩子在院子裡玩耍。院子裡有一個大甕。一小孩爬上去,不小心掉進水缸裡。所有的孩子都跑遠了。公則以石擊甕,水因穴而出,而得不死。到目前為止,洛陽都有很多兒童撞甕的照片。”

然而,冷齋夜話的評價並不高。宋朝以來,趙公武、陳山、郭紹禹等人對其進行了批判。據信,書中有虛假的藉口,“許多誇張”,既有“偽造的嫌疑”,也有“剽竊的觀點”。

不排除釋惠洪渴望成名,甚至不惜編造虛假。元末宋史《司馬光傳》的編撰,以《冷齋夜話》為參照,充分體現了司馬光的人物形象。

萌萌認為不論當年司馬光砸缸的意圖是否是為了救人,也不糾結他究竟救的人是誰,我們應該看的是如此小孩竟可以反應如此迅速與果斷,這難道不足以讓我們後人讚歎與學習嘛?嘻嘻淺見,淺見。。各位看官老爺手下留情啊。。。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