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臺駘(汾神)廟——祭祀太原5000年文明的大禹式治水人物

“晉祠的美,在山、在樹、在水”課文《晉祠》是這樣描述的。其實,晉祠除了“山、樹、水”美外,更有西周的柏樹、春秋的水渠、唐朝的御碑、隋朝的槐樹、北宋的彩塑、金代的建築、元代的雕像、明朝的石橋、清朝的建築、民國的涼亭,晉祠還有供奉治汾先人的臺駘廟,尉遲恭的“別墅”,張氏、王氏祠堂,以及說不完的美麗傳說,是一部真正浸潤著唐風晉韻的“百科全書”。

臺駘(汾神)廟——祭祀太原5000年文明的大禹式治水人物

臺駘(汾神)廟——祭祀太原5000年文明的大禹式治水人物

臺駘(汾神)廟——祭祀太原5000年文明的大禹式治水人物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張氏祖祠臺駘廟,臺駘廟在晉祠聖母殿南側和晉祠東南一公里許王郭村之東北各有一座。那麼,臺駘是誰呢?為何給他修兩座廟呢?

臺駘(汾神)廟——祭祀太原5000年文明的大禹式治水人物

臺駘(汾神)廟——祭祀太原5000年文明的大禹式治水人物

臺駘,是載入太原史冊的第一位先賢。太原5000年文明的帷幕,就由臺駘開啟。戰國時代的儒家經典《左氏春秋傳》記載,太原這塊土地在黃帝時代,汾河水量充沛,危害人類的水患橫生。據說黃帝之子金天氏少昊青陽有裔孫,叫昧,任治水官,生兩個兒子,叫允格、臺駘。臺駘能繼父職,治理了汾河、洮河和大澤。經臺駘治理後,人們始處太原,故又稱臺駘澤,即今晉祠之東盛產晉祠大米的大片稻區,譽為“北國江南”。臺駘治水有功,受到帝顓頊嘉獎,封於汾川,為汾河之神。

臺駘(汾神)廟——祭祀太原5000年文明的大禹式治水人物

臺駘是一位早於大禹的大禹式治水人物,後人建廟祭祀,即臺駘神廟。晉祠臺駘由明代東莊高汝行所建,據說原因有二,其一為高氏東莊地處臺駘澤之西畔,東莊百姓首獲其利;其二為高汝行任浙江按察副使赴浙拒倭,途中涉江遇風浪,而救其脫險者,自稱叫臺駘,為感神恩,修建了臺駘廟。

臺駘(汾神)廟——祭祀太原5000年文明的大禹式治水人物

臺駘(汾神)廟——祭祀太原5000年文明的大禹式治水人物

臺駘(汾神)廟——祭祀太原5000年文明的大禹式治水人物

臺駘神廟是張氏祖祠。唐林寶《元和姓纂》和宋歐陽修《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皆載黃帝子少昊青陽生揮,為弓正,始制弓矢,賜姓張氏,為張氏之祖。《爾雅·釋詁》:“正”即“長”。“弓正”即“弓長”,合起來便是“張”。明、清張氏族譜記載:“始祖揮公受封之國在山西太原府太原縣。揮生昧,昧生臺駘。” 臺駘是比大禹還早得五帝時期部落首領,在他帶領下開山鑿石疏通了汾、洮兩河。當時帝君把汾河流域賞賜給他,作為封地,臺駘是中華治水的第一人。也是有史以來最早的水利官員,後人尊臺駘為治汾之神,也就是水神。臺駘不僅是治水賢臣,還另有一個對後世尋根至關重要的身份張姓家族的第三世祖。而追溯張氏起源遠到黃帝時期,在我國首部研究姓氏的著作《世本》中,對張氏的來源是這樣記載的:黃帝子揮為弓正,始制弧矢,張網羅,姓張氏。發明弓箭的先哲叫“揮”,是黃帝的第五子。弓長為張,於是黃帝賜姓為張。

臺駘(汾神)廟——祭祀太原5000年文明的大禹式治水人物

臺駘廟是明朝嘉靖十二年(1533年)高汝行修建的。殿宇不大,面週三間,古柏成蔭。位於聖母殿南側,坐西向東,面寬三問,進深四椽。該建築長10。8米,寬9。37米,簷高3。98米,建築面積101。23平方米,佔地面積191。9平方米,懸山頂,素瓦,雕花綠琉璃脊。殿前月臺寬敞,周國繞有低矮的圍欄,正面明間門楣上懸一塊金宇立匾,上書“臺駘廟”三個楷書大字。殿內中間供奉臺駘神像,左面為土地神像,右面為五道神像。由於臺駘治理汾水有功,被尊為汾神。臺駘是張氏始祖揮的孫子,臺駘廟也作為張氏之祖廟。

臺駘(汾神)廟——祭祀太原5000年文明的大禹式治水人物

臺駘不僅是中華治水第一人(一位早於大禹的治水人物),受到後人的尊敬,還是張氏先祖。臺駘廟也就成為海內外張氏後裔尋根謁祖的聖地。臺駘廟是為紀念張氏先祖而建的家族祠堂,被稱為除皇帝陵外中華第二最古景觀,也是我國有史可查最早的張氏祠堂。

臺駘(汾神)廟——祭祀太原5000年文明的大禹式治水人物

太原張氏、王氏根於晉祠近百代,延續千年歷史,歷經滄桑之變,一脈相承,幾度播遷,遍及神州。歷時千年的晉祠博物館已成為研究中華傳統文化及姓氏文化的重要場所,亦是世界各地張氏、王氏後裔尋根謁祖的聖地。

臺駘(汾神)廟——祭祀太原5000年文明的大禹式治水人物

近年來晉祠博物館多次舉辦“祖德千秋”活動,來自北京、天津、河北、河南、貴州、四川、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山東、福建、江西、安徽、吉林、黑龍江、重慶、上海、江蘇、海南、浙江等23個省市及海外的千餘人參加了活動。“祖德千秋”祭祖活動意義深遠,晉祠博物館藉助平臺深挖晉祠文化內涵,弘揚晉祠傳統文化,努力打造晉祠“一景一品”精品。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