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治大國如搗糨糊,明朝滅亡,早就註定

治大國如搗糨糊,明朝滅亡,早就註定

氣相莊嚴的明都北京

大明王朝(1368—1644)前期,雖然經歷過明太祖朱元璋誅殺功臣、靖難之役(1399—1402)等苦痛,但也見證了洪武之治、永樂盛世、鄭和下西洋(1405—1433)、仁宣之治等的赫赫輝煌。不過,從明朝中期起,多任皇帝都“治大國如搗糨糊”,早早埋下了王朝覆滅的禍患。

明英宗朱祁鎮(1427—1464,明朝第六位和第八任皇帝),朝政腐朽,導致太監王振(?—1449)專權八年。正統十四年(1449)御駕親征蒙古瓦剌部,釀成土木堡之變,明軍大敗,明英宗被俘。兵部侍郎于謙(1398—1457)等人扶持郕王朱祁鈺(1428—1457)登基稱帝(景泰皇帝明代宗),並贏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之後明英宗被迎回北京,安置於南宮。可是明英宗“外戰外行,內戰內行”,景泰八年(1457),他策動了奪門之變,廢景泰皇帝朱祁鈺,又殺害了于謙等忠良功臣,並改元天順。明英宗復辟以後,聽信讒言,重用奸臣,釀成流民起義,導致景泰年間漸開中興的局面由此終止,國力再度受創。

成化皇帝明憲宗朱見深(1447—1487,明朝第八位皇帝),好於方術,溺於女色,致使宦官“奸欺國政”。

治大國如搗糨糊,明朝滅亡,早就註定

明宮

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1491—1521,明朝第十位皇帝),這是一位在中國古代小說史上與隋煬帝齊名、被情色作家們描述得“活龍活現、栩栩如生”的皇帝。正德皇帝從小機智聰穎,健壯勇武,喜歡騎射,曾打著“大將軍朱壽”的旗號統兵出戰,大敗韃靼軍。但是他非常信用以劉瑾(1451—1510)為首的宦官,並將朝政交付與劉瑾,而劉瑾則日夜誘導他戲玩娛樂。正德皇帝曾在西華門別築宮殿,造密室於兩廂,稱為“豹房”“新宅”,每日遊樂其中,荒嬉無度,導致各地農民起義接連不斷。劉瑾伏誅以後,正德皇帝又日益寵信江彬(?-1521)。在江彬的誘導下,正德十二年八月至十四年二月,正德皇帝四次出巡,勞民傷財。正德皇帝荒疏朝政,致使宗室安化王朱寘鐇(?-1511)、寧王朱宸濠(1476—1521)先後起兵奪位。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正德皇帝在淮安清江浦上捕魚,見魚兒很多,一時興奮,竟翻船落水,差點被淹死。然後——正德皇帝就沒有然後了,因為被救起後不過多久,他便在“豹房”裡駕崩了。

嘉靖皇帝明世宗朱厚璁(1507—1567,明朝第十一位皇帝),篤信神仙道術,一生給自己封了三次道號:第一次自封為“凌霄上清統雷元陽妙一飛元真君”;第二次加號為“九天宏教普濟生靈掌陰陽功過大道思仁紫極仙翁一陽真人元虛玄應開化伏魔忠孝帝君”;第三次再加號為“太上大羅天仙紫極長生聖智昭靈統三元證應玉虛總管五雷大真人玄都境萬壽帝君”。如果你能把嘉靖皇帝的道號背熟,也算是好記性、有本事的人。嘉靖四十五年(1567)十二月,嘉靖皇帝因服丹藥中毒而死。

治大國如搗糨糊,明朝滅亡,早就註定

明朝疆域圖

萬曆皇帝明神宗朱翊鈞(1563—1620,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在位48年,是明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萬曆皇帝執政之初,任用內閣首輔大臣張居正(1525—1582)主持政務,推行改革,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執政中期,萬曆皇帝主持了“萬曆三大徵”,鞏固了明朝疆土,但也耗費了大量帑銀;執政後期,萬曆皇帝派遣宦官充當礦監稅使,赴各地掠奪民財,多次激起市民反抗(在封建主義與農耕社會中艱難新生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與工業文明的萌芽,也屢屢遭受扼殺);萬曆皇帝晚年,又因立嗣釀成黨爭,後患很大。萬曆四十七年(1619),明軍在薩爾滸之戰中被擊潰,遼東局勢由此轉為守勢。史籍記載,萬曆皇帝沉溺於酒色,荒廢於政事,將近30年不上朝理政。

