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誰是讓董卓變成魔王的罪魁禍首?

董卓,字仲穎,隴西臨洮人(今甘肅省岷縣)。他出生在穎川綸氏縣(今河南省登封市),因為當時他的父親正在綸氏縣當縣尉(即現在的公安局長)。他在穎川度過了自己的少年時光,那段歲月對他影響很大。穎川是人傑地靈的好地方,學術氛圍很濃厚,董卓少年時肯定也是熟讀書籍,和世家子弟也有很密切的往來。那時董卓的理想也就是儒家那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無論如何也不會到後來發展成那樣。

誰是讓董卓變成魔王的罪魁禍首?

時間不長,他父親的任期到了,可能由於家境不算特別豐厚,他父親沒有花錢繼續活動,也有可能身體原因,他們一家回到了臨洮。臨洮地處西塞邊陲,當地漢羌混雜居住,年輕的董卓很受影響,他喜歡去羌族人的部落遊玩,覺得那種自然的豪放更適合他。由於他家庭也算臨洮這邊的豪族,那些羌族首領也很願意和他結交,一來二去都成了好朋友。

這樣又過了些日子,董卓的父親去世了。董卓在城外蓋了個莊園,開荒種地,那些羌族人也想要和他一起創業的,估計是覺得董卓現在比較落魄,可以一起去打家劫舍什麼的。董卓見到他們之後,把他們請到自己的住所,殺牛款待他們,至於要不要入夥,他並沒有表態。那些首領後來也明白了他的意思,就不再來勸他,但給了他很多牛羊。董卓在家裡晴耕雨讀,勤練武藝,看的書也從書經變為了兵書,他覺得在家鄉要是想生存下去,武力比智力更重要。期間他在州里還當過幾次負責治安的小官,也和反覆叛亂騷擾的羌族人打過幾仗,都取得了不錯的戰果。當時的幷州刺史很欣賞他,把董卓推薦到司徒府,做了司徒袁隗的下屬——司徒掾,沒錯,是個文官。一般來說能被安排當上掾官的,都是文化程度很高的,比如曹操的丞相府中,能當掾和從事的都是陳群、劉曄等人,不可能由一個武人來擔任的。所以可見,董卓雖然是因為武力出仕,但文化程度絕對不低。

桓帝末年,朝廷徵召羽林郎(皇家近衛軍),董卓因為家世清白被徵召。這下幾年的練武也終於有了用武之地,他已然練成了麒麟臂,力氣非常大,可以左右開弓,馳馬縱橫,得到了上司的賞識,被任命為軍司馬(差不多現在的營級)。然後跟隨上司一起去鎮壓羌族的叛亂。董卓由於在羌族那邊名氣不小,所以很快平定了這次叛亂,因功受賞。就這樣一路走來,董卓一直在西涼和羌族叛軍死磕,大大小小打了上百次,到黃巾之亂爆發時,董卓已經當上了幷州刺史這樣的一方重臣。在呂布的那篇文章中也談到,董卓是幷州鐵騎的老上司,極有可能和呂布的父親還是上下級關係,所以在說服呂布反叛時不費太多力氣。

黃巾起義時,董卓被徵召為東中郎將,並代替因得罪太監被收押的盧植攻打下曲陽(今河北晉縣),結果失敗獲罪,透過運作(賄賂宦官)最終免於牢獄,但一切都被剝奪。但機會總是來得很快,過了快有半年時間,西北又發生了叛亂,這次聲勢浩大,叛軍都打進了長安。朝廷派了皇甫嵩前去平叛,想起了對羌族作戰經常取勝的董卓,又任命他為中郎將,作為皇甫嵩的副手。結果皇甫嵩在長安打不開局面,叛軍氣焰更是高漲,於是朝廷換了統帥,派了張溫前來。為了表示鼓勵,還給董卓升了官,終於當上了雜號將軍——破虜將軍。結果這次運氣不錯,董卓打了幾次勝仗,在出兵的六支隊伍中,是唯一沒有打過什麼敗仗的隊伍。因這些軍功,被封為斄鄉侯,繼續和羌族叛軍戰鬥。

誰是讓董卓變成魔王的罪魁禍首?

