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探訪長樂公主墓:她是李世民最疼愛的女兒,為什麼只活了二十三歲?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是千百年來無數人的共同體會。就拿名字、稱號來說,霍去病不能去病,辛棄疾不能棄疾;唐朝皇帝住在長生殿,沒有一位長生不老;清朝皇帝號稱萬歲爺,沒有一個活過百歲。在陝西禮泉縣唐太宗昭陵,有一座陪葬墓的主人是長樂公主李麗質,她雖然有著長樂的封號,卻只在人間快樂了二十三年便香消玉殞,留下無盡的遺憾與悲涼。

探訪長樂公主墓:她是李世民最疼愛的女兒,為什麼只活了二十三歲?

筆者曾兩次前往昭陵參觀唐代墓葬,大部分遊客喜歡逛山下的袁家村,或者去交通便利的昭陵博物館,那裡也是李勣墓所在地。像北司馬門遺址、韋貴妃墓、長樂公主墓都在山上,去的人相對少一些。韋貴妃雖然比長樂公主晚去世二十多年,兩人墓葬的位置倒很近,都建在山坡上,能一起參觀。向北方眺望,可以看見高大的九嵕山主峰,李世民與長孫皇后的玄宮就在裡面。

百年之後,長樂公主與父皇僅一溝之隔,反映出生前地位的崇高,事實上也是如此。李麗質是長孫皇后的第一個女兒,李世民的嫡出長公主,兄弟姐們中能夠一較高下的,也只有李承乾、李泰幾個了。一般的唐代高階墓葬,封土往往是圓錐形的,墓前有石羊、石虎、石人、石柱這些雕刻,長樂公主墓不僅都有,封土還是方形的,前後多了四個土闕。在地下部分,一般高階墓葬只有一座石門,長樂公主墓卻有三座。

探訪長樂公主墓:她是李世民最疼愛的女兒,為什麼只活了二十三歲?

(長樂公主墓道入口)

從表面上看,這些似乎都不算什麼,不過是多了幾道門、幾個土闕,封土換了個形狀。但是在等級森嚴的唐代社會,什麼人可以用什麼樣的東西,都是有明確規定的,不能僭越。人無我有,人有我多,恰恰可以從墓葬層面體現出唐太宗對李麗質的偏愛。古人事死如生,長樂公主墓就是她在陰間的宅院,李世民把她修得更大、更氣派、更特殊,寄託了對長女深深的哀思。

由於公主在世時間較短,又是女性,史書中對她的記載真可謂“隻言片語”。《新唐書》有專門的公主傳記,但只交代了長樂公主的丈夫是誰,以及出嫁時唐太宗和魏徵關於嫁妝的簡單爭論,隨後便戛然而止了,連死亡時間都沒有提及。《舊唐書》沒有公主傳,長樂公主的事蹟散見於其他人物的傳記之中。

史書記載的主要是兩件事。第一件發生在貞觀七年,十三歲的李麗質即將出嫁,駙馬是她舅舅的長子,宗正少卿長孫衝,兩家聯姻,強強聯合,親上加親。貞觀十七年公主逝世,墓誌銘作者在介紹長孫衝時,特意加上一句話:“即司徒、太子太師、趙國公無忌之長子也”,公公是正一品的高官,皇親國戚,當朝宰相,只有這樣人家的公子,才有資格娶長樂公主。哪天長孫無忌去世了,趙國公的爵位就由長孫衝繼承,他是家族的未來,前途無量。

眼見下一代即將成親,李世民、長孫皇后、長孫無忌三位家長都很高興,想要把公主的嫁妝多給一些,達到長公主的一倍。魏徵立即勸諫,說小輩結婚,嫁妝怎麼能比長輩還多呢?實在是不符合禮法,壞了規矩。李世民就把魏徵的意見告訴皇后,皇后表示贊同,連連誇獎老魏是個犯顏敢諫的好同志,我身為你老婆,有時說話還得察言觀色。魏徵不計較個人安危,有問題立即反映,實在是忠心無二的社稷之臣。李世民也認為有道理,賞賜了魏徵布帛四十匹、錢四十萬,長樂公主嫁妝按照正常標準給就行。唐太宗能夠有翻倍的想法,說明他對這場君臣聯姻的重視,對女兒的偏愛。

探訪長樂公主墓:她是李世民最疼愛的女兒,為什麼只活了二十三歲?

(從長樂公主墓附近眺望九嵕山)

還有一件事發生在貞觀十一年,李世民想要封十幾名功臣做刺史,世襲罔替,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堅決反對:“群臣披荊刺,事陛下。今四海混一,誠不願違遠左右,而使世牧外州,與遷徙等”,我們出生入死,侍奉陛下,好不容易天下統一了,實在是不願意離開您的身邊,世世代代到地方上做刺史。為了提高成功率,長孫無忌委託兒媳長樂公主拜見聖上,把自己的想法解釋清楚。

面對種種質疑,李世民無奈批准:“割地封功臣,欲公等後嗣長為藩翰,而薄山河之誓,反為怨望,朕亦安可強公土宇邪?”朕一片好心,給你們的後代安排穩定工作,讓後繼之君能有外援,你們卻個個不同意,還說三道四,算了,不強求了!這一年,長樂公主十七歲,扮演了皇帝與重臣之間溝通的橋樑,長孫無忌不好意思直說的事情,讓公主、兒媳、外甥女代為轉達,這是她在史書中最後一次露面。

墓誌銘記載,長樂公主生前擅長書法、繪畫,“散玉軸於縹帙,懸鏡慚明;耀銀書於彩箋,春葩掩麗”,她的作品,使懸掛的明鏡暗淡無光,使春天的花朵掩去豔麗。在李唐皇室中,有許多成員愛好書法,李世民就非常喜歡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有傳言說真跡就陪葬在距離長樂公主墓不遠的昭陵玄宮裡;李治的書法水平也非常高,他在李勣墓碑上題寫的文字留存至今,成為初學者臨摹的物件。在長樂公主墓出土過一方辟雍硯,上面仍殘留著些許墨跡,懷疑是生前常用之物,隨墓主下葬。

探訪長樂公主墓:她是李世民最疼愛的女兒,為什麼只活了二十三歲?

