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兒子一生下來就是五品官,唐玄宗寵臣竟不滿意?王毛仲的作死之路

唐玄宗的這個寵臣,可以稱得上是“不作不死”的典範了。

兒子一生下來就是五品官,唐玄宗寵臣竟不滿意?王毛仲的作死之路

當初,在唐玄宗李隆基還是皇子的時候,手底下有這麼一個人,名叫王毛仲,此人原本是罪臣之後,因其父犯罪,導致全家都被罰沒為奴。

不過這個王毛仲運氣好,被派去服侍李隆基,因他“性識明悟”、“驍勇善騎射”得到了李隆基的賞識,自此常伴李隆基左右。

如果僅僅是如此,那這個王毛仲頂多也就是個貼心的奴才,但後來發生了一件大事,讓他成為了李隆基的心腹。

公元705年,唐中宗李顯二次復位後,先是恢復大唐國號,之後又冊立妻子韋氏為皇后,並且還不顧群臣勸阻,執意讓韋氏參與朝政。

唐中宗當時的所為所為,讓韋氏以及其女兒安樂公主野心大漲,甚至有心廢掉唐中宗,到了公元710年,唐中宗不明不白去世,韋后更是臨朝稱制,大有重演“女皇執政”的趨勢。

而作為李唐的後人,李隆基自然不會任由韋氏集團胡作非為,因此,他就暗地裡聯絡終於李唐皇室的大臣,計劃發動宮變。

最終,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裡應外合下,又聯合了禁軍將領葛福順、陳玄禮等人,成功將韋后和安樂公主誅殺,史稱“唐隆宮變”。

兒子一生下來就是五品官,唐玄宗寵臣竟不滿意?王毛仲的作死之路

而在唐隆宮變的過程中,王毛仲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什麼作用呢?就是他一手促成了負責宮禁的萬騎軍反水,而正是萬騎軍的反水,給了韋氏集團致命一擊,這才奠定了李隆基的成功。

所謂萬騎軍,是唐太宗李世民時期所建立的一支精銳護衛隊伍,可以說是唐朝皇帝的高階保鏢,其主要職責就是負責保護皇帝的人身安全。

而王毛仲促成萬騎軍發水的方式也很有意思,早在他剛跟隨李隆基時,就經常沒事結交萬騎軍中的將士,對這些將士態度十分尊敬,同時對他們出手也十分大方。

當然,這肯定是受李隆基的安排才去的,不過,具體的執行人是王毛仲,也正是他平日裡積累下來的人緣,因此在唐隆宮變發生時,他成功說服了葛福順、陳玄禮等人,讓他們願意跟著李隆基行事,因此,說王毛仲是“唐隆宮變”的大功臣絲毫不為過。

既然是功臣,自然在事成之後少不了賞賜,唐隆宮變後,李隆基的父親相王李旦登基,是為唐睿宗,李隆基被封為了皇太子,而功臣王毛仲則是一飛沖天,因功晉封為龍武衛大將軍,位階三品。

從一個罪臣之後的小家奴,到如今的三品大將軍,王毛仲的人生得到了質的改變,不過,這還遠遠不是他人生的巔峰時刻。

李隆基成為皇太子後,原本是他盟友的太平公主,卻因為立場問題成為了他的敵人,太平公主仗著在“唐隆宮變”中立有大功,因此就開始飛揚跋扈,且把手伸到了朝政之上,不斷培植自己的勢力。

光是這還不算什麼,最嚴重的是她企圖迫使哥哥李旦改立皇太子,也就是廢掉李隆基,換成太平公主的自己人。

甚至到了李隆基登基之後,太平公主依舊不死心,陰謀組織死黨,謀求廢黜李隆基好改立新皇帝。

這就讓李隆基忍不了了,俗話說是可忍孰不可忍,就在太平公主密謀計劃廢黜李隆基的同時,李隆基與幕僚商議後率先出手,發動了“先天宮變”,一舉粉碎了太平公主的計劃。

兒子一生下來就是五品官,唐玄宗寵臣竟不滿意?王毛仲的作死之路

而向李隆基提供具體意見的幕僚當中,就有王毛仲的身影。

並且,在“先天宮變”發生後,也是王毛仲帶著羽林軍去搜捕太平公主的餘黨,這也為李隆基誅滅太平公主集團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因為在“先天宮變”中再次立功,王毛仲再獲嘉獎,被封為霍國公,後又加開府儀同三司。

