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硬漢楊繼盛:挨140棍廷杖不死,還能氣定神閒為自己刺血剜肉治傷

民國之前,有一部傳奇戲曲,叫做《鳴鳳記》,非常有名。

《鳴鳳記》在當時的受歡迎程度,跟今天的86版《西遊記》差不多,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戲院茶館裡反覆搬演,經久不衰。

《鳴鳳記》講的是嘉靖年間“雙忠八義”對抗大奸臣嚴嵩及其黨羽的故事。

其中,又以忠臣楊繼盛之死的故事最為悲壯動人,惹得多少人為之潸然淚下。

硬漢楊繼盛:挨140棍廷杖不死,還能氣定神閒為自己刺血剜肉治傷

是以,楊繼盛這個名字,在民國之前,童叟婦孺,販夫走卒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所謂豪傑之士,必有過人的氣節,而過人氣節的養成必離不開苦難的錘鍊。

楊繼盛少年時候日子過得很苦。

7歲時,慈母早逝,被迫自立自強。父親死那年,兄長和庶母為了點家產爭得不可開交,而楊繼盛一心只想讀書。

楊繼盛很喜歡讀書,領悟力強。但貪財算計的兄長,不願花太多錢供楊繼盛讀書,還跟楊繼盛鬧過兩次分家。

為了求學,楊繼盛經常寄居在別人家裡,有時交了學費,就斷了吃食。

楊繼盛考上秀才那年,縣裡社學來了一個好老師,叫李學詩。

楊繼盛家住的那個容城縣有個好老師可不容易,楊繼盛“如獲至寶”,整日圍著老師請教。

但社學總共就三間房,沒有住的地方,為了方便學習,楊繼盛便寄居在縣裡一處僧人的簡陋屋舍中。

買不起燈油,晚上就藉著月光讀書。

北方天氣太冷,冬天是最難捱的。

早上打水燒飯,常常手和竹筒凍僵在一起,全靠不斷哈氣化開。

夜裡沒有厚被子蓋,凍醒了就爬起來在屋子裡一圈又一圈地快走,靠自發熱取暖。

在這間僧房裡,楊繼盛一住就是三四年。

楊繼盛後來自己回憶這段日子,都覺得“其苦蓋難言萬一矣”!

