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歷史上“河間”究竟是什麼地方?

歷史上“河間”究竟是什麼地方?

古”河間”泛指

河濟之間

廣義“黃泛區

歷史上“河間”究竟是什麼地方?

“河間”廣義“黃泛區

”,指的是歷史上會受到黃河氾濫影響的區域。這是一個以滎陽臺地為起點,

向東北和東南方向延伸的扇形地區

歷史上“河間”究竟是什麼地方?

古河間地區,被包含在兗州板塊,並且佔據了核心地位。以今天的行政規劃來說,你把河北省的滄州、衡水兩地;山東省的濱州、德州、聊城三地的轄區在地圖顯示出來,大抵也就知道“兗州”在草圖上的範圍了。

歷史上“河間”究竟是什麼地方?

在東南方向,黃泛區的邊界穿越河南中部、淮河干流,直抵安徽西南部的大別山北麓,覆蓋整個淮河中下游流域;在東北方向,黃河在歷史上最北端的出海口,位於天津市的東部。這意味著之前我們描述的:

北京-保定-石家莊-邯鄲-安陽這條太行山麓城市帶以東地區,歷史上都曾經受過黃河的直接影響。

歷史上“河間”究竟是什麼地方?

在這樣一個面積巨大的扇形區域裡,並非沒有幸存者。這個幸運兒就是與濟水擦肩而過的山東丘陵。在華夏文明的歷史上,

山東丘陵地位即獨特又重要

。圍繞這片高地誕生了對華夏文明的形成影響至深的“東夷”文化。

歷史上“河間”究竟是什麼地方?

4000年前的大禹治水,是人類第一次對以黃河為核心的華北平原水系進行治理

。去除掉當中的傳說、演繹成本,整個治理工作的地理脈絡還是十分清晰的。具體來說,以大禹為代表的華夏先民,是對黃河在山東丘陵以西、以北的河道做了一個疏導工作,設立一個範圍可控的洩洪區。這個黃泛區的西界被稱之為“禹貢黃河”,正是它保障了我們剛才所說的,沿太行山麓城市帶的安全;南界則控制在山東半島的北緣,今黃河河道之北。

歷史上“河間”究竟是什麼地方?

大禹治水地點示意圖

歷史上“河間”究竟是什麼地方?

在這樣一個喇叭形的區域裡,),

這些黃河下游支黃河擁有多條可供選擇的入海河道(比如滹沱河下游線被統稱為“九河”

歷史上“河間”究竟是什麼地方?

實際上,正是因為這些黃河下游分支的存在,“河”這個原本專屬於黃河的標籤,才開始被作為字尾(比如徒駭河)用在每一條黃河下支的名稱中,並進而取代“水”成為一個通用名。

歷史上“河間”究竟是什麼地方?

歷史上黃河下游河道變遷圖

兩大平原之間的滹沱河、漳河、濟水、漯河、大汶河、淮河都曾被黃河侵奪過河道,就給指稱這些河流造成困難,為了準確指稱,改變了原來河流稱某水的叫法,改為“某河”,“河”也從黃河專名逐漸變為河流通名。

歷史上“河間”究竟是什麼地方?

需要注意的是,“九”只是泛指,並是說一定只有九條河道。在“水”還是河流通用名時,在這一區域以“河”為字尾的水道多達十餘條。

這樣一個最終以渤海為出口的黃泛區,我們可以稱之為“北黃泛區”,而向南向受黃河影響的區域,則可稱之為“南黃泛區”。

歷史上“河間”究竟是什麼地方?

從地緣結構上看,大禹治水的主要目標,是保障中原的安全。在禹貢九州的設計中,

豫州因其居於九州之中的位置,又被稱之為“中州”

,其在地理上的設定為大河之南。

歷史上“河間”究竟是什麼地方?

在大禹所疏導的下游分支中,最西側

以今天津為出海口的這支屬於幹流

,被後世標定為

禹貢黃河

。這也是為什麼,民間一直有“

九河下梢天津衛

”之說;最南端的一支則是位於今天黃河下流河道之北的“徒駭河”。這樣一片禹貢黃河以東、徒駭河以北的北黃泛區,有一個很簡單明瞭的地理名詞來進行覆蓋,

它就是“河間”。

歷史上“河間”究竟是什麼地方?

“河間”一名,當下仍然在中央之國的行政序列中,是河北省滄州市下屬的一個縣級市。在漢代,歸屬於冀州範圍的河間,在行政地位上則要更高一級,只是在“河間國”與“河間郡”的建制中轉換,東漢末年的建制為“河間國”。

其境大致相當於現在滄州地區的西半部,大致以“禹貢黃河”為界,與隸屬幽州板塊的涿州相鄰。

歷史上“河間”究竟是什麼地方?

行政意義上的漢代河間國,只是九河支撐的河間板塊的一部分。在歸屬於冀州的這部分古河間地區,東漢王朝最起碼還封建有:

勃海、安平、清河四個封國。

濟水位置示意圖

歷史上“河間”究竟是什麼地方?

