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水滸漫談】盧明專欄|洪太尉誤走妖魔

【水滸漫談】盧明專欄|洪太尉誤走妖魔

文/盧明 編輯|燕子 圖片|網路

《水滸傳》開頭,講了一個洪太尉誤走妖魔的故事。這個故事,有的版本標為楔子,有的版本標為第一回。

故事是這樣的: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點,宋仁宗駕坐紫宸殿,宰相上奏說京城瘟疫盛行,請皇上赦免罪犯,減輕賦稅,以禳除天災。天子准奏,一面赦天下罪囚、免民間稅賦,一面讓人在京城修設好事禳災。不料瘟疫沒消,反而轉盛。參知政事范仲淹提議讓張天師前來京城修設羅天大醮。“醮”是道士祭神的儀式。“羅天大醮”是最為隆重的祭神儀式。徽宗派殿前太尉洪信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龍虎山請張天師星夜臨朝,祈禳瘟疫。

那麼,張天師何許人也,他怎麼有那麼大的法力呢?

張天師是五斗米道創立者張道陵及其後代繼承者的通稱。張道陵本來是江蘇豐縣人,後來進入四川傳道。傳說張天師的第四代孫由漢中遷到江西龍虎山,由宗親世代相傳,由於各代繼承者都姓張,所以,都可以稱“張天師”。按照道教的說法,張天師降妖伏魔很有法力。當年太上老君派他降服四川一帶的各種妖魔,保住了當地的平安。看來,歷代的道眾,都信他們的天師可以伏魔降妖。

洪信帶了幾十個人,直奔龍虎山。龍虎山上下人等把洪太尉接至三清殿上。這時洪太尉才知道天師並不在殿中,而是住在山頂一個茅草菴中,洪太尉只好親自上山去請。在山上遇到一個道童,說天師這個時候大概已經往京城去了。回到山下,聽三清宮的人說這個牧童就是天師,既然天師說是去了,想來等到太尉回到東京的時候,這場醮事都做完了。”

次日早餐後,道人們陪著太尉遊山。宮前宮後,看了許多景緻後來到伏魔殿。殿門上重重疊疊貼著許多封皮,道人給洪太尉說:“祖師封鎖魔王在此,每一代天師都親手添一道封皮,子子孫孫不得妄開,沒人知道里面的事。”洪太尉心中驚怪,非讓道人開門不可。道人們懼怕太尉權勢,只得揭開門上的封皮,砸開了大鎖,推開了殿門。

殿內一片漆黑,太尉讓人點起十幾個火把,看到一個石碑,前面是龍章鳳篆。龍章鳳篆是一種古老的字型,上面有龍鳳蟲魚之類的筆劃。後面有四個大字:“遇洪而開”。這下洪太尉有話說了:“‘遇洪而開’,分明是教我開啟,你們給我多找些人,用鋤頭鐵鍬來掘開。”道人勸阻不了,只得讓眾人把石碑放倒,把石龜掘開,在一塊大青石板下,有一個萬丈地穴。這下可不得了啦,一道黑氣從穴裡衝出,掀塌了半個殿角,直衝天空,散作百十道金光,朝四面八方去了。眾人撇下鋤頭鐵鍬,從殿內逃出來。太尉問:“走的是什麼妖魔?”道人說:“這殿裡鎮鎖著三十六員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是一百單八個魔君。如今太尉把他們放走了,他日必為後患,這可咋辦啊!。”洪太尉聽罷,渾身冷汗,非常害怕。急急收拾行李回東京去了。

《水滸傳》是一部謳歌英雄主義的小說,它的開篇卻寫了一個洪太尉誤走妖魔的故事,這常常使數百年來的讀者生出許多疑惑。有人說,作者怕受到迫害,故意在正式的故事前面加了個水滸人物“妖魔化”的內容,瞞天過海,以使《水滸傳》可以刊行於天下。其實,誤走妖魔,倒是說明了水滸一百零八將上應天星,他們是受上天派遣來人間罰無道的。九天玄女娘娘不也稱宋江為“星主”,授意他替天行道麼?羅真人不也說李逵是上界天殺星之數,因為人間作孽太重,天神才讓他下來殺戮的麼?這些魔君不是自己出來的,是朝廷的人放出來的。也就是說,不是草寇不好,是因為北宋官府不好,才有草寇出現。

有人說梁山英雄排座次時的天降石碑是宋江吳用等人裝神弄鬼自己刻了埋在地下的,這種說法看似符合科學,實則不符合文學規律。小說不是科普讀物,文學藝術要的是好聽好看,為的是以事達意。好多傳說都不符合科學,但大家都喜歡聽。孫悟空石縫裡出生也沒科學道理。排座次的石碑與誤走妖魔衝出的一百零八個魔君,是呼應一致的。伏魔殿石碑上的龍章鳳篆與排座次石碑上的龍章鳳篆內容應當是一致的。祖師在伏魔殿立碑的時候宋江等人還沒出生,那碑難道也是宋江等人造的嗎?應當說,走了的妖魔,各自投胎人間,成為宋江等一百零八位好漢。