硬漢楊繼盛:挨140棍廷杖不死,還能氣定神閒為自己刺血剜肉治傷

楊繼盛書法

不過,縱觀楊繼盛的一生,少年時的這點苦難跟他兩次在詔獄中受的折磨相比,真的不算什麼,但卻是他心志、氣節的追溯和註解。

楊繼盛初入官場,其剛直的性格和磊落的作風匯聚成的一身浩然正氣,讓同僚鄭曉不由得感慨,“此人心志、氣節、事業, 將來不可言也”。

也許,像楊繼盛這種人就是為了堅守道義而生的。

在楊繼盛短短六年的為官生涯裡,幹了兩件震驚朝野的大事。

第一件是上疏阻止宣大總兵仇鸞的“開馬市之議”。

仇鸞這個人非常無恥。他是靠賄賂嚴嵩父子才做到宣大總兵之位的,實際上一點軍事才能都沒有,還非常懼怕蒙古人。

此時蒙古的首領叫俺答,他一心想跟大明開馬市(互通貿易),多次派使者表達誠意,但嘉靖皇帝覺得與蒙古人做生意是件很沒面子的事,每次都無情的拒絕了。

拒絕的後果就是俺答率部來邊境大肆搶劫一番,無人能擋。

嘉靖二十九年,俺答率蒙古諸部大舉入侵,打算挑起戰爭逼迫大明開市。

仇鸞接到訊息後,怕得要命。他聽從家奴的建議,重金賄賂俺答,請求俺答不要從大同進攻。

這招果然好用,俺答不攻大同,向東直奔北京。

而仇鸞呢,假惺惺地給北京示警,還帶人尾隨著蒙古騎兵假裝請去支援。

一路從古北口“支援”到通州,蒙古騎兵已經到北京城下了,仇鸞的勤王之師連一箭都不敢發。

其他大明官兵也毫無還手之力,蒙古人就這樣在北京城外搶掠了三日,滿載而歸。

這場蒙古騎兵大規模侵襲被稱作“庚戌之變”,是繼北京保衛戰後,蒙古人再一次兵臨北京城下。

嘉靖大怒,殺了好多官員洩憤,但卻誤以為仇鸞很勇敢,不僅準確收到情報,還率軍勤王,對仇鸞大為褒獎。

這個臭不要臉的仇鸞不僅欣然接受褒獎,還大喇喇的討好嘉靖說,待來年春天進軍蒙古報仇。

他哪裡敢出兵,轉頭就和俺答聯絡,重提開市要求,他從旁撮合,促成此事。

重開馬市的訊息一出來,楊繼盛就坐不住了,他認為“仇恥未雪,遽議和示弱,大辱國”。

硬漢楊繼盛:挨140棍廷杖不死,還能氣定神閒為自己刺血剜肉治傷

楊繼盛

於是,就寫下了《阻馬市之疏》,列出了重開馬市之“十不可、五謬”。

雖然楊繼盛也有排斥外族的觀點和缺乏國際貿易的前瞻性,但他指出的一些疑慮確是事實。

比如,開馬市後,以大明的邊備能力是否會更加鬆弛?而一旦蒙古出爾反爾,伏兵深入,又有何人能擋?

楊繼盛的觀點讓嘉靖也有些猶豫,但當時以嚴嵩為首的決議大臣都不希望開戰事,便以主持馬市的使臣已經出發,很難中止為由搪塞了。

仇鸞生怕這事搞砸了,兩頭吃不消,又上密疏勸說嘉靖,少不得詆譭了楊繼盛許多罪名。

此刻嘉靖還是更相信仇鸞的,便把楊繼盛打入詔獄。

進了詔獄,就會享受酷刑套餐,謂之“拶一拶,敲一百敲,夾一夾”。

拶(zǎn),是夾手指,敲是鞭打,夾是用夾棍夾小腿,這一套下來就把人折騰得半死,下手狠的能把手指夾斷,腿骨夾變形。

硬漢楊繼盛:挨140棍廷杖不死,還能氣定神閒為自己刺血剜肉治傷

楊繼盛身體還算結實,捱了一頓之後,被貶到甘肅狄道做典吏去了。

楊繼盛被貶後不久,俺答不時毀約入寇,仇鸞的陰謀也敗露了,背上生疽而死,嘉靖氣得將其開棺戮屍。

而後又想起楊繼盛的好,升楊繼盛為諸城知縣,不過兩月又升任南京戶部主事,再升南京刑部員外郎、兵部員外郎。

一年之內四次升遷,楊繼盛覺得朝廷沒有忘了我,還如此厚恩,我得知恩圖報啊!

