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洪秀全的選擇:一個奇異的夢指引了他,再加上廣西的巨大優勢

洪秀全的選擇:一個奇異的夢指引了他,再加上廣西的巨大優勢

洪秀全以拜上帝會為組織形式,以信徒為基本力量,發動反清武裝起義,建立太平天國。而他建立政權的關鍵又在於廣西金田起義的成功,

但實際上他是個廣東人,為何如此重要的起義發起於異鄉?這就得從他建立的拜上帝教說起。

洪秀全出身於普通農家,從小立志考取功名,但數年的寒窗苦讀最終皆化為泡影。他從15歲到35歲之間,先後四次步入科舉考場,但次次名落孫山。就在第二次應考失敗後,他獲得一本中國傳教士寫得基督教讀物——《勸世良言》。當時他對這種佈道書不太感興趣,只是將其稍事瀏覽便棄之一邊,然後繼續埋頭苦讀以圖再舉。而他第三次應試仍然失敗,這次失敗後他突然大病了一場,一連40天高燒不退。精神恍惚間,他竟覺得自己遊歷了天界,遇到種種奇異之事,有點類似於“丁酉異夢”。

洪秀全的選擇:一個奇異的夢指引了他,再加上廣西的巨大優勢

病癒後,他依舊想再戰,於是又繼續一邊做鄉塾先生,一邊做備考,可惜他還是榜上無名。四次連敗的結果令他迷惘彷徨,直到他偶然重讀《勸世良言》。該書抨擊“儒教”,指斥科舉,否定民間鬼神等文字與他多次失敗的經歷產生共鳴。他情不自禁地細讀下去,對“正經大道之聖理”似乎進入大徹大悟的境地。這時他聯想到當年大病所產生的幻象,頓然茅塞頓開。他自信地以為自己乃上帝次子,耶穌胞弟。他還說:“這幾本書實為上天賜於我,以證實我往時經驗是真確的。”

自此洪秀全決定皈依“上帝”,並按他自己的理解自行洗禮,表示清除罪惡,棄舊從新。(“覺已獲得上天堂之真路,以及永生快樂之希望,甚為歡喜。”)於是拜上帝教就此誕生。雖說它啟蒙於基督教,但它在許多方面都與基督教大相徑庭。

拜上帝教和堅持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論的基督教分別是一神論和多神論的典型,在神性觀問題上有質的區別。而廣東作為古代中國與世界交流的視窗,不僅經濟發達,人們的思想大多也較為開闊。從唐朝開始,尤其是明清時期,西方傳教士陸陸續續前往中國傳播基督教。而廣東作為沿海省份,往往是傳教士們的首輪傳教點。可洪秀全建立的拜上帝教只吸收了基督教的框架,其核心內容是源自那本具有中國味的《勸世良言》。很多廣東人對基督教的瞭解甚至比洪秀全更透徹,所以他們大多不會信奉拜上帝教。

另外,洪秀全雖是廣東人,但他屬於客家人,而客家人在廣東算少數民系。即使他的粵語水平很高,還是會被大多數廣東人排擠。實際上他並非沒在廣東宣傳過拜上帝教,實在是沒有人理會他,除了與他同樣多次科舉落榜的馮雲山和楊秀清。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三人形成了太平天國最早的領導團。為了發展拜上帝教,他們轉戰離廣東近,經濟、文化相對落後且擁有眾多客家人的廣西。

洪秀全的選擇:一個奇異的夢指引了他,再加上廣西的巨大優勢

廣西雖然離廣東很近,但其土地貧瘠,交通閉塞,人口複雜,且全省漢番雜處。其漢人之間也有土居漢人(早年南遷者)與

客家

漢人(後來的北方移民)之別。而當地少數民族的文化相對落後,大雜居的生活方式又會不可避免地產生衝突。再加上當地經濟貧苦,官府區別對待漢番,故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人對清政府十分不滿。馮雲山正是看中這些,才與洪秀全、楊秀清三人來到廣西瑤山宣揚拜上帝教。

起初,洪秀全還能吃苦,跟著馮雲山到處走訪村民。但三個月後他就回到廣東創寫教義、深化理論,而馮雲山則繼續留在當地發展信徒。馮雲山一邊走,一邊宣傳拜上帝教,最後他走到了極為偏遠的紫荊山。紫荊山的客家人由於沒有土地,只能以燒炭討生活,日子過得非常艱辛,且當地官員十分不公,百姓大多對其產生仇視心理。馮雲山利用這點扎根於勞苦大眾中,再憑藉其三寸不爛之舌,很快便吸收了數千名信眾。幾年後洪秀全帶著自己在家鄉寫下的《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原道救世訓》等著作來到紫荊山。當他看到馮雲山的發展成果,心裡十分高興就留此傳教。此後拜上帝教逐漸壯大,壯大後洪秀全等人又逐漸推翻當地的孔廟、儒學,並對佛教、道教進行強烈抨擊。這就使以官府為首的地方勢力與以洪秀全為首的拜上帝教形成對抗。到1851年,對抗尤為激烈,最終引發金田起義。

總而言之,金田起義之所以爆發在廣西,是因為拜上帝教在此處傳播最有效,信奉的人也最多。換句話說,廣西是洪秀全的老本營,還有哪比這起義勝算大呢?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