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為什麼是朱允炆?不是朱棣?繼承人選朱元璋是如何考慮的

壬寅年 甲辰月 辛亥日 宜讀此文

靖難之役,朱允炆輸得一敗塗地,成為笑柄,很多人都有疑問,

朱允炆如此草包,為什麼朱元璋還要把皇位傳給他?

英明神武的朱棣不香嗎?是不是朱元璋年紀大了腦子糊塗了?

為什麼是朱允炆?不是朱棣?繼承人選朱元璋是如何考慮的

朱棣還是朱允炆

01兒子還是孫子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朱標病逝,九月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期間朱元璋思考了五個月,立兒子還是立孫子,這是個非常嚴肅的問題,處理不好會影響朝局穩定,甚至會影響大明基業。

從宗法的角度來看,立兒子和立孫子都有其合理性,

在朱元璋之前也有一些皇帝碰到這種難題,然而他們做出的選擇並不相同。

歷史上第一個皇太孫是司馬臧。晉惠帝司馬衷在位期間,皇后賈南風弄權,害死了太子司馬遹,賈南風倒臺後,司馬衷恢復了司馬遹的太子身份,立司馬遹的兒子司馬臧為皇太孫,不過由於司馬衷只有一個兒子司馬遹,所以立司馬臧為皇太孫是必然之舉。

南朝齊武帝時期,太子蕭長懋去世,擺在齊武帝面前的太子人選有蕭長懋的長子、自己的嫡長孫蕭昭業和自己的嫡次子蕭子良,朝臣議論不止,最後齊武帝立蕭昭業為皇太孫。

南朝梁武帝時期,長子蕭統被立為太子,即著名的昭明太子,然而梁武帝超長待機,太子先他而去,他面臨和齊武帝一樣的選擇,是立已故太子的長子蕭統還是立自己的三子蕭綱,最終梁武帝選擇立兒子蕭綱為太子。

為什麼是朱允炆?不是朱棣?繼承人選朱元璋是如何考慮的

朱標的意外去世對明初的政局影響極大

02

朱元璋為什麼不立兒子

透過上段分析來看,朱元璋可以立兒子,也可以立孫子,而且以朱元璋的強勢,

他立誰為太子朝臣都不敢有反對意見,那麼為什麼最終立了朱允炆呢?

朱標去世後,朱元璋最年長的兒子是秦王朱樉,朱樉是嫡次子,憑身份完全可以和朱允炆相爭,但是朱樉太不著調了,在關中作惡多端,比如把孕婦搶進王府,出征西番擄回150名幼女,還將一百多個幼童閹割,關中百姓圍著王府討要說法,他卻下令衛隊棍棒驅趕,打死不論;在王府內朱樉更是暴虐,動不動就濫用私刑,說錯話就會被割掉舌頭,看了不該看的就會被挖掉眼睛,甚至殺人取樂。

朱樉的正妃是元朝名將王保保的妹妹,也是《倚天屠龍記》中趙敏的原型,朱樉非常不喜歡這個蒙古女人,他把王妃軟禁起來,只允許每天給她送點吃的,卻對次妃鄧氏寵愛有加,甚至派人給她做了皇后的服飾和五爪龍床,這些都是僭越之舉,被人告發後朱元璋下旨斥責朱樉“僭分無禮,罪莫大焉”,同時將鄧氏賜死。

不過朱樉並沒有收斂,最後朱元璋派朱標巡視關中時順便把朱樉帶回南京,準備削減他的爵位,朱標在一旁求情,朱元璋才放過他。

“二十四年,以樉多過失,召還京師,令皇太子巡視關陝。太子還,為之解。明年命歸藩。”

這樣的秦王,朱元璋怎麼可能立他為太子,反觀朱允炆,接受完整儒家教育,旁人觀之如謙謙君子;特別是朱標生病期間,朱允炆衣不解帶地侍奉在側,朱標去世後,守孝期間朱允炆也因為過度哀傷而變得消瘦,這讓他在朱元璋心裡加了不少感情分,朱元璋拉住他的手說:“爾誠純孝,顧不念我乎。”