(長樂公主墓壁畫)

李麗質婚後的生活短暫而又美滿,“在貴符瑟琴之好,居滿修蘋繁之潔”,與長孫衝琴瑟和諧,相敬如賓,雖然經歷了貞觀十年母后的去世,可父皇對自己的愛依然如故,對婆家的倚重也一如既往。身居高位,衣食無憂,榮華富貴,這是多少平民女子羨慕的生活。然而,事態的發展往往難以預料,明天與死亡,永遠不知道哪一個會更早來臨。“悲夫,年催四節,□□二豎。掩心之鏡,訪秦宮而莫逢;長生之藥,祈王母而不至”,公主疾病發作,經搶救無效,命喪黃泉,“以十七年八月十日奄然薨謝,春秋廿三”,去世於貞觀十七年八月十日,年僅二十三歲。

長樂公主僅僅快樂了二十三年,便收起了笑容。死亡原因是什麼呢?“災生弩影,年催孔嘆,醫門術殫,仙壇斧爛”,“弩影”代指胸腹,推測是呼吸系統疾病,李世民和長孫皇后都患有氣疾,典型症狀是胸悶、氣短、呼吸急促。長樂公主生前擁的地位,都是父母賜予的,她對唐王朝沒有、也不可能有太大的貢獻;她的英年早逝也因為父母的遺傳,身不由己。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斯人已去,當務之急為料理後事。七年前長孫皇后病亡,李世民開始在九嵕山大興土木,營建陵寢。所以長樂公主墓的選址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只要在九嵕山主峰附近選一風水寶地即可。“粵以其年歲次癸卯九月丁丑朔廿一日丁酉陪於昭陵”,從公主去世到風光大葬,只花了四十多天,施工速度挺快。李麗質年紀輕輕,不太可能提前準備陵墓,墓誌銘也說她死的突然,從考古結果看,一些壁畫存在瑕疵,明顯是趕工期留下的痕跡。堂堂嫡出公主,司徒的兒媳,墓葬規格非但不能寒酸,還得加碼,但遺體又不能存放太久,需早日入土為安,負責監護喪事的韋挺、崔仁師,應該承受了很大的壓力,稍有不慎,就會被憂傷過度的李世民記恨一輩子。

探訪長樂公主墓:她是李世民最疼愛的女兒,為什麼只活了二十三歲?

(墓道實景)

長樂公主墓的棺床非常寬大,足夠擺放兩具棺槨,可是考古隊員並沒有發現合葬的跡象。毫無疑問,朝廷原本準備了兩個人的空間,待駙馬百年之後,可與公主陰間相會,再續前緣。駙馬為什麼沒有葬入呢?談到這個問題,只能說一句“人生無常,大腸包小腸了”。十幾年後,李治與舅舅徹底鬧翻,長孫無忌被逼令自殺,兒子長孫沖流放嶺南,直到上元年間,唐高宗才為長孫無忌平反,准許他遷葬昭陵,埋到落馬前已經修好的墳墓中,並安排舅舅的曾孫長孫翼繼承爵位。

長孫衝還有他的兒子很有可能已死於蠻荒之地,他最後的身份是罪人之子,隨便找個地方草草埋了。如果再把長樂公主墓開啟,把駙馬葬進去,對於李治來說,已沒有太大意義。當年把公主嫁過去是為了籠絡長孫家,提升忠誠度,如今他們家沒有利用價值了,還費這份心幹嘛呢?姐姐都去世三十多年了,不驚動為好。李麗質儘管英年早逝,卻不用親眼目睹婆家的敗落,丈夫、公公的慘狀,也算是意外之福。她的妹妹新城公主也嫁入了長孫家,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

探訪長樂公主墓:她是李世民最疼愛的女兒,為什麼只活了二十三歲?

(長樂公主墓壁畫)

一千多年來,長樂公主墓多次被盜,神道碑斷裂,除了“大唐故長樂公主之碑”幾個字,其他內容磨滅殆盡。墓誌銘也被砸成了好幾塊,散落於墓室。由於盜擾嚴重,現場只發現了幾塊腐朽的棺木,還有公主的少許骨骼。李世民若泉下有知,估計會暴跳如雷。

一個人會經歷三次死亡,第一次是生物角度的死亡,即心臟停止了跳動;第二次是社會角度的死亡,舉辦葬禮,認識死者的人都知道她已經沒了;第三次是記憶層面的死亡,連最後一個知道死者的人也死了,在地球上,沒有人對她有過記憶,好像從來沒有出生過一樣。

普通人都會經歷三次,長樂公主只經歷了兩次,因為《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等文獻都還存在,記載過長樂公主的史實。墓誌銘還儲存在博物館,上面的字跡仍然可以辨認。前兩次死亡發生在貞觀十七年,第三次暫時還沒有,因為了解這段歷史的人不會消失,隨著文化知識普及,反而會越來越多。您此時此刻看到這篇文章,也可以作為證明。長樂公主沒有完全死去,她還模糊地活在後人的腦海中。

圖片來源於網路

-END-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