從王毛仲的經歷中就可以看出,他在涉及到李隆基人生重大的兩次事件中,均出力不小,而也正是因為如此,王毛仲成為了李隆基的寵臣之一。

根據記載,在李隆基繼位後的十五年中,能出任開府儀同三司的只有四個人,前三個分別為李隆基的後父王仁皎和名相姚崇、宋璟,而最後一個正是王毛仲。

由此可見,當時王毛仲在朝中的地位,稱得上是位極人臣。

不過,這人一身居高位,最怕的就是不知足,而王毛仲恰恰就犯了這種毛病,他不僅不知足,並且還得寸進尺,最終惹怒了李隆基,落了個悽慘的下場。

兒子一生下來就是五品官,唐玄宗寵臣竟不滿意?王毛仲的作死之路

怎麼回事呢?還得從王毛仲位極人臣後說起。

本身在“先天宮變”之後,王毛仲的地位已經高到無以復加,但他仍不知足,老是認為自己的功勞不僅僅是現在這麼模樣,因此,在貪心這種心理的驅動下,他向李隆基提出了一個要求。

什麼要求呢?他要李隆基封他為兵部尚書。

之所以王毛仲會有這樣的要求,其實也不是不能理解,在此之前,他的地位雖高,但頭上的頭銜大多是一些虛職,比如前文說過的開府儀同三司,說白了就是名譽性職務,手裡沒有實權。

因此,王毛仲就頗有些忿忿不平,憑什麼自己不能掌握實權?

實際上,李隆基不讓他掌握實權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王毛仲這個人,出身較低,不像是其他一些大臣有很好的出身,並且,他能有如今的地位,完全是靠關鍵時刻站隊正確得來的。

因此,李隆基就沒有把實權職務授予給他,而這就成了王毛仲意難平的根源。

而在他抱著這種心理,向李隆基提出想出任兵部尚書的時候,李隆基自然是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畢竟兵部尚書這個職位非同小可,怎麼能隨便授予呢?

但李隆基的拒絕,就讓王毛仲十分不滿,史載他當時“面色怏怏”,也就是一臉不高興的樣子。

這是什麼態度?居然當眾給皇帝甩臉子?若是換做其他人,估計李隆基當時就發作了,不過,念在王毛仲是有功之臣,因此李隆基在當時並沒有說什麼,就當是沒看見。

按說這件事過去了也就沒事了,但沒想到,王毛仲不久之後乾的一件事,徹底惹怒了李隆基。

兒子一生下來就是五品官,唐玄宗寵臣竟不滿意?王毛仲的作死之路

開元十八年年末,王毛仲喜得貴子,按照當時的習俗,家裡有新生兒後,要舉行“洗三”儀式,表示為新生兒驅病擋災之意。

因此,王毛仲就大擺宴席,為兒子“洗三”,而作為皇帝的李隆基,自己的寵臣家裡辦這麼大喜事,他肯定要表示表示,當然他貴為九五之尊,肯定不會親自出面,所以就安排了高力士帶著名貴的禮物來到了王毛仲的府上,以示慶賀。

而在李隆基的授意下,高力士果然給王毛仲帶去了讓旁人都無比羨慕的“禮物”。

什麼禮物呢?除了來自皇家的各種精美禮品外,更重要的是,李隆基直接封王毛仲剛出生的兒子一個五品的官職。

要知道,在古代,多少讀書人窮極一生,也不過混一個六七品的小官,而這個小嬰兒剛出生不久,居然就成了五品官,這是多大的榮耀。

而在高力士宣讀完李隆基的封賞之後,王毛仲的反應,卻讓高力士大為惱火。

當時,王毛仲斜著眼冷冷的對高力士說到,“此兒豈不堪作三品耶”?

什麼意思呢?王毛仲的意思是說,我這個兒子,難道還不能當一個三品官嗎?正是這句話,惹惱了高力士。

我們都知道,高力士是個宦官,而在唐朝,宦官最多也就是做到三品,而高力士正是因為受李隆基的寵信,被授予三品之職。

而王毛仲的那句話,再搭配上他的表情和語氣,讓高力士認為王毛仲的言外之意,說的是一個身體殘缺的宦官都能做到三品,我這個四肢健全的兒子難道還比不上一個太監?

本身,王毛仲在平常就有厭惡宦官的名聲,如今再這麼一說,算是徹底把高力士給得罪了。

兒子一生下來就是五品官,唐玄宗寵臣竟不滿意?王毛仲的作死之路

因此,當時的場面一度非常尷尬,最終高力士也是壓住怒火,勉強坐了一會匆匆離去,而在他回去之後,第一時間就到李隆基那裡告了王毛仲的狀。

我們都知道,這要是得罪了一個人,必然會被這個人在背後編排,這是人的本性,因此,高力士在見到李隆基之後,一把鼻子一把淚的就描繪了他在王毛仲家的遭遇。

坦白來說,王毛仲當時更多的是諷刺高力士,但從高力士嘴裡說出來的,則是他藐視李隆基,並且對封賞心存不滿,最後居然扯到了有不軌之心上。

而李隆基聽完之後,當場也是大動肝火,大罵王毛仲貪心不足。

之所以李隆基會如此動怒,其中有一部分高力士的功勞,畢竟他的添油加醋,確實把王毛仲說得居心否側,另一方面,也是李隆基對王毛仲早有不滿。

這不滿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就是前文所說的王毛仲那次公然索要兵部尚書一職無果後,當場給李隆基甩臉子,另一個不滿,則是一樁陳年往事。

