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不用替後周世宗柴榮感到遺憾和惋惜,他已經做了他該做的一切

不用替後周世宗柴榮感到遺憾和惋惜,他已經做了他該做的一切

(後周王朝)

顯德元年,公元954年,正月。

後周王朝的開國皇帝,太祖郭威的身體已經到了水米不進,行而將死的地步。

老皇帝臨死前最不放心的事兒,就是拿不定主意,要把這大好江山託付給誰。

人生自古誰無死,早死晚死都得死。

自己遭過罪,受過苦,造過反,享過福,這一輩子也算是值得了,所以死便死了,只是自己這身後之事,該如何交代呢?

《孟子離婁上》中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普通人不能綿延子嗣,況且被人議論紛紛,而皇帝如果沒有後代,更是會對國家朝政產生巨大的影響。

沒人接你的班兒,那國家豈不是亂了套?

太祖郭威當然不想讓國家亂套,但問題在於,皇帝還真就沒兒子。

不用替後周世宗柴榮感到遺憾和惋惜,他已經做了他該做的一切

(後漢隱帝劉承祐 形象)

當然了,老皇帝並非生來無子,他的兩個兒子,剡王郭侗和杞王郭信,早就在四年前,即乾祐三年,公元950年,被後漢隱帝劉承祐送上了西天。

我們知道,郭威同志原本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部將。

而後漢,是五代中的一個政權。

五代,即為梁,唐,晉,漢,周。

後梁滅大唐,後唐滅後梁,後晉滅後唐,契丹滅後晉。

後晉一涼,原本是後晉節度使的劉知遠引兵自立,建立了後漢。

作為開國重臣,郭威可以說是為後漢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老皇帝劉知遠也是個厚道人,從來不搞卸磨殺驢,兔死狗烹那一套,當了皇帝之後,安排郭威到了魏州(河北大名)任職,全權負責當地的軍政民事宜。

我劉知遠別的給不了你,但是讓你當個封疆大吏還是沒問題的。

後漢高祖劉知遠和郭威君臣和睦,劉知遠臨死之際,更是把郭威安排成了自己的兒子,即新皇帝后漢隱帝劉承祐的顧命大臣,希望郭威可以惦念往日的君臣舊情,在自己死後好生輔佐自己的兒子。

不用替後周世宗柴榮感到遺憾和惋惜,他已經做了他該做的一切

(後漢高祖劉知遠 形象)

事實證明,郭威也是個厚道人,你知心待我,我交心於你,他在魏州工作認真,態度端正,為了劉氏皇族的千秋大業,堅持不懈的奮鬥著。

郭威沒有二心,但新皇帝劉承祐卻很不放心。

您是先皇欽定的託孤重臣,在朝堂上名聲甚大,此時又手握雄兵,割據一方,誰知道你會不會背叛我?

這年頭節度使造反跟吃家常便飯一樣,我不除掉你,我實在是不放心吶。

於是,皇帝親自挑選人手,趕赴魏州,打算誅滅郭威。

並且,皇帝為了徹底消滅郭威的勢力,永絕後患,還把郭威在京師開封城中居住的家眷,全都處死了,

而這處死的親族家眷,其中就有郭威僅有的兩個兒子,剡王郭侗和杞王郭信。

這麼一來,郭威可就算是絕後了。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皇帝逼反郭威,郭威為求自保,迫於無奈,只好起兵反抗。

誰知道劉承祐雖然心狠手辣,手段殘忍,但在軍事方面卻是個繡花枕頭,郭威一路高歌猛進,很快擊潰王師,劉承祐兵敗如山倒,不久也身死於亂軍之中。

劉承祐一死,郭威入主開封城,改元稱帝,建立了後周,那是在遙遠的廣順元年,公元951年。

後周太祖郭威,在歷史上並沒有什麼知名度。

不用替後周世宗柴榮感到遺憾和惋惜,他已經做了他該做的一切

(後周太祖郭威 形象)

但沒有知名度,並不代表他就不是一個優秀的帝王。

這位皇帝為君寬厚,為政仁善,為人恭儉,實在是五代十國時期不可多得的好皇帝。

並且,郭威還是個對人生看得很通透的人。

我們知道,皇權這個東西,向來是沉重而又自私的。

再賢明通透的帝王,在面臨皇位傳承的時候,也只會傳親不傳賢。

哪怕自己的兒子是個傻子,皇帝也不會把皇位傳給另外一個愛因斯坦。

但郭威恰恰不是這樣的人。

郭威登基,是在廣順元年,公元951年,而駕崩,則是在顯德元年,公元954年。

三年時間,皇帝完全有能力再生他個一兒半女出來。

只要生出小皇子,大可以把皇位傳給這位幸運的小朋友。

但奇怪的是,郭威並沒有這樣做。

他沒有冊立皇后,也沒有廣採民女,納做妃嬪為自己誕育子嗣,而是在臨死之前,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侄子,柴榮。

柴榮,後梁貞明七年生人,祖籍在邢州堯山,他的姑母柴氏,是後周太祖郭威的皇后,即聖穆皇后。

顯德元年,公元954年,正月二十一日,五代十國的梟雄人物,建立後周王朝的曠世雄主,後周太祖郭威龍馭上賓,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不用替後周世宗柴榮感到遺憾和惋惜,他已經做了他該做的一切

(後周世宗柴榮 畫像)

柴榮接替皇位,成為了這龐大帝國的第二位領導人,史稱,後周世宗。

柴榮登基沒過多長時間,老鄰居北漢政權就開始過來挑事兒。

北漢世祖劉崇,是個十分狡黠的人。

趁著後周政權交替,政權不穩,老劉同志不僅親率三萬大軍親征,還勾結了北方平原上的契丹人一同集結進犯。

趁你病要你命,你柴榮不過是個毫無政治和戰場經驗的五代新人,收拾你還不是分分鐘的事兒。

但很顯然,劉崇把柴榮想簡單了。

郭威是什麼樣的人物,他會輕易地把江山傳給一個酒囊飯袋麼?

