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出為名相,處為名賢;樂在人後憂在先,一代名臣風範

公元989年10月,范仲淹出生於河北一個普通家庭,兩歲喪父,隨母改嫁到了朱家,范仲淹也跟著改名叫朱說(yue)。范仲淹來的時候才兩歲,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份,還以為自己本來就姓朱。

出為名相,處為名賢;樂在人後憂在先,一代名臣風範

求學

直到23歲那年

范仲淹在一次管教兄弟不要浪費時,

被嘲諷一句,怎麼著?我用我們朱家的錢,關你什麼事啊?

這時,范仲淹才知道自己的身世,便離開朱家去了應天府求學

四年後

,范仲淹考中進士,正式步入了仕途

,並上表朝廷申請改回自己的本名,然後回到朱家,將母親謝氏接來由自己奉養。

出為名相,處為名賢;樂在人後憂在先,一代名臣風範

同窗晏殊

出為名相,處為名賢;樂在人後憂在先,一代名臣風範

書院

范仲淹來到書院沒多久,就發現了這裡的學生個個心浮氣躁,以為自己讀了點兒書就處處高人一等,寫文章也是追求辭藻華麗卻又言之無物。於是,范仲淹就在教學之餘

開展素質教育

,改變學生們的這種風氣,畢竟這是個官辦學校,將來是要給大宋選拔人才官員的。

出為名相,處為名賢;樂在人後憂在先,一代名臣風範

就這樣,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學院的風氣有了很大的改變,那些受過他教導的學生們畢業之後,有的步入仕途,有的回鄉教書,這些人也把范仲淹這種

嚴於律己的精神

帶到了更廣闊的地方,又傳授給了自己的學生。

出為名相,處為名賢;樂在人後憂在先,一代名臣風範

劉太后

出為名相,處為名賢;樂在人後憂在先,一代名臣風範

回信

但沒想到范仲淹之後給晏殊回了一封信,說自己侍奉皇上,當然是有什麼就說什麼,如果這件事對朝廷有利,就算引來殺身之禍也一定要秉公直言。也正是因為這件事,當時朝廷上下有不少官員雖然不敢明裡站出來表態,但暗裡都對范仲淹悄悄地豎起了大拇指。

出為名相,處為名賢;樂在人後憂在先,一代名臣風範

貶職山西

可是這次范仲淹也確實是得罪了太后,沒過多久就被打發到山西當了一個通判,直到三年後劉太后去世宋仁宗正式親政後,才又把他給叫回了京城,因為其剛正不阿的性格,就讓他當了個諫官。

出為名相,處為名賢;樂在人後憂在先,一代名臣風範

淳安美景

但沒成想還不到一年時間,這范仲淹又被貶官了,又發生什麼事了呢?宋仁宗想要廢掉皇后,這皇后當初是劉太后指定的,為人強勢跋扈,他一直不喜歡所以想換個皇后。范仲淹就勸他說,你是皇帝不是普通老百姓,不能說廢皇后就廢皇后,要注意影響,因此惹怒了皇上被打發到了睦州,也就是現在的浙江淳安。

出為名相,處為名賢;樂在人後憂在先,一代名臣風範

《江上漁者》

范仲淹在這兒可是吃了不少當地特產鱸魚,還寫了一首咱們都學過的《江上漁者》,“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而且,范仲淹在工作間隙,還時不時地要寫信給皇帝提醒他不要忘了朝廷改革的事。就這麼著,兩年時間不到,宋仁宗又把他叫回了京城。

出為名相,處為名賢;樂在人後憂在先,一代名臣風範

這次回來沒多久,就和宰相呂夷簡槓上了,他覺得呂夷簡任人唯親,范仲淹給皇上畫了一張《百官圖》,一目瞭然,從這張圖看上去,整個朝廷遍佈呂夷簡的人。呂夷簡聽說此事後對皇帝說,這范仲淹是挑撥離間,好從中獲利。最後兩人鬧了個兩敗俱傷,呂夷簡被罷官,范仲淹也被貶出京城,你看,這剛回來不到一年,范仲淹就又被貶官了。