泰昌皇帝明光宗朱常洛(1582-1620,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是一位堪稱很不幸的皇帝,他是父皇萬曆皇帝一時臨幸宮女所生,所以可憐在他39歲的生命歷程中,前20年是很不受寵愛的皇子,後19年是日子過的戰戰兢兢的皇太子;在經歷了短暫的一個月的皇帝生涯之後,泰昌皇帝也沒有“然後”了——泰昌皇帝駕崩了。但是,歷史上著名的“明宮三大案”,卻都和泰昌皇帝有關:其一是梃擊案,萬曆四十三年(1615)五月,有莽漢闖宮,持棍亂打,太子朱常洛差點遇害,事後梃擊案被糊塗了結。其二是紅丸案,萬曆四十八年(泰昌元年,1620)九月,登基才29天的泰昌皇帝,在服用了仙丹妙藥“紅丸”之後不久,一夜暴斃——此案亦被草草收場,估計泰昌皇帝到做鬼了都還弄不明白,自己好好的,怎麼就一下子死定了?其三是移宮案,泰昌皇帝死後,其寵妃李康妃(?—1674)與太監魏忠賢(1568—1627)等密謀,欲居乾清宮,並企圖挾新皇朱由校(1605—1627)以自重,都給事中楊漣(1572—1625)、御史左光斗(1575—1625)等為防李康妃等干預朝事,逼迫李康妃移居仁壽殿噦鸞宮。李康妃移宮後數日,噦鸞宮失火,經奮力搶救,才將李康妃母女救出。反對移宮的官員趁機散佈謠言說:皇八妹入井誰憐,未亡人雉經(自縊)莫訴——指責新皇朱由校違背孝悌之道。後謠言雖被平息,但此案議論頗多,竟成為派系鬥爭的代名詞。明宮三大疑案,正是明末時局局面紛亂、朝廷走向衰亡的標誌。

治大國如搗糨糊,明朝滅亡,早就註定

抗倭援朝戰爭,大明王朝的絕唱

天啟皇帝明熹宗朱由校(1605—1627,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最喜好製作機械、製造傢俱,是個天才的木匠師傅。歷史上最為臭名昭著的太監魏忠賢,在天啟一朝權勢熏天,製造了許多起慘無人道的冤假錯案,陷害了許多剛正不阿、才華卓越的大臣和同僚。天啟七年(1627)八月,天啟皇帝在乳母客氏、魏忠賢等人的陪同下,到西苑遊船戲耍,後又與魏忠賢等去深水處劃小船娛樂,不料小船被一陣狂風颳翻,天啟皇帝入水後差點被淹死。經過這次驚嚇,天啟皇帝的身體每況愈下,後來有人進獻了一種名叫“靈露飲”的“仙藥”,天啟皇帝依言服用,不久上癮,日日服用,之後竟得了臌脹病身死。

崇禎皇帝明思宗朱由檢(1611—1644,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即位後誅殺誤國權奸魏忠賢等人,勉力振作,頗為勤政,但是無奈積重難反,各地農民起義不斷爆發,北方滿洲大清軍兵又不斷騷擾入侵,加之崇禎皇帝自性多疑,剛愎自用,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天崩地裂”的大事變發生了——李自成的農民軍攻入北京城,可憐崇禎皇帝除去冠冕,以發覆面,在煤山(今北京市東城區景山公園內)自縊身亡,死前在藍色袍服上大書“任賊分裂朕屍,毋傷百姓一人”。

治大國如搗糨糊,明朝滅亡,早就註定

李自成起義

大明王朝曾經以佔全球GDP約55%的龐大體量雄踞東方,即便是在其中後期,依舊憑藉強大的慣性,不僅吊打了日本鬼子:贏得了東南沿海抗倭戰爭(1555—1565)、抗倭援朝戰爭(1592—1598)等的完全勝利;還把西方新興資本主義國家的一夥不良青年按在地上摩擦:嘉靖二年(1523)在廣東西草灣海戰中打敗葡萄牙海軍、天啟四年(1624)在澎湖海戰中打敗荷蘭海軍、崇禎六年(1633)在福建料羅灣海戰中再敗荷蘭海軍……但是多任皇帝“逗比”如此,明成祖永樂皇帝朱棣(1360—1424)遷都北京書寫的“天子守國門”的煌煌大篇,終於被歷史輕輕翻過,統治中國276年的大明王朝,在“君王死社稷”(崇禎皇帝明思宗朱由檢自縊煤山)後黯然謝幕了……

治大國如搗糨糊,明朝滅亡,早就註定

大國氣象——鄭和下西洋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