嘗試到了統兵那種權力以及可以帶來的封賞,董卓深深知道擁有軍隊的重要性,只要羌族還在叛亂,他就會一直有領兵的機會。所以董卓在對羌族作戰的時候,並沒有出全力,而且他的軍中本身也有很多依附他的羌族人。朝廷感覺這樣下去尾大不掉,就徵召董卓進京任少府,讓他交出兵權,董卓沒有答應;又任命董卓為幷州牧,還是讓他交出兵權,董卓還是沒有答應。

這時第一坑出現了,何進在袁紹的慫恿下,讓董卓和丁原等帶兵進京駐紮,用來脅迫太后答應消滅宦官勢力。袁紹為什麼要這樣做?原因之一是推動何進誅殺宦官;二來董卓和丁原都是袁家的舊吏,袁紹認為他們會聽從袁家的安排,起到對抗大將軍何進的作用,畢竟何進只是一個屠夫,怎麼可能和飽讀詩書計程車大夫作盟友?士大夫的目的就是要清除宦官和外戚。雖然董卓也是個外戚(董卓曾認董太后為姑母),但還是有從小的穎川地緣和青年的袁家舊吏為基礎。

董卓還沒有進京,何進就死了。董卓有個弟弟叫董旻,因為認了董太后為親戚的關係,當時正在宮中當奉車都尉。想必何進死了以後,董旻就立刻派人去給董卓報信了,還告訴他宦官挾持皇帝出了洛陽往北走了。董卓覺得這是個好機會,要是把皇帝救下來,那是天大的功勞,就立刻向城北出發了。如果不是這樣,董卓根本不可能在第一時間接到皇帝的,畢竟當時董卓駐紮在洛陽城外的上林苑,離洛陽還有不少的距離。

大將軍何進死了,宦官集團的首腦人物也被殺光了,董卓救到了皇帝,一切都是那麼完美。董卓當時有兩條路可以選:一、接任大將軍,畢竟他也算個外戚,沒有什麼問題。二、不接任大將軍,還政於三公。董卓選了後者,他本人當上了司空。當然這也是有原因的。首先董卓本身就從小受過良好教育,深知外戚和宦官長期把持朝政的危害,他要破除這種制度,恢復早先的三公共同執政的模式;二來也是為了平衡各方面的勢力,畢竟當時洛陽周邊還有不少軍隊,都是以袁家為首召集過來的。董卓帶的兵少,才3000左右的騎兵,還不足以抗衡。董卓每天白天讓這3000士兵從西門進來,晚上又偷偷出城,一連十幾日,眾人都認為西涼軍很多。而何進兄弟死了,那些兵馬也陸續投靠了董卓。董卓控制了皇家的武藏庫,把裡面的裝甲都武裝到自己的軍隊下面,提升戰鬥力。就這樣,董卓把洛陽的形勢穩定下來了。

誰是讓董卓變成魔王的罪魁禍首?

接著他又進行了政治上的改革,但是諸多不順,一來洛陽周邊那些前來共誅宦官集團的首腦還沒有離開,二來是袁家並沒有撈到實際的好處,這次任命為三公的人中沒有袁家。從軍事上,他選擇了最強的幷州集團。由於幷州軍也長期和匈奴進行戰鬥,實力肯定和西涼軍隊不相上下,這是董卓最忌諱的。好在丁原是個空降司令,真正掌權的還是呂布、張楊和張遼等人。這時候張楊和張遼都出去募兵了,幷州軍中只有呂布。董卓派人前去遊說呂布,我們上文說到過,董卓極有可能和呂布的父親認識,也見過小時候的呂布,加上董卓地位今非昔比,而丁原什麼也沒撈到,呂布最終選擇了殺丁原投靠董卓,投靠了董卓。董卓有個兒子,但估計很早就死了,但留下了孫女董白。所以呂布就認董卓為義父,董卓就這樣收服了幷州軍,其他的軍隊一看形勢不好,就紛紛撤了。從政治上,董卓選擇了另立新帝。因為董卓認了董太后當姑母,而獻帝正是董太后撫養的,這遠比死了舅舅的劉辯要強,而且皇帝由他所立,他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避免為袁家拖後腿。

這麼一來,既得利益團體就不開心了,特別是袁家。本來勸說何進誅宦官就是袁家的主意,現在果子卻要被董卓摘了。何況董卓是袁家的舊吏,要是再換個皇帝,那就什麼功勞都沒有了,這不能忍啊。袁家採取了不合作的態度,想讓袁紹袁術出來幹事,袁紹跑了,袁術也跑了;想讓曹操出來幹事,曹操也跑了。不過董卓還是任命了一些被黨錮的文人大儒一起執政的,可惜那些人基本都和袁家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特別是周毖。周毖這人也很厲害,袁紹,袁術這樣不合作,董卓也給他們封官拜爵,還提拔了很多袁家門生故吏,直接導致洛陽以東全部成為了袁家實際控制的地盤。可見那時的董卓,是非常想和士族搞好關係的,他深深知道自己那群手下,能打的一群,能忽悠的沒幾個。以前打仗可以,現在要搞政治了,那可不能讓他們來,會出亂子的。就這樣,董卓一方面結交士人,但士人暗暗都反對他,認為他是武人,看不起他。另一方面,他嚴格限制著自己的部下,沒有給他們好的待遇,他的部下也有些許不滿,特別是呂布,感覺到上當了。呂布的幷州軍在董卓底下地位真的不高,更何況對於呂布這個意圖封侯拜將的人來說,更是失落。

誰是讓董卓變成魔王的罪魁禍首?

