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殺死曾格林沁的捻軍,曾有騎兵20萬,他們的馬是哪兒來的?

曾格林沁被譽為清朝最後的騎兵名將,曾經在大沽口以兩萬多蒙古騎兵對抗英法聯軍,打出了一股氣勢。但是在幾年之後,他卻很意外的被捻軍的小兵所殺,結局甚為憋屈。那麼,當時的捻軍聲勢不小,號稱有20萬騎兵。在古代的中國,馬匹昂貴。連根據地都沒有的捻軍,是怎麼弄到這麼多馬的呢?

殺死曾格林沁的捻軍,曾有騎兵20萬,他們的馬是哪兒來的?

捻軍,最早是起源於南陽、唐河一帶。當地的百姓比較迷信,經常募捐香油錢來做油捻紙用以驅除疾病。時間一長,便形成了一種以民間巫術為核心的團伙。團伙的首領,往往就是執掌油捻紙的人,他們被稱作“捻子”。後來隨著清朝末年百姓生活越來越困難,聚在“捻子”旗下的人越來越多,最後便開始聚眾起事。

1851年,捻軍正式成立,很快便發展壯大。1853年,捻軍攻克了聲勢越來越大,攻克了南方的幾個重要城市。1855年,捻軍在安徽搞了一次會盟,建立了“黃、白、藍、黑、紅”五旗軍制。1856年,捻軍又與太平天國糾纏在一起,捻軍首領張樂行接受了太平天國的封號,兩支武裝有了形式上的統一。

殺死曾格林沁的捻軍,曾有騎兵20萬,他們的馬是哪兒來的?

為了對付捻軍,清朝派出自己的殺手鐧:曾格林沁。曾格林沁也確實厲害,在1863年斬殺了捻軍的首領張樂行。但是捻軍的形式,就是遍地開花。僅僅殺一個張樂行完全解決不了問題。於是曾格林沁又揮軍北上,來到山東剿捻。結果因為急於求成,他中了捻軍首領張宗禹的埋伏,被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兵張皮綆所殺。

殺死曾格林沁的捻軍,曾有騎兵20萬,他們的馬是哪兒來的?

捻軍能有這麼大的聲勢,靠的就是數量龐大的騎兵。可這麼一個民間的武裝,哪裡來的那麼多馬匹呢?他們靠的是三個途徑

第一個途徑:自備。

捻軍起義初期,組成部分並不侷限於淮北一帶,還有很多人是西北捻軍。這些人本來就是牧民,家裡馬匹眾多。在安徽會盟之時,這些人將馬匹帶來,當做供奉,提供給“捻子”,再由“捻子”進行分配。這也就是捻軍騎兵的最早由來。

第二個途徑:繳獲。

捻軍起義中期,他們已經和清朝軍隊打過不少仗了。每次戰鬥勝利,他們都會盡力的去收繳當地的馬匹,不管是軍馬還是農用馬,是馬就要。由於“捻子”要馬是不需要給錢的,所以他們收集馬匹幾乎是零成本。他們每到一處,幾乎就會席捲了當地的所有馬匹。同時,在戰場上直接繳獲的馬匹數量,也很龐大。光是擊殺曾格林沁那一次,他們就繳獲了上萬匹戰馬。兩下一湊,捻軍戰馬的數量,自然就可以得到保證。

殺死曾格林沁的捻軍,曾有騎兵20萬,他們的馬是哪兒來的?

第三個途徑:冒充。

捻軍起義中後期,他們的資源也接近枯竭。為了儘量保證機動性,捻軍在徵集不到馬匹的情況下,收集了大量的騾子和驢。平時部隊騎著這些牲畜去行軍,打仗時則下來步戰。這樣一來,步騎結合,反倒形成了一股更強的戰鬥力。

可是不管怎麼說,捻軍都無法客服自己的一個頑疾:沒有根據地。所以在最後,捻軍還是被鎮壓下去了。1866年,捻軍出現了一次大分裂,分成了東西兩個集團。其中的西捻軍,最後被左宗棠剿滅;東捻軍,則被李鴻章剿滅。捻軍起義被平定後,清朝又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