北漢和契丹大軍壓境,初登帝位的柴榮臨危不亂,絲毫不懼,立刻組織軍隊,帶兵親征,在正面戰場上,拳打北漢步兵,腳踢契丹騎兵,把劉崇和契丹人打了個丟盔棄甲,哭爹喊娘,差點就把北漢王朝給一鍋端了。

而在這場自衛反擊戰中,一個叫做趙匡胤的年輕將領開始展露頭角,逐漸步入了後周王朝的政治舞臺。

不用替後周世宗柴榮感到遺憾和惋惜,他已經做了他該做的一切

(宋太祖趙匡胤 畫像)

趙匡胤誰都認識,名氣很大,但很可惜,本篇文章,並不是他的主場。

收拾完北漢,柴榮恍然大悟,原來所謂五代十國的群雄割據,這幫所謂的梟雄和人傑,都是一群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罷了。

既然如此,我何必慣著他們?

於是,皇帝西平後蜀,三徵南唐,北伐契丹,這算是在中原大地上打開了花兒。

朋友們,五代十國是歷史上一段大分裂的時期,打仗不稀罕,征服擄掠也不稀罕,但柴榮卻是個戰場上的軍事奇才。

這就很稀罕了。

打北漢,把劉崇打得暈頭轉向,狼狽而逃。

打後蜀,出其不意地收復秦,階,成,鳳四州之地。

打南唐,千里奔襲,將長江以北的淮南之地盡皆拿下。

打契丹,只用了區區四十二天時間,居然收復了三關三州,共計十七縣的土地。

朋友們,如此戰鬥力,就算是當年打遍五代十國無敵手的後唐莊宗李存勖,咱也不遑多讓吧?

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六月。

柴榮披掛上陣,親征伐遼。

不用替後周世宗柴榮感到遺憾和惋惜,他已經做了他該做的一切

(遼朝騎兵)

深謀遠慮的周世宗柴榮明白,相比之身邊這群所謂稱王稱霸的蠅營狗苟,真正的對手,是草原上的遼王朝。

遼人手握燕雲十六州,對中原政權構成了極大的威脅,一天不把遼朝收拾了,柴榮就一天睡不好覺。

於是,皇帝打算集結重兵,先拿下幽州(北京),再一路北上,實現自己光復十六州的偉業。

大軍奔襲幾天,途中經過一個叫做瓦橋關的地方,安營紮寨,稍作休整。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就算再想建功立業,偶爾也是要休息一下的。

如果一統天下是一份工作,那麼我要告訴你的是,工作是做不完的,因為天下不止華夏,天下很大。

翻過這座山,又想要翻過另一座山,征服了這一座城池,又想著還有下一座城池。

工作是幹不完的,但飯還是要吃的。

於是,皇帝帶領將士們,開始在瓦橋關生火做飯。

不用替後周世宗柴榮感到遺憾和惋惜,他已經做了他該做的一切

(現如今的瓦橋關)

皇帝穩坐軍中帳,只聽得哨騎來報,遼人聽到皇帝你御駕親征,已經倉皇不能自顧,有了頹敗之象。

皇帝聽到這個訊息之後,心情十分開心,因為自己已經邁出了建功立業的第一步,勝利這不就在眼前了麼?

但很可惜的是,命運和柴榮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

在大軍即將繼續前進的前一晚,柴榮突然惟患重病,已經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所以只好班師回朝,休養身體。

是的,再偉大的帝王,都會被病痛折磨。

雖然封建帝制時代,官僚們總是鼓吹皇權天授,又把皇帝形容為是神的使者,但皇帝終究不是神,而是人。

他也要感受風霜雨雪,也要吃五穀雜糧,也有喜怒哀樂,更會面臨生老病死。

誰都會有這一天,柴榮也會有這一天。

只不過,柴榮的這一天,比別人來得稍微有那麼一點點早。

六年時間,皇帝改革吏治,選賢任能,修訂刑法,整頓軍隊,四方征戰,修繕邊防,減免賦稅,興建水利,擴充漕運,發展文化。。。他幾乎把一個好皇帝能幹的事兒,都幹了一遍。

宏規大度,邈焉寡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但如此順天意,得民心的後周世宗柴榮,卻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猝不及防的疾病,將生命永遠的定格在了三十九歲。

看來,上天沒有幫助柴榮。

不用替後周世宗柴榮感到遺憾和惋惜,他已經做了他該做的一切

(開封萬歲殿)

顯德六年,公元959年,一代英主後周世宗柴榮駕崩於開封城萬歲殿中,一箇舊的時代,因他而落下帷幕,一個新的時代,也因為他的逝去,而開始了。

但無論是什麼樣的時代,和柴榮也沒有關係了。

三十九歲,多少壯志未酬,多少人生的理想和抱負還沒有實現。

但遺憾的是,這江山是主,人是客,縱然有萬般不捨,也要揮手告別。

後周之後,再無五代。

而柴榮之後,也再無柴榮。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