我最強烈的感覺,則是寫洪太尉誤走妖魔這一節,是有意影射王安石變法,把北宋亡國的歷史責任,歸咎到王安石,以及受他提拔、打著變法旗號行種種私弊的蔡京等人身上,體現了司馬光、程頤、朱熹等理學家的情緒和觀點。

【水滸漫談】盧明專欄|洪太尉誤走妖魔

說《水滸傳》以洪太尉影射王安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看:

從時間上說,一般寫故事都連貫著寫,此處卻硬寫出個不同年代的事來。宋江起義開始於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而誤走妖魔卻早在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前後相差61年,幹嘛往前跨越這麼多年,編一個沒有可能發生的故事呢?

《水滸傳》中洪太尉誤走妖魔的嘉祐三年,正是歷史上王安石向仁宗上萬言書表達變法觀點的時間。這應當是有意安排的。《水滸傳》表面意思是說:61年後妖魔復出鬧亂大宋,其種子在61年前就種下了。其背後的意思是說:61年後梁山好漢起來反對大宋蔡京等六賊害國誤民,其禍肇始於61年前王安石要求變法。因為變法搞亂了國家,惹怒了百姓,才出現那麼多的起義。

《水滸傳》》上說,請張天師祈禳天災是北宋重臣范仲淹提出來的,而歷史上的范仲淹去世六年後才到嘉祐三年,建議請天師的事沒有存在的可能。小說可以虛構,但為什麼單單虛構個范仲淹提建議的事呢?作者表面的意思是:正是由於范仲淹建議請張天師,才惹出了洪太尉誤走妖魔的問題;背後的意思是:由於歷史上以范仲淹為代表的慶曆新政,引出了後來導致北宋滅亡的王安石變法。《水滸傳》把范仲淹上奏仁宗請天師的時間寫為“三月三日五更三點”,三月三日是上祀節,這個節祭孔祭神,是關係國家大事的重要日子,但洪太尉卻沒把這件國家大事辦好。嘉佑三年溫疫之事,《宋史》隻字未提,看來,那一年並無大災。虛構的瘟疫,寫在嘉佑三年,以此影射王安石變法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從地理上說,洪太尉去的是信州龍虎山,此地與王安石關聯較多,便於附會。龍虎山西鄰王安石的家鄉臨川(江西撫州),北鄰王安石在洪太尉誤走妖魔那年任職的饒州。而北宋變法先驅范仲淹也曾被貶到饒州。這種地理上的高度關聯與時間上的確切關聯放在一起,影射王安石變法的意思就出來了。

從兩個人物的行為特點看,洪太尉放走妖魔與王安石變法時的行事態度有很多吻合。

洪太尉不遵前代成法。伏魔殿是老祖鎮鎖,諸人不許擅開。多少代祖師都不敢開,洪太尉卻非開不可。王安石則提出“祖宗之法不足守!” 盡變更祖宗舊法。

洪太尉不聽勸阻。硬壓著人家把封條開啟。王安石作事,任憑再多的反對者也不怕,說人言不足恤”,“天變不足懼!”也就是說,不怕別人說三道四,也不怕什麼天象異常。

洪太尉仗勢壓人。他斥責道眾:“你們如果不給我開啟伏魔殿,我奏你們阻擋宣詔、不讓見天師的罪”。王安石變法,關鍵時刻也是把天子抬來與政敵對抗,這在保守派眼裡,大概就是以天子壓眾人吧。

《水滸傳》寫誤走妖魔時有一首詩,其中兩句寫道:“自來無事多生事,本為禳災卻惹災”。意思是說,天下本無事,洪太尉這樣的人卻沒事找事。本來為了消災,卻招來了禍災。還有兩句說:“高俅奸佞雖堪恨,洪信從今釀禍胎。”意思是說,高俅、蔡京這類奸臣雖然可恨,但是天下的禍端,卻是起初由洪太尉惹的。這首詩是寫的洪信。元代陸友仁《題宋江三十六人畫贊》寫道:憶昔熙寧全盛日,百年未曾識干戈。江南丞相變法度,不恤人言新進多。蔡家京卞出門下,首亂中原傾大廈”。詩的意思是說,在熙寧變法之前,國力強盛,天下太平,百多年沒有戰爭,王安石當丞相後變更祖宗法度,聽不進不同意見,提拔重用了一批壞人,蔡京、蔡卞就是出自王安石的門下,蔡卞還是王安石的女婿。正是他們導致了中原大亂,北宋滅亡。這首詩是寫王安石。這兩處,一寫洪太尉,一寫王安石,是不是驚人的相似?

