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一個人真正的自律:得意時不踩人,失意時不捧人

01

有人問:“不自律的人生是什麼樣子的?”

有人回答:“被命運反覆羞辱,還毫無還手之力。”

當自律和命運聯絡在一起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不自律的人,一直是別人身後的跟屁蟲,或者是寄生蟲。

這個社會,我們都是靠自己的,如果指望別人,註定會看臉色,會心寒。

因此,那些自律的人,都做到了以下兩點。

一個人真正的自律:得意時不踩人,失意時不捧人

02

得意時不踩人,能抬人。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在沒有成名之前,和姐夫鄧晨一起去朋友家做客。有客人說,劉秀,應該是天子。

當時,大家鬨堂大笑,沒有人相信。

後來,劉秀登基,和姐夫鄧晨回憶此事,笑得前仰後合。

平易近人的作風,可見一斑。

《資治通鑑》裡有這樣一個故事:洛陽縣令董宣,做事非常耿直。他得知有犯人潛入了湖陽公主(劉秀的姐姐)的府邸,還和公主有一定的交情,便派人守在門口。

當犯人出來的時候,董宣衝上前,把犯人就地治罪。

公主很生氣,讓劉秀做主,要袒護一下皇家的面子。

劉秀說:“董宣,你向湖陽磕個頭,就算了。”

接著,劉秀對姐姐說

:“我是皇帝,怎麼能夠在縣令面前耍威風呢?”

說完,劉秀給了董宣一筆賞金。

有道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很多人,當自己有權有勢的時候,就會洋洋得意,帶著一班人,耀武揚威地出門。他的家門,會變得特別厚重,不是普通人可以開啟的。

社會上,人群的結構好像金字塔一樣,越往上,人就越少。所有底端的人,都是他的墊腳石。因此,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爬,變成了他必須走的路。

很喜歡這樣一段話:“一個真正有氣質的人,從不炫耀他擁有的一切,也不會告訴別人,他讀過什麼書,吃過什麼苦,有多少錢,因為他從未覺得自己有多了不起。”

自古以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當一個人總是踩著別人的時候,就會失去道德,從而失去眾人的幫助。不管你爬得多高,你都不能是“空中樓閣”。沒有了基礎,你就會跌落神壇。

自律的人,總是會記得吃過的苦、讀過的書,以人為鏡,引以為戒。在自己得意的時候,記住最低端的人,然後拉他們走向前。

我們應該看到這樣的現象:一臺車,因為輪胎變大了,車身就抬高了。人,也是一樣,要常常關照自己的“輪胎”,別讓它洩氣。

具體來說,就是堅持保持低調、謙卑,樂於助人、善於聽真話的姿態,即便你是仙鶴,也不要拒絕和雞鴨做朋友。

一個人真正的自律:得意時不踩人,失意時不捧人

03

失意時不捧人,能容人。

唐朝宰相馬周,小時候,父母雙亡,吃百家飯長大。

年輕時,為了一口飯,在刺史達奚手下做文書工作。因為喝酒,被達奚多次訓斥。

他說:“古人不為五斗米折腰,這個工作,也不是我終生需要的。”

說完,脫下官服,連招呼都沒有打一個,就離開了。

在長安,馬周寄居在中郎將常何家中,因為文采出眾,得到了唐太宗的厚愛。

唐太宗下旨,召見馬周。當時,馬周喝醉了,使者催了三次,都沒有醒來。

被冷落的唐太宗,不僅沒有計較馬周,反而給他點贊:

“我要切實藉助於此人,共同辦好當前政事。”

有一個詞語,叫“不卑不亢”。

但凡能夠從低谷崛起的人,都不會哀求別人,而是努力成就更好的自己,讓身上的光芒去吸引貴人。

“窮則獨善其身”,如果一個人很落魄的時候,總是拉著別人,希望能夠送一程,就會被人恥笑;如果自己站起來,變成了千里馬,別人就會刮目相待。

作家高原說過:“要記住一句忠告,可怕的不是不努力,而是比你更牛的人,比你更努力。”

任何人都沒有資格抱怨。失意的人,自然會被人嘲諷,也會被人踩幾腳,但是你別當一回事,把所有的屈辱,變成激勵你前行的力量。

如果忍辱負重一年兩年不行,那就堅持二十三十年,總會有效果的。

不追捧別人,不是自命清高,而是咬緊牙關,改變自己。不夠優秀的人,就是跪著求人,也沒有用。

能容人,是放大自己的格局,不和欺負你的人計較,不打算在自己成功的時候,回頭報復別人。

當然,反過來說,就是要學會給自己點贊,追捧自己;容下不完美的自己,不要灰心喪氣。

一個人真正的自律:得意時不踩人,失意時不捧人

04

北宋時期,司馬光反對變法,得罪了宋神宗,丟了官職。身邊的人,避之不及。

大臣劉安世帶著一壺酒,和司馬光對飲。

後來,司馬光重新回朝,身邊的人,鞍前馬後。唯獨不見劉安世。

劉世安為官多年,因為敢於說直話,常常讓皇帝大怒,等皇帝消氣之後,他接著說。因此,被稱為“殿上虎”,也被流放多次。

更可貴的是,劉世安的母親,常常說安慰話:“兒子,即使獲罪被流放,不論遠近,我當跟從你居住。”

人這一生,應該如何度過?

有道是,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得意也好,失意也好,都是一段過程,如果你經不起打擊,就會一落千丈,坐地不起;如果你撐不住場面,就會得意忘形,驕傲自敗。

做人,我就是我,人生得意勿盡歡,人生失意莫悲傷。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