為什麼是朱允炆?不是朱棣?繼承人選朱元璋是如何考慮的

朱允炆感情分很高

可能有人會問,既然秦王不靠譜,可以選擇其他兒子呀,比如說燕王朱棣,朱元璋如果這麼做,那就不符合宗法。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個兒子,朱標去世後,在他之前還有二哥秦王,三哥晉王,而且秦王、晉王都是嫡子,馬皇后所生,朱棣不是嫡子,(史學界對朱棣嫡子身份一直存在爭議,普遍認為是朱棣篡改了《太祖實錄》,把自己“偽造”成嫡子,以提高皇位的合法性)

如果強立朱棣,那就屬於“廢長立幼”“廢嫡立庶”,是皇家之大忌。

對於其他兒子來說,立秦王朱樉他們認,誰讓自己“不爭氣”晚從孃親肚子裡出來呢,如果立燕王朱棣,他們可能就都有想法了,憑什麼都是“做小”,都是庶出,他能做太子我不能,難道只因為他能力強?能力強的標準是什麼?

正是因為有這些“理不清剪還亂”的問題,所以歷代只要出現“廢長立幼”或者“立賢不立長”都會引起朝局動盪。當然上面也說過,

如果朱元璋強立朱棣也沒人敢說“不”的,但是後繼之君有樣學樣,那大明朝的穩定就很難保證了。

03

皇明祖訓的明文規定

上面都是我們推斷的朱元璋立朱允炆不立朱棣的原因,其實真正的原因他早就在《皇明祖訓》中寫得很清楚了。

為什麼是朱允炆?不是朱棣?繼承人選朱元璋是如何考慮的

朱元璋考慮的很多

朱元璋非常善於總結前朝經驗,

看到唐朝宦官之禍,他在《皇明祖訓》中對宦官的職掌品級做了嚴格規定,謹防宦官亂政;看到兩漢時期外戚作亂,他在《皇明祖訓》中明言“天子及親王,后妃、宮人等必須選擇良家子女,以禮聘娶,不拘處所”,所以除了朱棣的徐皇后外,後面所有的皇后都是出自普通人家,沒有孃家勢力;看到元朝皇位傳承無序導致國家內亂,他在《皇明祖訓》中寫道“朕惟帝王之子居嫡長者必居正儲位”,明確了嫡長子繼承製,此外還規定“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

這裡需要重點說明下

“兄終弟及”

,從字面意思來看,朱標死後理應立他的兄弟,而不應該立他的兒子,其實不然,“兄終弟及”的意思是兄長這一脈絕了,才輪到弟弟這一脈,也就是宗法裡經常提及的大宗與小宗,只有大宗斷絕,小宗才可以代替大宗入繼大統。朱元璋立朱標為太子,早早確立了朱標這一脈為大宗,其他兒子均是小宗,朱標死後,應該立他兒子,而不是立小宗。

朱棣靖難之役後,宣稱自己清君側,現在朱允炆死了,皇帝沒人當,所以自己勉為其難登基為帝,方孝孺就懟他,朱允炆雖然死了,朱允炆的兒子還在,朱標其他兒子還在,意思是大宗這一脈還在,怎麼也輪不到你這個小宗來繼承大統,朱棣無話可說。

為什麼是朱允炆?不是朱棣?繼承人選朱元璋是如何考慮的

朱棣始終無法擺脫得位不正的汙點

立儲問題一直都是封建王朝頭等大事,太子謂之國本,不立太子,國本不穩,亂立太子,國本動搖,因此立儲需要的是一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規則,不能隨皇帝意志而隨意更改,

這便是“嫡長子繼承製”能貫穿封建王朝的根本原因。

朱棣搶到皇位後,他知道自己得位不正,必須要把皇統繼承扳回正軌上,因此雖然不喜歡朱高熾,最終還是立他為太子。

相關文章

頂部