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皇祐二年天下大旱,知府范仲淹卻帶頭抬高米價,百姓為何拍手稱讚

世人提及范仲淹,必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箴言。范仲淹自幼喪父,家境貧寒,然刻苦讀書,26歲高中進士,後來官至宰相。

范仲淹不僅文章寫得好,還在仁宗年間發起“慶曆新政”,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西北邊事稍寧,宋仁宗召范仲淹回京,授樞密副使;八月,再拜范仲淹為參知政事。

皇祐二年天下大旱,知府范仲淹卻帶頭抬高米價,百姓為何拍手稱讚

九月,范仲淹向仁宗皇帝上《答手詔條陳十事疏》,提出10項以整頓吏治為中心,意在限制冗官,提高效率,並藉以達到節省錢財的改革主張。然而,由於新政觸犯了貴族官僚的既得利益,因此遭到他們的強烈阻撓。

第二年,慶曆新政宣告失敗,范仲淹被政敵群起而攻之,在朝廷實在待不下去了,於是自請出京,歷任邠州、鄧州、杭州知府。

皇祐二年(公元1050年),已過花甲之年的范仲淹在杭州知府任上。這一年適逢天下大旱,兩浙地區饑荒嚴重,路有餓殍,逃難的饑民阻塞了道路,不少家庭賣兒賣女求生,災情尤以杭州為甚。

皇祐二年天下大旱,知府范仲淹卻帶頭抬高米價,百姓為何拍手稱讚

作為杭州城的父母官,范仲淹立即向仁宗皇帝上書,請求朝廷調撥糧食賑濟災民。然而,朝廷下撥的糧食數量有限,而災民卻不斷增加,只靠朝廷救濟終究是杯水車薪。

雪上加霜的是,城中一些糧商看到災情蔓延、糧食短缺,於是趁機哄抬米價,囤積居奇,杭州米價幾乎一天一個價,很快就漲到了120文錢一斗。

面對日益嚴峻的災情,杭州知府范仲淹卻採取了三項常人難以理解的舉措。

第一,官府帶頭抬高米價。范仲淹看到米價已經上漲到120文錢,索性就一漲到底,將大米官價提高到180文錢。他還命令屬下沿江張貼榜文告示,詳細介紹杭州饑荒情況,強調城中百姓嚴重缺糧。

第二,大興土木。范仲淹到任初期,就發現杭州府衙破敗不堪,年久失修,城中糧庫、錢庫、官驛、橋樑等公共基礎設施也亟待修葺。所以,他就趁這次饑荒大興土木,將這些設施重修一遍。范仲淹還召集各大寺廟的住持,告訴他們饑荒之年工價便宜,勸說他們趕緊興建廟宇建築。

皇祐二年天下大旱,知府范仲淹卻帶頭抬高米價,百姓為何拍手稱讚

第三,大搞龍舟競賽。范仲淹打聽到吳州民俗喜好賽舟,並且篤信佛教。饑荒發生後,范仲淹就在西湖上大擺宴席,邀請杭州當地達官顯貴前往赴宴,並且安排龍舟競賽助興。從春天到夏天,西湖上的龍舟比賽就沒有停過。

這三項舉措實施以後,很快就在當地引起了非議。朝廷政敵聽說此事後,猶如抓住了一個重大把柄,紛紛落井下石,向朝廷上書彈劾范仲淹。據《夢溪筆談》記載:“監司奏劾杭州不卹荒政,嬉遊不節,及公私興造,傷耗民力。”大災之年,身為杭州城的父母官,范仲淹不但不體恤民情、賑濟災民,還整日嬉戲遊玩,大興土木,勞民傷財。

對於朝廷政敵的中傷,范仲淹並不理會,因為他知道,時間會證明一切。

杭州知府抬高米價的訊息很快就傳到外地糧商的耳中,他們得知杭州米價已經漲到180文錢一斗,立即安排馬車驢車牛車,還有各式各樣的船隻,不分晝夜地往杭州城內運送大米。幾天以後,杭州碼頭上的大米已經堆積如山,而且還有很多運輸車船滿載著大米源源不斷地趕往杭州。就在此時,杭州知府范仲淹突然下令,將杭州米價降到100文錢一斗。

皇祐二年天下大旱,知府范仲淹卻帶頭抬高米價,百姓為何拍手稱讚

100文錢一斗的米價,對於外地糧商來說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如果賣給城中百姓,外地糧商們賠不了錢,但也賺不了多少;如果不賣給城中百姓,外地糧商們就只能再把大米運回去,運輸過程中必然要增加人工、折損等成本,賠錢是肯定的。所以,這些外地糧商權衡再三,最後也只能把大米以100文錢一斗的價格賣給城中百姓。

范仲淹在大災之年重修杭州府衙,並勸說各大寺廟也興建廟宇建築,僱傭了數以千計的杭州饑民,讓他們能夠透過自己的勞動掙口飯吃,實屬一舉兩得。

皇祐二年天下大旱,知府范仲淹卻帶頭抬高米價,百姓為何拍手稱讚

范仲淹舉辦龍舟競賽,吸引了城中大量達官顯貴、富家子弟前往遊玩,就連外地很多商賈也專程趕來看熱鬧。西湖邊上人頭攢動,許多附近的饑民便開始在湖邊擺攤,賣吃的賣喝的賣小玩意兒,還有耍把式賣藝的。龍舟競賽從春天一直持續到夏天,解決了大量杭州饑民的溫飽問題。

由此可見,杭州知府范仲淹採取的這三項舉措,看似與賑災無關,實則處處為災民著想,可謂另闢蹊徑,用心良苦。

據史書記載,這一年大宋全國旱災,只有杭州一帶的百姓受災最輕。另據杭州《西湖志》記載:西湖當年有“范公堤”,靈隱寺曾珍藏范仲淹的臥榻,以紀念這位賢臣修繕寺廟之功德。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