變法與反變法是北宋政治鬥爭的重要形式。許多年間,司馬光掌權的時候王安石下臺,王安石下臺的時候司馬光上臺。司馬光一派與王安石一派以及兩派各自衣缽的繼承人,你得勢的時候壓制我,我得勢的時候壓制你,哪一派都有起有落。這種鬥爭,固然反映了不同官僚體系對治國方針的不同理解,但鬥爭造成的政治上的敵視和思想上的隔閡,對整個政權內部及社會文化的影響也是很大的,一直影響到南宋及明清知識分子的思維。

王安石是北宋時期重要的政治家,王安石變法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影響。儘管他的變法失敗,但初衷是好的,有些地方也是有成效的。所以,儘管幾乎所有支援他的重要人物都被史書列入奸臣傳,但他卻不在奸臣傳之中,這也說明史學家對他比較理解和公正。但在對立派那裡就不是這樣看,他們只看到蔡京、蔡卞兄弟是王安石的門生,是變法的支持者和繼承者,所以把生活節儉、致力於強國富兵的王安石與腐化奸頑的蔡京等人不加區分。兩派勢力鬥來鬥去,一直鬥到藉以鬥爭的北宋政權也沒了。這種鬥爭在思想上卻一直持續到南宋以後。由於蔡京一派失敗於北宋的喪日,所以在政治上就再也沒有復起的機會,北宋滅亡的責任,也就全都歸罪於他們了。此後,程朱理學盛行,王安石擅變祖宗之法,他的孝子賢孫蔡京之流禍亂國家的觀念,也就深深地刻文人士大夫心中,這其中應當包括《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

這方面的例子不少,比如,欽宗時程頤的門人楊石就說:“今日之禍,實安石有以啟之”。明代楊慎說王安石是“古今第一小人”。最嚴厲的指控是:“王安石的變法葬送了奄奄一息的北宋王朝”。《水滸傳》以《大宋宣和遺事》為藍本,這個藍本有一段文字,明確無誤地說大宋的混亂自王安石變法為始,大意是說:英宗年間,洛陽邵康節與客在天津橋上散步,忽然聽到杜鵑聲,很不高興。客人問他為什麼不高興,邵康節說:“洛陽從來沒有杜鵑,現在忽然飛來,必然有所主。”客人說:“主什麼?”邵康節說:“不過二年,朝廷任用南人為相,必有更變,天下從此麻煩就多了!”客人說:“怎麼聽到杜鵑聲就能知道這些?”邵康節說:“天下將治,地氣自北而南;將亂,地氣自南而北。現在南方地氣到了北方,禽鳥比人先感覺到了”。說這話不久,王安石就真的做了丞相。

邵康節就是邵雍,北宋哲學家、易學家,住在洛陽時,與司馬光、程頤、程顥等理學家都是朋友,邵雍的話,很能代表司馬光一派的看法。

《水滸傳》中,導致英雄反抗的主要因素是各級官吏的腐敗,有法不依。王安石變法之所以失敗,除了其他方面的原因外,與官吏們一執行新法就變樣有關。

當然,對一個問題,會有各種各樣的看法。

洪太尉誤走妖魔的故事,很可能借鑑了唐代的一個故事。那個故事講,有個叫張勵的人,在地下挖出一個大櫃。這個大櫃用鐵索捆著,用鐵水澆縫,再用石灰密封。張勵讓人開啟大櫃,見到一個銅盤,盤上有紫印九顆,印文全如古篆。拆去銅盤,有一隻大猴從中跳出來,鍋裡有一塊石牌,上面寫道:“茅山道士囚禁猴神於此,如果有開啟這個大櫃的,開啟後十二年就會天下大亂,開啟這個櫃子的人也會遭滅族之災”。十二年後,正是天寶十四年,果然爆發了安史之亂,張勵也遭滅族之災。

這類故事,國外也有。希臘神話裡就有“潘多拉”盒子。潘多拉出於好奇開啟一個“魔盒,封在盒子裡的所有邪惡都一一跑了出來。

【水滸漫談】盧明專欄|洪太尉誤走妖魔

【水滸漫談】盧明專欄|洪太尉誤走妖魔

作者:盧明,男,1960年生人,筆名黃河入海。鄆城縣委退休幹部,鄆城縣作家協會主席,縣詩詞學會會長。系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菏澤市詩詞學會副會長,菏澤學院水滸文化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鄆城縣歷史文化研究學者。在《光明日報》《山東文學》《時代文學》等多種報刊及網路平臺發表散文100餘篇、小說20餘篇、詩詞詩歌1000餘首,其中《菏澤賦》在《光明日報》發表。著有《正話水滸》《水滸印象》《好漢文化探究》《鄆城文史考略》(三卷)文化書籍六部,主編《鄆城文學作品選》《鄆城文韻》《水滸別傳》《水滸酒故事》作品集四部。在菏澤電視臺主講水滸文化十三期。

壹點號心夢文學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