出為名相,處為名賢;樂在人後憂在先,一代名臣風範

入侵

這回在范仲淹離開京城的第三年,西夏國李元昊稱帝之後,開始大舉入侵宋朝邊境,西夏國的軍隊擅長騎馬射箭,宋朝軍隊的戰鬥力與之相比差得不是一星半點,根本就不是對手。關鍵時刻,宋仁宗又想起了范仲淹,別看范仲淹一直是個文官,其實他也是非常有軍事才能的。

出為名相,處為名賢;樂在人後憂在先,一代名臣風範

公元1040年,52歲的范仲淹,被宋仁宗調到陝西,出任知延州。他上任之後就開始整頓軍隊、改革制度、大力訓練士兵、修建工事要塞。經過這一系列改革,軍隊戰鬥力明顯增強,而且范仲淹還提拔了很多真正有能力的將領,在打了幾次勝仗之後,西夏求和,雙方罷戰。

出為名相,處為名賢;樂在人後憂在先,一代名臣風範

因為立下了赫赫戰功,范仲淹又一次被調回了京城出任副宰相。范仲淹這次一回來,宋仁宗就迫不及待地讓他談談朝政改革的問題。范仲淹也毫不推辭,拿出紙筆就洋洋灑灑寫下了《答手詔條陳十事》,這也標誌著在他任上轟轟烈烈地

“慶曆新政”

拉開了序幕。

出為名相,處為名賢;樂在人後憂在先,一代名臣風範

這次改革概括起來就是兩件事:第一條就是能者上,庸者下,第二條就是開源節流,增加收入,讓老百姓的錢包鼓起來。

皇帝一看,不錯呀,便點頭同意,范仲淹就馬上開始行動,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年零三個月後,這次慶曆新政改革就不了了之了。為什麼會失敗呢?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這次改革觸犯了太多人的利益,而宋仁宗的耳根又太軟,沒能堅持下去。所以在

一個人治而不是法制的社會里,改革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出為名相,處為名賢;樂在人後憂在先,一代名臣風範

就這樣到了慶曆四年1044年,范仲淹就以邊疆不穩為由離開朝廷外出巡守散心。也就是這次巡守的時候,他的好友滕子京重新修整了岳陽樓,然後寫信請范仲淹寫個序宣傳一下,名人效應嘛,范仲淹看完了滕子京的來信略一思索,提筆就寫下了名篇《岳陽樓記》。

出為名相,處為名賢;樂在人後憂在先,一代名臣風範

能看出來,在這篇文章裡所表達的思想都不是他臨時構思的,應該是在他頭腦中醞釀了很長時間的。尤其是最後那幾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文章做到了這一境界,天下還有幾個人能趕得上他?

出為名相,處為名賢;樂在人後憂在先,一代名臣風範

公元1052年的冬天,范仲淹在上任途中,經過徐州的時候去世,終年64歲。訊息傳出,天下震驚,百姓痛哭,連邊遠地區的百姓都為他戴孝,一些少數民族還為他舉辦法事,皇帝宋仁宗也哭著親自為他書寫碑文,還有當時著名的文臣,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等紛紛為他寫下祭文。

出為名相,處為名賢;樂在人後憂在先,一代名臣風範

朝廷把他的諡號定為“文正”這兩個字,這也是文官裡面最好的兩個字,就是說文學大家一生剛正。這兩個字可以說是高度概括了范仲淹的一生。文正這兩個字是古代文官中最頂級的榮譽稱號了,歷史上還有一個得過這個諡號的就是曾國藩。

後世梁啟超曾說過,五千年來歷史中“立德,立功,立言”者只有兩人,即范仲淹和曾國藩。縱觀范仲淹的一生雖然坎坷不斷,但他品行高潔,的的確確做到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文正這個榮譽稱號,他當之無愧。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