探究古河間地區的原始屬性,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兗州板塊的形成,以及今天河北、山東兩省的分野問題。利用一塊低地做洩洪區,即便在當代防汛預案中也是很常見的方案。一旦那些平時用來固定河流流向的堤壩,在大洪水來臨之時無法繼續支撐,那麼洪水就會被有意識的匯入之前設定好的洩洪區。在開閘洩洪之前,原本居住於這片土地上的居民,會按照預案撤離到安全地區。等到洪水退卻之後,再回到重建家園。4000年前的華夏先民,顯然不具備這樣的預警和組織能力。

因此從本質上來說,

大禹的方案是犧牲掉河間地區的開發,將之設定為一個從一開始就被犧牲掉的洩洪區

歷史上“河間”究竟是什麼地方?

應該說,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大禹所設計的方案是最為可行的。此後3000年間,黃河都是在河間地區入海。期間雖有幾次小規模的向南分流事件,但都很快拔亂反正。

然而到了公元1128年

黃泛區的概念開始出現歷史性的南移。

這一年冬天,在前一年被金軍攻破東京汴梁並失去兩位皇帝的宋王朝,決定棄守中原退入長江流域偏安。為了阻滯金軍南下,黃河南岸的堤壩被扒開,這條大河的流向隨之發生重大改變,

開啟了長達700餘年的“奪淮入海”歷史

。一直到公元1855年,黃河方因在河南蘭考境內向北決口,改道現在的路線重回渤海。

歷史上“河間”究竟是什麼地方?

南宋王朝這次的“以水當兵”之舉

,很容易讓人想到800年後發現在花園口的一幕。事實上,這一幕在

歷史上曾經多次上演

,對整個南黃泛區的地緣穩定性,造成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不過在我們現在所處的年代,遭受這一影響的還是北黃泛區。作為一個天然洩洪區,儘管會有多條水道幫助導流,但黃河的高含沙量以及整個九河地區低平的地勢,註定了這些河流也不會穩定的保持同一路線。

歷史上“河間”究竟是什麼地方?

穩定是發展文明的基礎

,鑑於這種不穩定性,古河間地區一直到春秋時期都沒有得到開發。直至戰國時代,這種情況才有所改觀。從地緣政治結構上看,戰國時代與春秋時代相比,一個突出變化在於各自獨立的諸侯國數量,由140餘個銳減為十餘個。其中最大的七個,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戰國七雄了。

這一變化,使得各主要諸侯國在客觀上具備了改造自然的基礎和動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佔據中原之地的魏國。

歷史上“河間”究竟是什麼地方?

就黃河下游的情況而言,

在河道被逐漸固定之後,

河間地區的穩定開發成為了可能

,並使得這片土地成為了與之相鄰的:

燕、趙、齊三國的瓜分物件

。其中燕、趙兩國主要在現在的河北省境內展開爭奪。前者越過禹貢黃河的最後一段,將燕長城向滄州方向延伸;後者則向東將衡水地區納入自己的統治範圍。至於山東境內則主要為齊國所覬覦,並與燕、趙兩國在河間地區呈鼎力之態。這也是為什麼在戰國期,身處北方的燕國會與身處東方的齊國發生戰爭,

併發生樂毅合縱攻齊事件。

歷史上“河間”究竟是什麼地方?

就禹貢九州設計者的初衷來說,它所設計的兗州範圍應該是“禹貢黃河”與濟水之間的這片區域,我們可以統稱為“河濟平原”。換句話說,我們所釋讀的古河間地區,被包含在兗州板塊,並且佔據了核心地位。以今天的行政規劃來說,你把河北省的滄州、衡水兩地;山東省的濱州、德州、聊城三地的轄區在地圖顯示出來,大抵也就知道“兗州”在草圖上的範圍了。

歷史上“河間”究竟是什麼地方?

從以天然邊界確定行政邊界的角度來看,兗州的設定有其合理性,前提之一是黃河和濟水真的能夠充當一條天然邊界。問題恰恰在於,黃河並不是一條穩定的黃河;勉強拼湊在一起的濟水,也不是一條穩定存在的河流。以黃河干流的走向來說,在九州理念得以踐行的西漢時期,它的位置就已經向南偏移到了現在的:滄州、德州、濮陽一線,由河北黃驊市境內入海。為和最早的“禹貢黃河”做區別,這條成型於戰國後期,在西漢成為主線的黃河下游被後世稱之為“漢志河”(又稱“西漢故道)。

歷史上“河間”究竟是什麼地方?

在黃河下游被固定在“漢志河”的情況下,再以禹貢黃河作為兗州北界已是不可能。

最終 “漢志河”的部分河道,成為了兗州刺史部確認北方邊界的依據,

而漢志河以北至禹貢黃河之間地區,則依禹貢九州的設計原則,成為了冀州的一部分。漢代的“河間國”之所以能夠得到“河間”之名,蓋因為它正位於這兩條黃河河道之間。然而事情並沒有完結,

在王莽終結西漢建立“新朝”的第四年(公元11年),黃河在鄴城一帶決口再一次向南改道,讓兗州的存在又一次面臨尷尬。

東漢.兗州地理行政圖

歷史上“河間”究竟是什麼地方?

對於兗州和濟水來說,幸運的是這次改道所形成的下游河道,雖然離現在的黃河河道及濟水很近,但卻沒有侵奪濟水的河道,

而在奪取了濟水之北的另一條古河流——漯水的河道,由山東利津一帶入海

。又過了僅僅12年(公元23年),王莽所建立的新朝政權便被懷念漢朝的力量所顛覆。只是不管你認為這在政治上是拔亂反正,還是改朝換代,都已經無法改變黃河改道的現實。

歷史上“河間”究竟是什麼地方?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