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華夏簡史之漢 西漢男子天團

呼韓邪的臣服,標誌著漢匈百年爭霸最終以漢勝匈敗而告終。

送走了呼韓邪單于,劉詢自覺此生的文治武功已經足以與文景武三位先帝放在一個檔次上比較了,孔子曾經曰過:“四十而不惑”,年過四十的劉詢在皇位上安坐二十三年,拔掉了霍家、控制了朝局、穩定了經濟、收服了匈奴,這樣的成就哪怕是放在整個中國的歷史上也是屈指可數、鳳毛麟角。

後世將劉詢統治的這段時期稱為“孝宣中興”,也有將劉弗陵統治時期也加進來並稱“昭宣中興”的。

華夏簡史之漢 西漢男子天團

這就讓漢武大帝劉徹很尷尬了,前有“文景之治”幫他打好基礎鋪好路,後有“昭宣中興”替他收拾殘局擦屁股,唯獨他統治的這五十四年時間裡,也沒有什麼“XX之治”的可供後人瞻仰,雖然也有“漢武盛世”的說法,但這段“盛世”後面緊跟著來一輪“中興”,反而多了幾分諷刺的意味。

既然是盛世,又何必要中興呢?合著您老人家這五十多年盡折騰來著,把盛世折騰沒了吧!

但劉詢驕傲歸驕傲,卻並沒有得意忘形,裹足不前。恰恰相反,他將大漢重回正軌的功勞盡數安到了一群盡心竭力輔佐他的功臣們的頭上。

公元前51年二月,劉詢下詔,起麒麟閣,於閣中繪製十一位功臣的畫像,配以官職、姓名,以彰顯其功,彪炳後世。

華夏簡史之漢 西漢男子天團

這十一位功臣,堪稱西漢王朝第一男子天團,他們的姓名雖然並沒有“漢初三傑”(蕭何、張良、韓信)和“大漢雙璧”(衛青、霍去病)那般顯赫,但他們做出的實際貢獻,卻毫不遜色於此前珠玉,被後世譽為“麒麟閣十一功臣”,開創了“地名+數字+官職”這一約定俗成天團稱謂的先河。

而被劉詢親自捧為麒麟閣十一功臣第一位的,正是當年他最痛恨的權臣——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霍光。劉詢雖然不喜歡霍光,但是他仍然非常客觀公允地認可了霍光在輔政期間為大漢中興所做出的不可抹殺的卓越貢獻。

PS:由於霍光死後霍家造反,因此霍光雖然位居十一功臣之首,但麒麟閣並沒有記錄其姓名,只記載“霍氏”。

名列麒麟閣十一功臣第二位的,是張安世。

名列麒麟閣十一功臣第三位的,是韓增。

韓增的具體功績,我們此前沒有過多著墨,在這裡簡要說明一下——韓增出身名門,是韓王信的玄孫,張安世去世之後,他繼任大司馬、車騎將軍之位,領尚書事,為人寬和仁厚,忠心耿耿,為朝政時局的穩固付出了很大心血。

名列麒麟閣十一功臣第四位的,是為大漢平定羌亂的趙充國。

名列麒麟閣十一功臣第五位的,是嚴正不阿、匡扶正義的魏相。

名列麒麟閣十一功臣第六位的,是對劉詢有救命之恩的邴吉。

名列麒麟閣十一功臣第七位的,是擁立劉詢登基的杜延年。

名列麒麟閣十一功臣第八位的,是被武帝譽為“千里駒”的劉德。

劉德其人,性情寬厚、樂善好施,常為冤屈之人平反,只可惜晚節不保,為因私鑄黃金而犯了死罪的兒子求情,結果被諡稱為“繆”。

名列麒麟閣十一功臣第九位的,是著名學者梁丘賀。

梁丘賀,山東諸城人,師從大學者京房,通曉《易經》,是京房最得意的弟子,後來,朝廷讓京房舉薦一人做官,京房便推薦了梁丘賀,官至大中大夫、給事中、少府,不過他的著作現已散佚。

名列麒麟閣十一功臣第十位的,是太子太傅蕭望之。

名列麒麟閣十一功臣第十一位的,是寧死不屈、不辱氣節的蘇武。

華夏簡史之漢 西漢男子天團

當時,十一功臣已有九人離世,只剩梁丘賀與蕭望之二人尚存。立此十一功臣不久之後,另外一位頗受劉詢賞識的名臣——建成侯黃霸也因病亡故。

不知道這算不算一種不祥之兆,因為此時還正值壯年的劉詢,居然在短短兩年之後便走到了人生的終點。

這是後話了。

五月,劉詢立於定國為丞相,隨後,他又下詔命儒家學者們各自陳述他們對《詩經》《尚書》《禮記》《春秋》《易經》等儒家經典的理解,並指定由蕭望之等人對這些儒家學者的見解進行初步裁定,最後再劉詢本人親自作出最後裁決。最終,經過蕭望之和劉詢的層層篩選,推選出由梁丘賀註解的《易經》,由夏侯勝、夏侯建註解的《尚書》,由穀梁赤註解的《春秋》作為標準範本,並依照範本重新設定五經博士。

劉詢的這項舉措,對我國儒家經學的建立和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華夏簡史之漢 西漢男子天團

是年,烏孫國大昆彌元貴靡病故,鴟靡也不幸夭折,接連死了兩個兒子,讓已經年近七旬的解憂公主萬分悲痛,深感即將不久於人世,因此,她寫信給劉詢,請求返回故土,落葉歸根。劉詢十分憐憫解憂公主的境遇,便派人將她還有她的三個孫子接回長安定居。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