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中國史上唯一沒有姓氏的皇帝,大字不識一個,最終卻成為一代明君

文/格瓦拉同志

五代十國是個超級混亂的時代,與局勢動盪不安相伴隨的,是層出不窮的奇人異士,其中,作為中國史上唯一沒有姓氏的皇帝,後唐明宗李嗣源便是典型代表。或許有人會問,李嗣源明明有名有姓,為何說他沒有姓氏呢?一切,還要從他的出身說起。

中國史上唯一沒有姓氏的皇帝,大字不識一個,最終卻成為一代明君

李嗣源自幼便以驍勇、善騎射著稱

李嗣源本名邈佶烈,出身於沙陀族一個沒有姓氏的部落(“世本夷狄,無姓氏。”見《新五代史·卷六》),父親霓曾在雁門鎮將手下任職。據正史記載,李嗣源13歲時便開始服侍河東節度使、晉王李克用,因為精於騎射、作戰勇猛,深受後者的喜愛,因此被收為養子,並賜姓名為李嗣源。李克用養子眾多,見諸於史冊的有9位,其中李嗣源居首,因此民間稱呼他為“大太保”。

晚唐年間,李嗣源追隨李克用南征北戰,在剿滅黃巢叛軍、對抗朱溫等一系列戰事中,立下赫赫戰功。從此時起,李嗣源開始指揮一支勁旅“橫衝都”,雖然人數只有500人,但皆是以一敵百的勁卒。光化元年(898年),李嗣源與朱溫的大將葛從周在河北激戰,在身中四箭的情況下,依然指揮“橫衝都”奮戰,最終竟能大敗十倍於己的敵兵。經此一戰,李嗣源名震天下,被時人呼為“李橫衝”。

中國史上唯一沒有姓氏的皇帝,大字不識一個,最終卻成為一代明君

李克用畫像

後梁建立後,李嗣源繼續追隨李克用對抗朱溫,並在義父薨逝後,向少主李存勖表示效忠。李存勖繼承王位後,南擊後梁、北卻契丹、西並河中、東取河北,不斷地擴大實力和地盤,經過15年的鏖戰,終於在同光元年(923年)滅掉死敵後梁,一雪國恥家仇。在滅亡後梁的一系列戰事中,李嗣源起到極為關鍵的作用,其中滅梁最後一戰-奇襲大梁之戰,指揮者正是他本人。

後唐取代後梁統治中原後,李嗣源因為功勳卓著,被晉升為中書令、成德軍節度使,並獲賜丹書鐵券,權勢和地位均達人臣之極。然而李存勖自從奪取中原後,便開始寵信宦官、伶人,並在他們的蠱惑下,開始猜忌、殺害功臣。當時,李嗣源也成為被懷疑的物件,數次有生命危險,幸好樞密使李紹宏跟他關係親密,並多次在皇帝面前為李嗣源開脫,才使其避免遇害。

中國史上唯一沒有姓氏的皇帝,大字不識一個,最終卻成為一代明君

李嗣源在滅亡後梁戰事中立下奇功

由於李存勖荒怠朝政、任用奸佞,加上在民間大事搜刮,不體恤士兵的疾苦,導致局勢日益糜爛,百姓和士兵的不滿情緒日甚一日。同光四年(926年)初,魏博戍卒在皇甫暉的煽動下,在貝州發生譁變,推舉將領趙在禮為首領,並迅速佔據魏州。李存勖聞變後,派將軍李紹榮平叛,結果卻遭遇慘敗。此時,李紹榮向李存勖建議由李嗣源率軍平叛,並得到了皇帝的批准。

然而,李嗣源在抵達魏州城下沒多久,便聽從女婿石敬瑭等人的建議,與城內的叛軍合流,然後親率大軍南下進攻洛陽。李存勖聞訊後,親自指揮軍隊平叛,結果還沒到達大梁,士兵便紛紛逃散,無奈之下只好撤回洛陽。當年四月,侍衛大將郭從謙在洛陽發動兵變,李存勖在戰鬥中被流箭射死。李存勖死後,李嗣源在群臣的“擁戴”下稱帝,是為後唐明宗。

中國史上唯一沒有姓氏的皇帝,大字不識一個,最終卻成為一代明君

李存勖眾叛親離,最終被部將射殺

作為史上唯一一位沒有姓氏的皇帝,李嗣源的成就全是從戰場上拼殺得來的,並且文化水平很低,幾乎是大字不識一個。但是,李嗣源深知“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的道理,所以在位期間重用文臣馮道等人,透過整飭吏治、剷除伶宦、節省財政、減免賦稅、削弱藩鎮等方式,不僅使政治變得清明,而且極大地減輕百姓的負擔,使得戰亂不休的五代時期,難得的出現了小康局面。

正因為李嗣源在位時成績斐然,所以後世史學家對他不吝讚美之詞。其中,歐陽修在《新五代史》中便稱讚李嗣源為一代明君,並評論道:“明宗雖出夷狄,而為人純質,寬仁愛人。於五代之君,有足稱也”(見《新五代史·卷六》)。依據史實來驗證,這個論斷可謂公允、恰當。

中國史上唯一沒有姓氏的皇帝,大字不識一個,最終卻成為一代明君

李嗣源雖然目不識丁,卻最終成為一代明君

然而李嗣源晚年御下乏術,使權臣安重誨專橫跋扈而不能早制;姑息藩鎮,以至孟知祥割據兩川而抗命;教子無法,使次子李從榮驕縱不法。如此種種,導致國內變亂迭起,由此埋下滅亡的種子。長興四年(933年)十一月,李從榮意圖發動兵變奪位,失敗後被皇城使安從益斬殺。李嗣源在重病中得到訊息後,一時間悲駭莫名,數日後便撒手人寰,終年67歲。

史料來源:《舊五代史》、《新五代史》、《資治通鑑》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