楊繼盛苦思冥想數日,終於想好了他的報國之法,也就是他要乾的第二件大事——彈劾嚴嵩。

嚴嵩自從把夏言幹掉之後,便再沒有人能威脅他內閣首輔的地位。其他大臣連皇帝的面都見不到,嘉靖有什麼旨意都透過嚴嵩傳達。

對待嘉靖,嚴嵩極盡柔順,替嘉靖寫青詞,替皇帝得罪人,把嘉靖伺候好了,對外他才能肆無忌憚,權傾朝野。

硬漢楊繼盛:挨140棍廷杖不死,還能氣定神閒為自己刺血剜肉治傷

這麼多年幾乎年年都有人彈劾嚴嵩,但沒有人有好下場,輕則丟官貶黜,重則下獄殞命。

嚴嵩對付這些彈劾永遠只有一招,就是永遠和皇帝站在統一戰線,表現出一副代帝受過的樣子,那麼所有對他的不滿,都帶著對皇帝的怨念。

嘉靖自然會認為嚴嵩為了替自己服務得罪百官,非但不會懲治嚴嵩,反而彈劾之人遭殃。

在這方面嚴嵩對嘉靖的心思拿捏得死死的,否則也不會專權二十年屹立不倒。

楊繼盛非常清楚彈劾嚴嵩會付出巨大的代價,但總要有人去抗爭,去發聲。

且自古士大夫都有“文死諫”的忠義觀和“從道不從君”的道德信仰,這是忠臣的職責。

楊繼盛要做那個犯顏直諫的忠臣。

嘉靖三十二年,正月十八,楊繼盛齋戒沐浴三日後,獻上《請誅賊臣疏》,列舉嚴嵩的十大罪、五大奸。

這一次,嚴嵩抓住楊繼盛疏中有“召問二王”的字眼,必是受人指使,嘉靖果然大怒。以此為罪,將楊繼盛下詔獄,廷杖審問。

廷杖是明代令人膽寒的刑罰,行刑的是一群膀大腰圓的錦衣校尉,打五棍就換人,被打之人不肖幾下就皮開肉綻,血肉橫飛。

硬漢楊繼盛:挨140棍廷杖不死,還能氣定神閒為自己刺血剜肉治傷

一般情況下,人被打七八十棍就會斃命。

楊繼盛是先下的詔獄,捱了一頓“拶、夾、敲”的酷刑套餐,當天打了四十棍,隔天又打了一百棍。

三天之內,楊繼盛被打了140棍,受刑前,友人送來一枚蛇膽,可消腫鎮痛,楊繼盛沒要,僅喝了一杯酒,居然撐了下來。

抬回監獄後,楊繼盛昏死了好幾次,兩條腿滿是淤血脹痛,無藥可醫。

楊繼盛想起民間有“瓦尖大寒”的方法。將茶碗摔碎,用尖利的碎片插入腫脹處,把淤血逼出,楊繼盛就用這方法捅了五六十處,血流出去十數碗,疼痛才有緩解。

但幾天後,大腿傷處感染潰爛,楊繼盛便把爛肉用碎片剃掉,隱約可見白骨。

碎片插不到的潰爛深處,仍有淤血沒有排除,楊繼盛向獄卒借來針線和刀,用針線把皮提起來,再用刀割肉斷筋,又流血四五碗,才把淤血內毒清乾淨。

整個過程,楊繼盛面無表情,沒有麻藥,沒有呻吟,意氣自如,旁邊掌燈的獄卒看得是心驚肉跳,過了許久,才緩緩說道:“關公刮骨療毒還是藉由他人之手,您這是自己割自己啊!”

就這樣,硬漢楊繼盛奇蹟般地活了下來。

楊繼盛的行為贏得了獄卒的敬重,使得苦楚悽慘的牢獄生活多了一絲照拂。

轉眼進入九月,秋決的犯人要在承天門外進行朝審,朝審後等待皇帝最後的勾決。

這天聽聞訊息的百姓都趕來圍觀,他們要看看這個英勇無畏的硬漢是個怎樣的三頭六臂,超人怪胎。

但看到楊繼盛如此慘狀,無不感嘆落淚。不知是誰先起得頭,圍觀百姓紛紛咒罵起嚴嵩老賊。

楊繼盛見群情如此激奮,很是動容,頓覺一切都是值得的,豪氣瞬間湧上心頭,高聲誦道,

性癖從來歸視死, 此身原自不隨楊!

朝審過後,楊繼盛沒有死,嘉靖沒想殺他。

硬漢楊繼盛:挨140棍廷杖不死,還能氣定神閒為自己刺血剜肉治傷

但讓楊繼盛這種人活著,即便是活在詔獄,嚴嵩都覺得不安穩。

兩年後,又是一次秋決朝審,狡詐的嚴嵩知道嘉靖一定會勾決巡視浙閩的張經,便把楊繼盛的名字附在了張經案卷的後面。

嘉靖果然沒有仔細看,大筆一揮斬立決。

楊繼盛得知訊息後,並無畏懼,更多的是一種輕鬆,他作為一個忠臣即將完成這一生的使命,但作為丈夫和父親,他還想給妻子和兒子留點什麼。

楊繼盛向獄卒要來紙和筆,連夜寫下三千字的《諭妻諭兒卷》。

此刻哪裡還有鐵骨錚錚的硬漢,變成了一個深愛妻子和掛念孩子的男人。

他說,死有重於泰山,有輕如鴻毛。你不要學人家,夫死就隨著去了,要好好活著,教導兒女,我死也心安。

他說,兒子,你娘是個最正直不偏心的人,你們兩個要凡事依她,孝順她,否則我在九泉之下也不饒你們。

他說,你們兩個是一母同胞,不要因為錢財小事起爭執。弟弟性子急,當哥哥的就讓著他點兒,若是把哥哥惹惱了,當弟弟的也要懂得賠個不是。

他說,你們要好好立志讀書,做個好人,若覺得似為父這樣做官辛苦,不做也罷,若是做官,那就得拿出赤膽忠心來,不要因為我的事就改了心志。

……

洋洋灑灑,數千字傾瀉紙上,無一字塗抹,飽含對妻子和兒子的愛和遺憾。

沒有人不想活著,但死得其所,也不枉此生了。

最後他揮筆在牆上寫下,“ 鐵肩擔道義, 辣手著文章”。

嘉靖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七日,楊繼盛在西市被處斬,終年40歲。

硬漢楊繼盛:挨140棍廷杖不死,還能氣定神閒為自己刺血剜肉治傷

開頭提到的《鳴鳳記》裡,關於楊繼盛的演繹最多,其精忠大義的形象也被刻畫得淋漓盡致,是以在民間廣為流傳。

雖然楊繼盛沒能用自己的死換來鏟奸除惡,但歷史會銘記,他的心志氣魄將一直光耀後人。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