董卓這時有點膨脹,天下我有,不服就殺。不知道是周毖有意的還是無意的,他漏了一個人,就是曹操。曹操在逃跑了之後,並沒有被董卓原諒並封官,基本上也就絕了曹操還能繼續潛下去的可能,只要董卓還在的一天,曹操想出頭都難了。曹操於是就舉兵反董,這一下子熱鬧了,一大片州牧太守的,全起來了。這人啊,一旦有人牽頭,跟隨的人是很多的,但也都是起起鬨。真正和董卓打仗的,除了曹操也就孫堅這個二楞子了。孫堅的勇武董卓是見識過的,以前在鎮壓羌族叛亂的時候,孫堅也有參與。董卓這時正和黃河以北的白波軍在打仗,領兵的是他手下的第一大將,女婿牛輔。曹操領兵西進的時候,他就派了非嫡系的徐榮過去,結果徐榮一戰就把曹操的家當打個精光,一直追到酸棗才罷休。而後,徐榮又擊退了孫堅,董卓一看,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啊。等到孫堅收拾殘兵再次前來的時候,他就換了自己的嫡系胡軫出馬,讓呂布作為副將,想去撈點功勞。結果呂布很不滿意,感覺沒人看不起,不但沒有幫助胡軫,反而瞎搗亂,結果胡軫大敗,手下猛將華雄被殺。

董卓這時就想遷都了,結果一幫人都不願意。不願意很好理解啊,都在洛陽有產業,有人脈,到了長安又要重新開始,肯定不行啊。特別是周毖,又跳出來勸董卓,董卓一看,就是你這個傢伙,叫我給袁家封了那麼多官,現在都反我。於是就把周毖殺了,然後強令遷都,不想去的,財產全充公。董卓順帶還把皇陵給盜了一番,收颳了不少財富。

孫堅一頓猛追,到達高洛陽不到百里的地方,正遇到董卓。董卓有孫堅打了幾次小戰鬥,感覺這江東之虎好猛,完全打不過的感覺。孫堅一路追到了洛陽,又遇到呂布,呂布又被打敗,孫堅佔領了洛陽。董卓只能長嘆:孫堅你這個二楞子,給官不要,那麼為袁家賣命幹什麼?於是董卓就向西退卻。

到了長安,董卓才可以放下心來。對於東邊的世家大族,他也徹底寒了心。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反正守住了潼關,任你千軍萬馬,也到不了長安。但董卓的政治生涯實際上已經結束了,因為西遷的朝廷完全對這個天下失去了控制,沒有人在意被董卓控制下的東漢朝廷了。董卓也覺得人生開始無趣,只能寄情於享樂了。但那些文官並沒有放過他,聯合了在董卓手下鬱郁不得志的呂布,殺害了董卓。

誰是讓董卓變成魔王的罪魁禍首?

董卓最大的失誤在於他的內心實際上還是那個熟讀儒家經典的書生,而非真正的鐵血武夫。他是很希望能被士大夫接納,成為他們的一份子的。可惜士大夫根本就沒有給他這樣的機會。導致漢末群雄並起的原因並不在於董卓,而是心越來越大計程車族。他拼命地討好士族,為搏得好名聲不惜對下嚴苛,不予官職上的提拔。而得不到提拔的部下或者成群結隊地打家劫舍索要財物,或者在戰場上發發小脾氣導致失敗,最後,他還是死在部下呂布的手裡。而呂布出賣他的條件僅僅是一個縣侯和雜號將軍,作為貴為相國、太師的董卓,難道連縣侯和四徵四平這樣的將軍都封不起嗎?可嘆!

有人說董卓如何如何殘暴,史書上都有,但盡信史書那不見得一定是對的。作為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董卓,能在朝廷的政治鬥爭中不落下風,和人懟起來引經據典,是非常有才華的。在政治上,他也想有一番作為,任用大量人才,但因最終得不到士族的認可,失敗了。這樣的人,應該不能完全用殘暴來形容。估計到了後期,隨著權力的膨脹和對政治的失望,慢慢轉化的吧。董卓死的時候,只有蔡邕同情他,因此王允還把蔡邕殺了。可以說政治鬥爭充滿著殘酷性,成王敗寇,王允只是一個政客,而蔡邕,就是所謂的純知識份子了吧。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