當初,在誅滅韋后集團的“唐隆宮變”時,王毛仲確實有勸說萬騎軍反水的功勞,但在宮變進行的過程中,王毛仲始終沒有出現,不知道去了哪裡。

直到宮變基本結束,也就是李隆基佔據上風后,王毛仲這才出現。

那麼這件事李隆基當時知道嗎?他當然知道,只不過他並沒有跟王毛仲計較,並且在事後該怎麼封賞還怎麼封賞。

但不計較並不代表忘記,只要李隆基稍微往深處想一想,就知道王毛仲這個人屬於典型的首鼠兩端。

兒子一生下來就是五品官,唐玄宗寵臣竟不滿意?王毛仲的作死之路

為什麼他會在關鍵時刻不出現?就是抱著一個押寶的態度,他在賭誰會贏,如果李隆基贏了,那麼他有勸說萬騎軍反水的功勞,而如果韋后贏了,那麼他沒有參與到宮變的具體過程中,這樣他就可以把自己摘出來。

也就是說,不管誰輸誰贏,對於王毛仲都造不成損失,並且他要是押對了,那就是榮華富貴。

正是想到了這一點,因此就讓李隆基心裡長滿了草,即便是他沒有跟王毛仲計較,但始終是心裡的一個刺兒。

除此之外,還有幾件事,也是讓李隆基對王毛仲心裡犯膈應。

比如在開元初年,有地方官吏向李隆基密報,說王毛仲曾向他私下索要兵器,但這名官員考慮到事關重大,因此就以沒有聖旨拒絕了王毛仲,事後又密保了李隆基。

諸如此類的小事,李隆基知道的委實不少,只不過看在王毛仲在兩次宮變中都功勞不小的份上,均沒有細細追究。

而今,聽到高力士的一番哭訴,再聯想到王毛仲在誅滅韋氏集團時的所作所為,李隆基當時就火冒三丈。

“昔誅韋氏,此賊心持兩端,朕不欲言之;今乃敢以赤子怨我!”——-李隆基

而看到李隆基的反應,高力士也是適時地遞上去了一句話,正是他的這句話,徹底要了王毛仲的命。

高力士說了什麼呢?他說,

“北門奴官皆毛仲所與,不除之,必起大患。”

這句話可謂是厲害到了極點,為什麼呢?高力士口中的北門,正是長安城極為重要的一處宮禁之地,這裡直接關係到整個皇宮的安危。

而當初李隆基誅滅韋氏時,幫助他奠定局勢的禁軍,正是負責守衛北門的。

兒子一生下來就是五品官,唐玄宗寵臣竟不滿意?王毛仲的作死之路

高力士的意思很簡單,就是如今北門的兵卒,大部分都受過王毛仲的恩惠,與王毛仲走得很近,甚至也聽從王毛仲的指揮,如果不將王毛仲除掉,那麼保不齊將來會引起大禍。

說到這裡,李隆基也是驚出了一身冷汗,他深知其中的厲害,因為,為了不再上演當年的事情,更為了自己的安危,這王毛仲說什麼都要除掉。

恰巧,參加完王毛仲兒子“洗三”禮的大將陳玄禮也來面見李隆嘉,告訴了李隆基了與高力士類似的話,就更讓李隆基下定了除掉王毛仲的決心。

於是,王毛仲的末日就這樣宣告到來。

數日之後,一道詔書從宮中發出,詔書中,李隆基用十分嚴厲的口吻,斥責王毛仲仗著恩寵驕縱不法,並且常有怨恨之詞,而在詔書的最後,則是將王毛仲貶為瀼州別駕

之所以李隆基沒有馬上處死王毛仲,是當時他考慮到王毛仲的黨羽過多,擔心引起宮變,因此,就先是將其以及其四個兒子,還有部分屬於王毛仲一黨的人貶出京城,而在局勢穩定之後,也就是王毛仲在被貶的路上時,李隆基的第二道詔令來了。

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此時的王毛仲剛走到永州,從長安出發而來的兵卒追上了他,並當場宣佈了李隆基的諭旨,諭旨中,李隆基表示,賜白綾一條,命王毛仲即刻自縊。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王毛仲也是無可奈何,最終,帶著不甘和懊悔,在兵卒的監視之下,他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兒子一生下來就是五品官,唐玄宗寵臣竟不滿意?王毛仲的作死之路

這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為何會在寵臣生了一個兒子後,斷定寵臣會造反的來龍去脈,嚴格來說,王毛仲之死,大部分是他自身慾壑難填、自作自受的結果,還有一小部分因素,則是拜高力士所賜,他的一句惡意諷刺,得罪了高力士,因此就造成了高力士“火上澆油”,最終要了王毛仲的命。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